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主要就心血管内科在护理时出现的不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来提高对心血管内科病人的护理水平。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分析和统计来发现在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因素以及最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因素来自多个方面,主要有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以及医院方面的因素。结论:对于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因素,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及时处理,来解决长期以来医院在医患关系紧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那些不安全因素会发生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的60例患者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以病历资料分析,患者问卷调查以及护理士问卷调查等,将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整体。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有,病历书写不规范、护理操作不规范、患者医用费用纠纷、患者不遵循医嘱治疗等,总结不安全因素为护士、患者及病历书写等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主要科室之一,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会时刻影响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利益与健康。因此要找出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才能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陶莉  赵岩  吴丽香  王芸 《中外医疗》2013,(34):169-170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方法 选取2009年3-6月期间该院所收治的102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患者,对这些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且总结归纳出护理过程中的各类不安全因素.结果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产生影响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3个,分别为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和医院不安全因素,其比例分别为15.69%、13.73%和1.96%.结论 由于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护理人员自身以及医院这3大类,所以要想切实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应重点做好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这3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为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医院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主要不安全因素来源,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2.5%、2.5%。结论医院应注重从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医院三方面入手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与质量,为提高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疗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及同期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意识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医院管理因素,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结论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一定要加强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同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总结护理情况。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医院三个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其中以患者自身和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居多。医院应加强防范,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水平,从而减少不安全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就"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 "进行探讨.方法:据我院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80例(2015年~2016年)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患者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再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得出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专业性、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及其他因素三大方面,并针对这三方面给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要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性,使患者自身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4例,将其作为对照,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总结出在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对策。结果:心血管内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医院环境、医护人员、患者自身和来自其他方面因素,并从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结论:医院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法制观念、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水平、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等,这些对策对于降低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危害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存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隐患因素并根据所得数据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至2018年诊疗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200例并对其相关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归纳存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并据此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经分析后提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包括如下:护理人员因素、患者本身因素、环境因素。经制定对应预防对策后心血管内科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应该重视存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常见潜在不安全因素,以提高科室护理的有效性,通过有效干预预防措施以规避常见的隐患,可推动心血管内科护理流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针对性防范对策进行探讨。方法盲选我院在2016年1月至12月所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到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既存在有护理人员因素又涉及到患者自身因素。结论为有效保障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效果,需要对护理中潜在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供临床护理人员参考。方法选取80例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归纳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护理人员经验缺乏、法律意识薄弱、护理质量下降及患者自身对病情的轻视、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自身情绪不稳等因素均属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结论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护理水平及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是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抽选出98例作为观察与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分析显示,在心血管内科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护理人员的原因,占50%;其次为护理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最后为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赢得患者的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观察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 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6例出现护理风险事件(5.00%),患者投诉10例(8.33%).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有患者对护理要求高、病房环境不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意识淡薄、书写不规范等,应从护理人员、患者、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防范处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服务意识直接关系护理质量,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管理、医生的工作态度都会引发护理风险.所以,医院应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对其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相应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护理环境因素。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及时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定因素的分析,旨在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几率。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0例。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研究。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接受护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造成,比如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缺少认知,医院的护理环境无法达到现代化的治疗要求。结论:为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有效性,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于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重视,采取措施对于不安全因素进行规避,从而促进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并归纳总结其具体护理情况。结果: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要的就是对治疗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结论: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强化和患者的沟通,重视护理记录的整理和跟踪,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陈小茹 《中外医疗》2014,(8):150-151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必要的防范的措施。方法回顾性的探讨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的相关情况,对本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分析。结果由于医院方所引发的不安全因素为4例,占到了12.12%。护理人员违规引发不安全因素为20例,占到了60.6%。患者的自身原因所引发的不安全因素为9例,占到了27.28%。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减少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提升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通过对于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提升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升对于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的策略。方法:结合我市医院的实际,对医院内科护理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各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制约医院内科护理水平的症结和改进此项工作的措施。结果:在我院内科采取新的护理措施后,我市某医院内科的护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所调查的某医院心脑血管专科采取新的护理措施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未发生一例因安全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医疗事故,避免了相关医疗事故对患者生命健康所造成的损害。结论:加强对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医院心内科护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护理安全工作的管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实现对心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的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对2010年至2012年的心血管内科98例护生进行的护理带教实践,总结影响带教的因素,提出应对策略.结果: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的因素主要有心血管内科科室方面问题,带教老师方面问题及护生方面问题.结论:针对于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带教水平及护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102例,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安全隐患。结果: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产生影响的不安全因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15.69%,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13.73%,院方不安全因素1.96%。结论: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院方、护理人员自身和患者三方面,提高护理质量要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加强医患沟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