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危及中老年人生命的急症之一,现阶段,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马巧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72-4073
心肌梗死是影响人类健康并危及生命的常见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进行性改变,可以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现将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利  张娟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49-15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导致的局部坏死。是心内科最常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对1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常见并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早期病死率较高。如能在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改善预后。溶栓越早,溶栓挽救的心肌就越多。我科从2002年开始采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急性溶栓,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林碧娜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40-114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常见并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早期病死率最高。近年来,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病死率已大大下降,AMI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进展之一,它对缩小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心肌组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高士辉  肖玉洪 《中外医疗》2010,29(9):158-159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室功能障碍,持续疼痛和组织坏死引起的全身反应,如: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严重危及生命。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是抢救心肌梗死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室功能障碍,持续疼痛和组织坏死引起的全身反应,如: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严重危及生命.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是抢救心肌梗死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感到焦虑,有濒死感,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人员首先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保证病人配合抢救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愈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秋玲 《中原医刊》2005,32(11):64-65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所致的局部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的心电图特异性演变。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最常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因此早期发现、急救和护理至关重要:我们心内科从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雪峰  于燕明 《新疆医学》2012,42(9):148-15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AMI老年患者多见,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恢复时间长,受不良刺激易发生再次梗死或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的局部坏死.是内科常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由于疾病变化快、病情重、死亡路高.多说病人都会出现焦炉、恐惧、绝望、等心理.所以,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及死亡率显的有为主要.先对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高血压、高血脂等引起的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进而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如不及时诊治,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而危及生命,因而早期诊断极其重要。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被誉为是诊断"金标准",但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损伤、坏死,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提高及临床护理的相应发展,其病死率大大下降,许多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积极、及时的治疗,得以康复出院。但是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14.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短暂性(或一过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心绞痛的诱因综合归纳可分为6型:劳力型、气候型、情绪型(即心因性)、生活型、疾病型、药物型。引发心绞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众多的诱因均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一过性的缺血、缺氧,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心肌梗死,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加强冠心病的鉴别与防治,做好健康教育宣传,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米改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900-19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其为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发病急,病死率高,已成为全球性致死与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现近几年来心肌梗死不再局限于老年人,逐渐呈现年轻化,中青年AMI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危险因素与老年人不尽相同。因此了解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对防治此类疾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现将我院2008年-2013年间50例中青年AMI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静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36-23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大多数是南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从而使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尽早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绝对卧床休息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关健,分为早期(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亚急性期)、陈旧期(愈合期)。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常会导致休克、心力衰竭或是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结合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总结其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至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在急性期,任何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都有可能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的危险。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有效护理,尽可能减少心肌耗氧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下面,就工作中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重症心肌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玲  李博 《中外医疗》2009,28(14):35-35
急性重症心肌炎是一组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心肌损害性疾病,可伴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肌.心包炎等一项或多项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