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背景:上颌骨是面中部形态和功能基石,但由于结构复杂,上颌骨大型缺损的功能性修复极具挑战性。目的:建立一种颧骨牵张成骨和游离腓骨复合瓣联合移植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新方法。设计:病例观察。单位:解放军二五二医院口腔科。对象:选择于2005-12在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二五二医院收治的1例上颌肌上皮瘤需要手术的患者,男,42岁,该患者2年前曾因上颌骨肿物于本医院接受肿物及双侧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肌上皮瘤,1年后,肿物复发并占据全部右上颌。为彻底切除肿瘤需行右侧上颌骨全切术。作者为该患者设计了双侧颧骨牵张成骨及后期游离腓骨瓣移植联合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治疗方案,患者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方法:对患者行双侧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及游离腓骨复合瓣移植。手术分两个阶段,第Ⅰ阶段:右上颌骨全切后行双侧颧骨牵张成骨术:首先,于双侧上颌骨缺损腔外侧剩余颧骨上以摆动锯及骨凿截骨制备长约10mm骨转移盘并以多枚钛钉可靠固定颧骨内置弧形骨牵张器,为防止骨牵张器暴露于与口腔相通的缺损腔中,右侧以带蒂颊脂垫覆盖骨牵张器底面。左侧因上次行上颌骨次全切术时已行植皮术,成活良好,无需特殊处理。常规冲洗后,除加力端由颞部软组织穿出外,全层缝合关闭伤口。术后延迟1周后以0.2mm/次,2次/d的速度行骨牵引,其中右侧共牵引21d,左侧共牵引16d。固定8个月。第Ⅱ阶段:沿面部原韦伯氏切口切开,暴露并卸下骨牵张器,见骨牵张区新骨生成良好,骨性支持在上颌骨底位建立,按照hidalgo和Peng的方法制备游离腓骨复合瓣,并于下颌骨内侧制作隧道,借助模板对腓骨进行塑形成上颌牙弓形态,然后将其置入上颌牙槽嵴位置,以钛板将腓骨瓣固定于双侧牵引至上颌骨低位的颧骨上,血管蒂经下颌内侧隧道入颈部,常规行血管吻合。通过此项手术,上颌骨缺损为腓骨长肌充填,上颌牙槽嵴由腓骨修复。术后以大体观察及全口曲面断层片观察牵张器和腓骨瓣状况以及成骨和重建质量。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和全口曲面断层片考察骨牵张器及腓骨瓣状况以及成骨、重建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牵张器状况良好和腓骨瓣顺利成活。通过颧骨牵张成骨,骨组织支持在上颌骨低位建立,面中部外形恢复,缺损腔缩小;通过腓骨复合瓣移植,缺损腔修复,上颌牙槽嵴重建,口鼻腔分离,上唇突度恢复。在2项技术联合修复下,患者面型恢复良好。结论:颧骨牵张成骨和游离腓骨复合瓣可联合应用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一种上颌骨大型缺损修复新方法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2.
背景:上颌骨是面中部形态和功能基石,但由于结构复杂,上颌骨大型缺损的功能性修复极具挑战性. 目的:建立一种颧骨牵张成骨和游离腓骨复合瓣联合移植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新方法. 设计:病例观察. 单位:解放军二五二医院口腔科. 对象:选择于2005-12在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二五二医院收治的1例上颌肌上皮瘤需要手术的患者,男,42岁,该患者2年前曾因上颌骨肿物于本医院接受肿物及双侧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肌上皮瘤,1年后,肿物复发并占据全部右上颌.为彻底切除肿瘤需行右侧上颌骨全切术.作者为该患者设计了双侧颧骨牵张成骨及后期游离腓骨瓣移植联合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治疗方案,患者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 方法:对患者行双侧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及游离腓骨复合瓣移植.手术分两个阶段,第Ⅰ阶段:右上颌骨全切后行双侧颧骨牵张成骨术:首先,于双侧上颌骨缺损腔外侧剩余颧骨上以摆动锯及骨凿截骨制备长约10 mm骨转移盘并以多枚钛钉可靠固定颧骨内置弧形骨牵张器,为防止骨牵张器暴露于与口腔相通的缺损腔中,右侧以带蒂颊脂垫覆盖骨牵张器底面.左侧因上次行上颌骨次全切术时已行植皮术,成活良好,无需特殊处理.常规冲洗后,除加力端由颞部软组织穿出外,全层缝合关闭伤口.术后延迟1周后以0.2 mm/次,2次/d的速度行骨牵引,其中右侧共牵引21 d,左侧共牵引16 d.固定8个月.第Ⅱ阶段:沿面部原韦伯氏切口切开,暴露并卸下骨牵张器,见骨牵张区新骨生成良好,骨性支持在上颌骨底位建立,按照hidalgo和Peng的方法制备游离腓骨复合瓣,并于下颌骨内侧制作隧道,借助模板对腓骨进行塑形成上颌牙弓形态,然后将其置入上颌牙槽嵴位置,以钛板将腓骨瓣固定于双侧牵引至上颌骨低位的颧骨上,血管蒂经下颌内侧隧道人颈部,常规行血管吻合.通过此项手术,上颌骨缺损为腓骨长肌充填,上颌牙槽嵴由腓骨修复.术后以大体观察及全口曲面断层片观察牵张器和腓骨瓣状况以及成骨和重建质量. 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和全口曲面断层片考察骨牵张器及腓骨瓣状况以及成骨、重建效果. 结果:治疗过程中,牵张器状况良好和腓骨瓣顺利成活.通过颧骨牵张成骨,骨组织支持在上颌骨低位建立,面中部外形恢复,缺损腔缩小;通过腓骨复合瓣移植,缺损腔修复,上颌牙槽嵴重建,口鼻腔分离,上唇突度恢复.在2项技术联合修复下,患者面型恢复良好. 结论:颧骨牵张成骨和游离腓骨复合瓣可联合应用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一种上颌骨大型缺损修复新方法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新生骨骨质结构和骨密度分析观察犬颧骨牵张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外科实验室完成。①以6只犬为实验动物,实验侧,全麻下截除部分上颌骨颧突制作宽约10mm节段性缺损,模拟上颌骨大型缺损,施行颧骨牵张成骨,0.5mm/次,2次/d,连续10d,共牵引10mm。保留对侧骨质完好为对照侧。