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圳市境内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措施,同时分析护理指导对母乳喂养的改善效果。方法:对深圳市82例采用人工喂养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以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同时,对深圳市337例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以研究健康护理对母乳喂养的改善效果。结果: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是心里因素、剖宫产因素、哺乳因素和母婴健康因素等。接受护理指导的实验组,其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较多,不同因素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不同,但是加强对产妇的护理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甚多,包括生弹、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为此从产前到产后哺乳期持续期,给予孕产妇以必要的教育和护理,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社区内0~6个月母乳喂养的情况,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指导措施,期望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采用儿童6个月体检时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在2011~2012年出生,长期居住本地的200名婴儿的喂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婴儿在6个月时实行母乳喂养96例(48%),混合喂养68例(34%),人工喂养36例(18%)。不同分娩方式、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及产妇心理等因素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是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提高社区母乳喂养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2001年5—6月对市区两个社区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于2001年6月-2002年9月对影响社区母乳喂养的不良因素进行了干预,使纯母乳喂养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8%,母乳喂养率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对面指导干预对社区产后妇女进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抽取英德市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581例社区产后妇女为观察组,观察组所有产妇于生产后1周、2周进行居家面对面访视,宣传健康知识,指导正确母乳喂养,6周对产妇进行体检时继续加强宣教;再随机抽取非本辖区内的550例社区产后妇女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实施电话干预指导。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的状况及引起母乳喂养不良的存在因素。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不良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产后妇女实施面对面指导干预,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并能减少母乳喂养不良因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消除影响母乳喂养的不良因素,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行为及掌握更多的母婴保健知识,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孕、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率有明显提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使母乳喂养率达到100%。结论:健康教育是传授知识、满足孕、产妇健康需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向孕、产妇提供保健信息,促进其行为向健康转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路径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阴道分娩母婴分离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2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优秀率、泌乳始动率、泌乳量以及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出院时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优秀率增高,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多以及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与技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均有益~([1]),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倡议出生6个月内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不要给予婴儿其他液体或食物,但是因环境、精神、健康、营养等因素及分娩时产科因素的影响,产后缺乳在我国妇女尤其是城市妇女中非常常见,且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2],直接影响母婴的健康。如何改善缺乳,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6月~2015年1月,笔者采用自拟通乳汤联合针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广东省珠海市婴儿的喂养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问卷调查120例产妇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方式,影响付乳喂养的原因;母乳喂养优点的认知等.将问卷表发至产后4个月前来产后检查的产妇,要求 30min内填写完毕.结果:共发放问卷表120份,回收120份,有效率100%.在120例产妇中,母乳喂养者24例,20.0%,混合喂养者64例,占53.3%,人工喂养者32例,26.7%.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活习惯、个人因素.结论:本地区母乳喂养率较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进行健康教育、喂哺技术指导、心理指导等措施提高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间的200例孕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期全程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能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加强哺乳期护理保健 巩固爱婴医院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推广母乳喂养,可提高婴儿健康水平。科学的哺乳方法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加强哺乳期的护理及保健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巩固爱婴医院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普遍认为,在新生儿喂养方式中,母乳喂养最为理想,而剖宫产是影响产妇泌乳的重要因素之一~([1])。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切实做好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工作成为临床工作者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保障剖宫产产妇早泌乳、多泌乳对提高母乳喂养率,保证新生儿儿健康至关重要~([2-3])。中医药对此方法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方法:收集520例孕妇,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孕妇产后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中采用母乳喂养率为85.8%,对照组中母乳喂养率为59.2%,实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产后母乳喂养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路径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随机地将阴道分娩母婴分离的240例产妇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常规性的健康教育方式,而观察组则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的技能掌握和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优秀率进行比较,并且观察两组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妇的泌乳量、泌乳始动率。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产妇喂养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有着较高的优秀率,泌乳量得以增多,泌乳时间得以提前,产后4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也远远地比对照组要高,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有助于母婴分离产妇对母乳喂养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实际调查显示我国现纯母乳喂养率近年来逐步下降,探索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具体措施。加强对孕产妇宣教以及家属的参与,针对影响因素协助并指导进行母乳喂养。可增加产妇信心,大幅度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2年4月对我科出生的424例新生儿至12个月之间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母亲中,坚持母乳喂养占90%,进行常规护理和喂养指导的母亲中,坚持母乳喂养占55%。结论:强调产前、产后母乳喂养宣教的重要性,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正>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的最佳方式,母乳是新生儿的完美食物,是为婴儿提供健康成长和发育所需营养的最理想方式,世卫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直到6个月。目前,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很多[1]。本文通过对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可针对性地解决临床母乳喂养存在的系列问题,提高母乳喂养率。1资料与方法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对高龄初产妇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4例高龄初产妇(2019年5月~2020年5月),2019年5月~2019年11月间47例为传统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2019年12月~2020年5月间47例为反馈组,接受反馈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纯母乳喂养情况及干预前后母乳喂养认知水平、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评分。结果:出院后1月反馈组纯母乳喂养率75.56%较传统组54.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传统组比较,干预后反馈组SAS、SDS评分较低,母乳喂养实践技能、理论知识评分及BSE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剖宫产分娩的高龄初产妇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状态,增强母乳喂养认知,提升母乳喂养自信,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本组产妇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时间、受教育产妇对知识的掌握度。结果:对照组母乳喂养例数为33例,母乳喂养率为66.0%;观察组母乳喂养例数为46例,母乳喂养率为9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个月的例数为30例(占60.0%),观察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个月的例数为44例(占88.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率,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医院分娩的429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纯母乳喂养288人,混合喂养123人,人工喂养18人,分别于待产期间、产后第3d和产后3个月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初产妇年龄、文化程度、产假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医保、家庭收入、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并进行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分娩控制评分、母乳喂养知识、社会支持评定。分析产后3d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影响因素,预测产后3个月母乳喂养结局。结果:纯母乳喂养的信心平均分高于混合喂养、人工喂养(P0.05),产后3d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影响因素中,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的评分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产后抑郁评分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待产期母乳喂养信心、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和产后抑郁是影响初产妇产后3d母乳喂养信心的因素(P0.05)。产后3d母乳喂养信心能预测产后3个月的喂养方式(P0.05)。结论:待产期母乳喂养信心、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产后抑郁是影响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的相关因素,产后3d的喂养信心有助于判断3个月后的喂养状况,应努力提高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