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加启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7):130-130
目的:评价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63例,行CT或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经CT及MRI检查病人中,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单纯胰腺体积增大34例,体积改变并可见胰腺内坏死或出血15例。结论:对临床疑诊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行CT及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作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可以提示胰腺本身炎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高度疑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确诊皆行CT与MRI检查,依据检查方法将采用MRI检查标记为MRI检查组,采用CT检查标记为CT检查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诊断率。结果:116例经临床综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MRI诊断报告阳性率为100%,CT诊断报告阳性率为84.4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MRI平扫对全胰增大情况和胰周渗液较为敏感,检出率分别为96.55%、100%,而CT检出率为81.89%、68.1%,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准确率优于CT,建议在急性胰腺炎影像学确诊时直接采用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沟槽状胰腺炎的CT与MRI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疑诊为胰头肿块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但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沟槽状胰腺炎患者的CT与MRI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沟槽状胰腺炎患者的CT与MRI均在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见团块影。CT均表现为低密度;MRI T1WI均呈低信号,2例T2WI呈低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3例CT与MRI增强后均呈渐进性强化,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十二指肠壁增厚伴有管腔狭窄。结论:沟槽状胰腺炎极易误诊为胰腺癌;但沟槽状胰腺炎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黄疸呈波动性,主胰管不受损害,胆总管呈渐进性狭窄,CT与MRI增强扫描肿块呈延迟、渐进性强化、不均匀强化的特征有利于与胰腺癌鉴别。临床及影像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AP)病变在MRI各脉冲序列及CT的表现,了解不同MRI序列及CT显示各种AP病变的优势及不足.方法 AP住院患者21例,均进行MRCP,轴位T1WI、T2WI、T2WI压脂4种脉冲序列成像及同期CT成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密度、信号改变,胰周有无渗出及范围,肾前筋膜有无增厚,有无急性液体积聚及假性囊肿.在SPSS11.5软件包上采用χ2检验对观察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CP原始像和3DMIP由于可多方位成像对胰液的渗出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均可以做出准确评定;轴位T1WI对组织的水肿、出血较为敏感,估计渗出范围准确;T2WI对急性液体积聚,假性囊肿显示良好; T2WI压脂可判断病变组织是单纯的水肿,还是合并积液.结论 本研究提示,MRI与CT对AP具有同等诊断价值,不同MR序列对AP病变的显示具有互补作用.在显示病变性质及对指导临床治疗方面,MRI的作用甚至优于CT.  相似文献   

5.
对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CT平扫,其中28例加作增加CT,结果:CT平扫表现:胰腺局部或普遍性肿胀57例(100%),胰腺边缘模糊伴脂肪层消失49例(86%),急性液体积聚45例(78.9%),胰腺存在低密度灶37例(65%),28例增强CT均见胰腺坏死低密度病灶,按照BalthazarCT分级系统,E级患者有21.4%死亡,75%出现并发症,严重指数7-10分者,死亡率达25%,并发症发生率达80%,结果表明,CT检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并可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或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6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观察CT、MR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CT、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CT表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出胰腺肿大、形态规则、胰腺密度较均匀、胰管、胆管轻中度扩张特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表现出胰腺密度不均匀、体积明显增大、斑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灶特点。MRI表现:多为胰腺明显肿大、胰腺病变区、胰腺周边组织呈现长T1、长T2信号影特点。病理确诊48例,CT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7.1%、76.7%,显著低于MRI的93.8%、93.3%(P0.05)。结论 CT、MRI表现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MRI诊断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均比CT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壁受累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高度可疑的腹壁受累,均于发病7d内先后行CT、MRI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CT与MRI腹壁受累检出率,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腹壁受累CT与MRI表现。结果 CT扫描共发现腹壁密度异常者37例,腹壁受累检出率为52.86%。MRI扫描共发现腹壁信号异常者40例,腹壁受累检出率为57.14%。70例患者中,CT与MRI累计共发现腹壁受累46例(65.71%),CT与MRI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显示腹壁异常部位包括单侧、双侧腹壁,以侧腹壁异常居多。CT平扫显示腹壁脂肪层密度增高,肌肉-脂肪间隙分界模糊;肌肉组织密度多低于同层无受累区域密度等。MRI平扫显示腹壁脂肪层呈T1WI稍低、T2WI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肌肉-肌间隙密度增高且边界模糊;肌肉组织可见斑点、线条、片状T1WI稍低、T2WI脂肪抑制序列不规则高信号影等。CT、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斑点状、线条状、片状轻-中度异常强化。结论 CT与MRI均可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壁受累,其影像学均具有特征性,MRI腹壁受累检出率相对较高,临床可联合CT检查腹壁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9.
