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西方国家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00/10万,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4/1,缺血性病变有30%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有关.国内年发病率为220/10万,5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人有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据报道,美国60岁以上的脑卒中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约占70%.由此可见,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关系密切,重视颈动脉特别是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治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造成死亡的第3位疾病,卒中患者中20%-25%的病例是由颅外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引起的。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高,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因此,积极治疗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卒中、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检验血压、血脂、血糖,体检颈动脉,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40例TIA患者(病例组),50例对照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观察CAS程度。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的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颈动脉狭窄率超过30%者多有血管杂音;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可通过对高危人群体检颈动脉作初步筛选,再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狭窄程度,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有关研究表明,大约有2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对颈动脉狭窄的干预作为脑卒中的预防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1-2]。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特别是血管内支架和过滤网保护系统的应用,使得微创治疗颈动脉狭窄成为现实,我院利用这一技术治疗了2例高度狭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现将治疗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颈动脉狭窄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累及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所致,约25% ~ 30%的颈动脉狭窄可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80%左右[1]。在我国,约有1/3成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欧洲人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展速度更快[2]。从临床上来讲,医务工作者更应该重视老年人群中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这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海燕  刘永珍 《中国校医》2007,21(2):223-22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对3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和脑底动脉进行检测,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组和复发组,分别观察其斑块和管腔狭窄的情况。结果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率和颅底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首发组(P<0.01),复发组的梗死侧合并斑块发生率高于首发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颅内外血管狭窄与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苑司臣  赵海涛 《现代保健》2010,(24):165-16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前循环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175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颈部彩超检查,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前循环脑梗死的发生率为50.00%~80.17%,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颈部动脉血管硬化、狭窄患者易发生前循环脑梗死.结论 联合应用血管彩超对颅外血管与MRA对颅内动脉硬化程度的检测,对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笔者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测 12 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血管 ,并与 71例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 ,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样硬化病变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在总后第三门诊部和党校医院住院的患者 12 7人 ,男 75人 ,女 5 2人 ,年龄 5 0~ 86岁 ,平均 69± 10 3 2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进行了头颅CT和 /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反复发作的短…  相似文献   

10.
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及其外科和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70%~80%,而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各种神经血管影像诊断技术和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和治疗策略有了很大转变,尤其是高分辨率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70%~80%,而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及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患者根据脑卒中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能谱CT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斑块(狭窄)检出情况、斑块类型,记录观察组的斑块成像特征,分析斑块性质与脑卒中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脂肪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脂肪斑块以及混合斑块的能谱CT成像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纤维斑块、脂肪斑块、混合斑块与脑卒中发生率关系密切。结论 能谱CT成像技术可准确鉴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预测脑卒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而颈动脉支架及其脑保护装置是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益材料。通过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支架和脑保护装置的特点、特性、应用方法和并发症预防.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成形治疗的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与应用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的敏感度均高于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血管狭窄病变的检出率方面与头颈部CTA结果更为接近,检出率也高于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使用颈动脉超声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方面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敏感性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另选取无缺血性脑卒中的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各时间段的平均血压值,包括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情况分为4个节律类型:杓型、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根据患者颈动脉检查情况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1%~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舒张压标准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舒张压标准差在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4例住院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中有59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2.8%),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与卒中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结论: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评估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杂音对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颈动脉听诊结果,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有杂音组(100例)和无杂音组(100例).排除心脏杂音、静脉杂音及甲状腺杂音的患者.200例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必要时行主动脉弓+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率、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杂音分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有杂音组颈动脉狭窄率[67%(67/100)]高于无杂音组[29%(29/100)](P<0.01).两组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分叉部狭窄及重度狭窄者易于听到颈动脉血管杂音(P<0.05).颈动脉杂音分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P<0.05),颈动脉杂音级别越高,重度狭窄的几率越大.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杂音与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有关,临床上可作为判断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的一个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88例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统计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88例CKD患者中,24例(27.3%)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CKD患者并发脑卒中者(A组)TG、GFR、CRP检测结果与未并发脑卒中者(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例CKD患者中,颈动脉IMT≥1.0 mm者28例(31.8%),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3例(14.8%)。颈动脉IMT≥1.0 mm患者并发脑卒中率与IMT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率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与炎症反应、脂代谢紊乱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应采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IMT值及斑块形成情况,为早期干预预防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徐娟娟 《现代保健》2013,(10):63-64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的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患者卒中率可高达13%。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术(CAS)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易于被患者接受,至今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行CAS手术患者12例,  相似文献   

20.
王成伟  丁璇 《山东卫生》2005,(12):54-54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其导致同侧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达90%-95%。最近10年,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尤其是血管内支架技术的成熟和脑保护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