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索骨髓血甲胎蛋白(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和/或手术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29例。采取患者骨髓血和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AFP含量,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配对统计学分析。结果骨髓血AFP的含量为4364±965μg/L,血清AFP含量为4101±910μg/L,两者对肝细胞癌的诊断阳性率均为552%(16/2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者与其相对应组比较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血与外周静脉血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具有同样价值,因其采集较静脉血困难,不宜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清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清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西安市第四医院普外科(710004)殷建立西安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科段仲壁,周秦蜀目前国内外都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早期诊断方法进行探讨,本研究观察和分析了a─L─岩藻糖苷酶(α─Lfuoozidase─A,F.U)活...  相似文献   

3.
肝癌标志物是指癌细胞或非癌细胞产生、分泌或释放的细胞组成成分,但二者在质和量上有很大的区别。通常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或体液中。自从70年代甲胎蛋白(AFP)检测应用于临床以来,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已证实了AF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也发现约30~40%的肝癌患者阴性。如何提高肝癌,尤其AFP阴性肝癌早期诊断水平是人们致力下肝癌标志物研究的主要目的。现就AFP异质体,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异常凝血酶原等众多的肝癌标记物中较有发展前景的标志物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FP预测肝癌微波消融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行微波消融治疗的21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1周内均进行AFP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组:AFP阴性组(AFP< 20μ/L者)99例,AFP阳性组(AFP≥20μg/L者)114例.随访至2010年10月,记录并分析临床病理资料、生存评估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生存相关的预后因素.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13例患者5年局部进展率、肝内转移率、肝外转移率分别为5.5%、44.6%、9.9%;1、2、3、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6%、86.1%、77.3%、72.7%、67.5%.AFP阴性组11例患者死亡,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8%、85.4%、74.6%;而AFP阳性组23例患者死亡,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9%、71.6%、61.3%,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与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肝内转移及生存情况相关(Z=-1.98,-3.46,-1.9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与性别、肿瘤直径、肝硬化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t =2.60,3.78,1.97,2.06,P<0.05).结论 术前AFP较高的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lentil lectin-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L3,AFP-L3)的含量对早期肝癌的预后价值.方法 97例早期肝癌患者根据术前AFP和AFP-13的含量分为:(1)AFP阳性、AFP-L3阴性组(29例):AFP>20 μg/L & AFP-13<15%;(2)AFP-L3、AFP均低含量组(16例):15%≤AFP-L3≤50% & 20 μg/L≤AFP≤200 μg/L;(3)AFP-L3、AFP均高含量组(13例):AFP-L3>50% & AFP>200 μg/L;(4)AFP-L3高含量、AFP低含量组(24例):AFP-13>50%& 20 μg/L≤AFP≤200 μg/L;(5)AFP-L3低含量、AFP高含量组(15例):15%≤AFP-L3≤50% & AFP>200 μg/L.对各组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术后1、2、3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AFP-13阴性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术后3年生存率和无瘤牛存率明显优于AFP-L3阳性患者(χ2=21.051,10.043,4.450,6.977,25.566,P<0.05).AFP-L3高含量组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术后1、2、3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低含量组(χ2=7.938,3.488,9.085,P<0.05).结论 AFP-L3含量的增高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尤其是AFP水平低时.手术前后检测AFP-L3含量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超声造影检测和诊断小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测和诊断体积较小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分析353例共378个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证实的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包括造影的增强时相和增强方式,并与病理类型相比较。结果所有原发性肝癌中96.6%(365/378)的病灶动脉相显示增强,其中317(83.9%)个病灶增强早于肝实质,48(12.7%)个病灶增强与肝实质同步;增强方式中329(87.0%)个病灶呈整体增强,35(9.3%)个呈斑片状增强,14(3.7%)个病灶呈环状增强。在门脉相和晚期相,342(90.5%)个病灶相对于肝实质呈低回声。若将造影时病灶动脉相增强早于或同步于肝实质以及门脉期消退作为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标准,则敏感性为87.3%(330/378);若将整体增强和斑片状增强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增强方式,结合增强方式和时相,则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2.9%(351/378)。结论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肝肿瘤相对于肝实质的灌注和廓清过程,揭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在鉴别诊断小肝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对小肝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使用造影剂Sonovue对小肝癌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肝癌瘤体内的增强变化,并与动态增强CT和(或)动态增强MRI对比。结果 小肝癌超声造影的表现以动脉期呈高增强,门静脉期呈等或低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为标准,正确诊断率为88.2%(60/68),而结合延迟期肝癌呈低增强的标准,正确诊断率为97.1%(66/68),假阳性率2.9%(2/68)。结论 超声造影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B超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一种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记物,但部分肝癌、尤其是早期肝癌的AFP含量仅轻度增高。另一方面,部分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例血清AFP含量也可增高。鉴于我国肝癌的发生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关系密切,因此单纯检测血清AFP难以对肝癌与良性肝病做出鉴别诊断。目前大多数医院以AFP>400ng/ml持续8周以上作为肝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SRID)测定了8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IgA、IgG含量。结果显示炎性前列腺液IgA、IgG与健康人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1),经中药前列腺汤治疗后,IgA可见明显降低(P<0.05)。