对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CT平扫,其中28例加作增加CT.结果,CT平扫表现胰腺局部或普遍性肿胀57例(100%);胰腺边缘模糊伴脂肪层消失49例(86%);急性液体积聚45例(78.9%),胰腺存在低密度灶37例(65%).28例增强CT均见胰腺坏死低密度病灶,按照BalthazarCT分级系统,E级患者有21.4%死亡,75%出现并发症.严重指数7~10分者,死亡率达25%,并发症发生率达80%.结果表明,CT检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并可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CT增强薄层扫描在重症胰腺炎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在重症胰腺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CT复查确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采用CT平扫+增强扫描,增强时在胰腺区行薄层(层厚3-5mm,间距3-5mm)扫描,并对其中32例行重复CT动态扫描。结果:CT平扫能确定坏死灶12例,占25%。其中8例于增强薄层扫描中,显示坏死灶数量增多范围扩大。全部48例经增强薄层扫描均清楚显示坏死数量、范围和胰周情况。结论:CT增强薄层扫描加上动态观察,能明确胰腺炎坏死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胰周病理改变,对CT分级、病理变化、治疗和预后均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如何准确、合理运用CT扫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的诊断。方法 扫前 30min采用口服 2 %泛影葡胺溶液 5 0 0ml,扫描时再服用 2 %泛影葡胺 30 0ml,每层应 <2s ,层厚 2~ 5mm ,先行常规扫描 ,然后行增强扫描。结果 胰腺炎时表现胰腺弥漫性增大 ,密度低 ,但轮廓不清 ,边缘模糊等改变。结论 CT扫描急性胰腺炎和并发症有其较特征性所见 ,对其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高大为  王来友  李素荣 《医学综述》2012,(19):3311-3313
目的探讨CT对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经临床确诊和CT检查证实的66例胰腺炎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常规CT平扫,少部分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胰腺体积减小,胰管串珠样扩张,胰腺内点片状钙化灶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征象;胰腺体积弥漫或局部增大,密度降低,边缘模糊以及胰周积液是诊断胰腺炎的可靠的常见征象;坏死性胰腺炎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密度不均;高密度出血灶及低密度坏死灶是其特征性表现。结论常规CT扫描是诊断胰腺炎的首选方法,不仅能够明确诊断,还能发现病因、并发症,帮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用10mm与3mm两种层厚扫描,坏死性15例,合并出血5例,水肿性8例。结果:CT表现为胰腺增大,密度改变,胰周渗液。结论:螺旋CT是急性胰腺炎的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建洪 《中外医疗》2016,(15):42-44
目的:研究该院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整群选取该院消化科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患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8例。 A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 B组给予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补液、解痉、抑酸酶、抗感染及休克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A组接受手术治疗后有效率为81.58%、死亡率为10.53%、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住院时间为(92.7±53.2) d均优于B组[(65.79%、23.68%、26.32%、(132.5±87.3)d],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显示急性重症胰腺炎应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7-2002年间经临床和螺旋CT确诊的急性胰腺炎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所有病例均作平扫和增强白扫描。将胰腺坏死分为3型:Ⅰ型即为即点片状坏死,Ⅱ型为段状坏死(坏死部分超过整个胰腺的30%,坏死范围贯穿胰腺全层),Ⅲ型为全胰腺坏死(超过胰腺50%的段状坏死)。结果 水肿性胰腺炎26例,出血坏死性19例。按Balthazar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12例,D级11例,E级8例。近胰腺坏死分型Ⅰ型5例,Ⅱg型5例,Ⅲ型6例。结论 螺旋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具有定性诊断价值。CT分级与胰腺坏死分型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的判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差异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5月我院经脑脊液常规检查确诊的4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以41例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病例为基础,比较两个检查手段在病毒性脑炎诊断方面的影像差异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4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CT影像诊断中确定为病毒性脑炎者32例,误诊为其它疾病有4例,因影像显示无异常漏诊者5例,阳性检测率为78.0%。在MRI检查后,41例患者中正确诊断出病毒性脑炎者38例,1例误诊,2例漏诊,阳性检测率为92.7%。结论 CT和MR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均有典型的影像判断特征,并且能提供病灶位置、形态等特征参数,但MRI扫描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更加准确,误诊和漏诊率更低、阳性检测率更高,诊断符合率明显要高于CT扫描,因此MRI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AIP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病变胰腺形态改变、内部密度及信号改变、胰管及胆总管胰腺段改变及胰周改变。结果 13例AIP均出现胰腺增大,9例表现为胰腺弥漫肿大,4例为胰腺局限性肿。4例CT平扫胰腺病灶密度减低;MRI中9例出现信号改变,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13例均见延迟性强化。6例CT可见胰管狭窄,9例MRI见胰管狭窄。胆总管胰腺段狭窄CT5例,MRI9例,MRCP显示更为清晰。CT及MRI各有5例发现"假包膜"征。结论 AIP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多数AIP结合CT及MRI能正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42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CT和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学异常征象主要包括脑膜增厚、脑梗死灶、不同程度脑积水、基底池或鞍池或脑实质内异常密度等,MRI诊断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64.29%(P0.05)。多数患者CT平扫显示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瘤等异常改变,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改变,部分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时多数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可不强化。MRI表现在脑底部脑池形态变窄或消失,T1加权像显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显示等信号,脑膜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多数受累脑膜呈线条状、点状、斑片状等强化,少数可不强化;且粟粒样结核病灶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病变中心为高信号,强化后呈多发性小灶性强化。结论 MRI检查诊断TBM阳性率较高,结合CT检查可为TBM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理类型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