前列腺质地类型与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液中免疫球蛋白测定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终点测定法测定10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IgG、IgA含量以及IgA/IgG比值。并对白细胞水平与免疫球蛋白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IgG、IgA、IgA/IgG比值与白细胞的升高具有相关性,主要表现为IgG、IgA、IgA/IgG比值均有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由此可判定前列腺液中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以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之一,可作为传统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和微生物分析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系统性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Disc1.4软件汇总诊断准确性指标,计算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AUC)和Q*指数。采用Stata14.0软件计算验后概率,并绘制Fagan图来评估GP73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953例。血清GP73诊断HBV相关性肝癌的总敏感度为0.70(95%CI=0.68~0.73),总特异度为0.75(95%CI=0.73~0.77),总阳性似然比为3.37(95%CI=2.75~4.13),总阴性似然比为0.36(95%CI=0.29~0.45),诊断比值比(DOR)为9.67(95%CI=6.72~13.91),AUC和Q*指数分别为0.826和0.759。当设定验前概率为50%时,阳性、阴性GP73的验后概率分别为78%和26%。结论:血清GP73对HBV相关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其单独应用于确诊或排除该病的价值有限,尚需结合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体检对早期发现无症状肝癌和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方法将病理确诊的32例肝癌患者按入院体检时有无症状,分无症状肝癌组和症状性肝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患者年龄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患者性别、肝癌种类、随访率、符合率、误诊率等用百分率表示,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提示肝癌35例,符合率为91.43%,误诊3例;CT增强扫描发现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提示肝癌符合率为93.75%,漏诊2例,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CT平扫诊断肝癌的5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5,P0.05)。患者术后随访3年,无症状肝癌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23%(20/21)、90.48%(19/21)、66.67%(14/21);症状性肝癌组为90.91%(10/11)、54.55%(6/11)、27.27%(3/11);术后2、3年无瘤生存率无症状肝癌组明显高于症状性肝癌组(χ~2=4.848,4.499,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无症状性肝癌和小肝癌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小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AFP阴性小肝细胞癌42例,肿瘤大小为1.24-4.8cm,中位直径3.3cm。术前经B超和CT检查42例,MRI检查32例,DSA检查6例,穿刺病理8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4例,诊断符合率为57%,术前诊断为肝脏局灶结节增生8例,炎性假瘤4例,肝腺瘤4例,肝硬化结节1例,肝血管瘤1例。血AFP均为阴性。病人均经手术根治性切除。结果42例中1年生存者38例(占90.4%),2年生存者31例(占73.8%),3年生存者22例(占52.3%),4年生存者18例(占42.8%),失去联系4人。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肿瘤9例。结论依据有无肝炎和肝硬化病史以及B超、CT或MRI、DSA等影像学特点综合考虑诊断,局部介入等有创治疗选择应慎重,手术根治件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血清铁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师进修杂志》2005,28(3):33-3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甲胎蛋白(AFP)的表达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从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前行穿刺取得的肝脏肿瘤组织样本中筛选出肝细胞性肝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CC组织中AFP的表达,分析HCC组织中AFP的表达对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共有62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化疗耐药组36例,化疗敏感组26例;HCC组织中AFP表达阳性者42例(包括化疗耐药者29例),表达阴性者20例(包括化疗耐药者7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以及是否合并肝炎方面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血清AFP水平升高、肿瘤单发以及合并门静脉癌栓方面,化疗敏感组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化疗耐药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组织中AFP表达阳性[OR=0.280,95%CI为(0.092,0.950),P=0.045]和门静脉癌栓[OR=0.026,95%CI为(0.004,0.322),P=0.005]是HCC化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脏肿瘤组织AFP表达阳性以及门静脉癌栓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的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间经临床怀疑为小乳腺癌(直径≤2 cm)而行MRI检查,MRI诊断结果按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为Ⅲ类、Ⅳ类及Ⅴ类者共62例。其中31例近期(1周内)接受了乳腺X线摄影检查(mammography,MG),并按BI-RADS分类法进行分类。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比较MRI及MG两种检查方法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的差异。结果:所有62例乳腺小病灶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者50例,31例行MG检查的病例中小乳腺癌为21例,MRI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灵敏度均高于MG,分别为100%比85.7%和94.0%比61.9%(P<0.05)。结论:MRI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和灵敏度优于M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992年~2000年在普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358例原发性肝癌,628例良性肝病,52例肝癌介入化疗术后患者,28例转移性肝癌,81例其他肿瘤,251例正常对照者,以AFU>600(nmol/ml.h)为阳性标准,用酶标法检测.以AFP>20(ng/ml)为阳性标准,用放免法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PHC)组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FP水平与慢性肝病组、其他肿瘤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和转移性肝癌组中AFU的检出率与AFP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U可作为诊断PHC的一种较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AFU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并可作为对PHC的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肝癌是术后复发率较高的癌肿之一,为了探讨血清AFP岩藻糖指数对肝癌复发的预测作用,本文以18例术后AFP未能转阴的肝癌患者的对象,研究手术前后血清AFP岩藻糖指数的型,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队分析,结果表明,2例术前AFP及岩灌糖指数均较低,术后两值无明显变化,1年后未见复发;5例术前两值较高,术后两值明显降低,1年后亦无1例复发;11例发后AFP明显降低,甚至达很低水平,但岩藻指数为化不大,其中7.例在半年内复发,1例在9个月复发,提示AFP岩藻糖指数是肝癌的特异性敏感指数。观察肝癌术后AFP岩藻糖指数变化,有助于我们判断肝癌是否得到根治切除或余肝是否存在肝硬变活动,从,而准确地疗效,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