②固定期X射线观察,分别于8,12,16周取材,行骨密度分析、大体标本、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6只犬实验内容按计划完成,牵张区新骨生成顺利,快速。②于固定期8周时,新骨形成良好,但骨质结构、密度和成熟状况与正常骨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实验侧骨密度为对照侧骨密度的56.9%,此后,各项指标进行性加强,至16周时,新生骨骨质结构已接近于正常骨,并具备相当的密度,实验侧骨密度为对照侧骨密度的86.1%。结论:颧骨牵张成骨效果确切,在固定期8周时,新生骨生成良好,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此后,骨质不断改建和成熟,骨密度进行性加强,固定期16周时,新生骨在成熟状况,厚度、密度等方面接近于正常骨。固定期8~12周时可考虑卸下牵张器,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新生骨骨质结构和骨密度分析观察犬颧骨牵张成骨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外科实验室完成。①以6只犬为实验动物,实验侧,全麻下截除部分上颌骨颧突制作宽约10mm节段性缺损,模拟上颌骨大型缺损,施行颧骨牵张成骨,0.5mm/次.2次/d,连续10d,共牵引10mm。保留对侧骨质完好为对照侧。②固定期X射线观察,分别于8,12,16周取材,行骨密度分析、大体标本、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①6只犬实验内容按计划完成,牵张区新骨生成顺利,快速。②于固定期8周时,新骨形成良好,但骨质结构、密度和成熟状况与正常骨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实验侧骨密度为对照侧骨密度的56.9%,此后,各项指标进行性加强,至16周时,新生骨骨质结构已接近于正常骨,并具备相当的密度,实验侧骨密度为对照侧骨密度的86.1%。 结论:颧骨牵张成骨效果确切,在固定期8周时,新生骨生成良好,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此后,骨质不断改建和成熟,骨密度进行性加强,固定期16周时,新生骨在成熟状况,厚度、密度等方面接近于正常骨。固定期8~12周时可考虑卸下牵张器,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镍钛记忆合金具有记忆性、耐磨性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与常规牵张成骨在截骨方式、生物力学上存在着不同.建立犬下颌骨矩形缺损的动物模型,探讨不同截骨方式下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的牵张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10/12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成年雄性Beagle犬8只,体质量12~14 kg.②实验过程:双侧下颌骨体制造1.5 cm×1.0 cm矩形缺损,并在近中形成相应大小的骨传送盘.左侧骨传送盘行颊舌侧全层截骨术,右侧骨传送盘行保留部分松质骨的皮质切开术,置入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③评估:于术后1,4,7 d及9周拍摄X射线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双侧牵张区新骨生成情况.结果:8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所有动物术后创口无感染,愈合良好.②X射线检查:见右侧即骨皮质切开侧术后骨传送盘逐渐向缺损区移动,于术后7 d基本占据骨缺损区;左侧即颊舌侧全层截骨侧术后1 d骨传送盘已移位,术后7 d骨传送盘完全离开缺损区.③组织学检查:见9周后右侧牵张区形成新生骨质,符合膜内成骨,传送盘与近中牵张区形成骨性连接;左侧由于骨传松盘离开缺损区,牵张区与缺损区形成一较大的凹陷,未见明显新骨形成.结论:采用保留部分松质骨的骨皮质切开术的截骨方式可成功建立犬下颌骨矩形缺损牵张成骨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背景: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在矫正小颌畸形、下颌后缩、半侧颜面萎缩,修复颌骨缺损,牙槽嵴增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应用前景.目的:阐述在动物实验中不同牵引速率和频率对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由作者分别以"牵张成骨,牵引速率,牵张频率"和"distractionosteogenesis,distraciton rate,distraetion frequencies"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和Medline database数据库(1989/2009),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58篇文章,纳入25篇分析全面的动物实验及治疗进展类文章,分别从不同牵引速率及频率对牵张成骨的影响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牵引速率和频率是影响牵张成骨效果及疗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小的牵引率达不到刺激新骨生成的目的,过大的牵引速率能会导致纤维组织形成而无新骨生成,甚至造成骨不连.在一定的牵引速度下增加牵引频率可促进成骨,高频率牵引或连续牵引是促进牵张成骨的有效方法.动物实验证实1 mm/d牵引,2~4次,d的频率成骨的质量和数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从牵张成骨进入颌面外科以来,牵张器决定着牵张成骨的发展,突破直线牵张成骨的关键在于设计三维牵张器。目的:对颧骨外固定三维牵张器的设计和制作进行探讨。设计:研制一种新型外置式三维牵张器,进行羊颧骨三维牵张成骨实验。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材料:牵张器均为组织相容性好的生物材料钛制成,该牵张器包括支撑、牵张、变向3部分,另外,还有钛垫片、扳手、橡皮垫等配件。方法:10月龄羊,将离体羊头处理后制备离体羊颧骨标本,羊颧骨大体形状呈弧形,由一体四突构成,大体形状结构和骨连接与人颧骨相似。根据机械移动原理,设计两块可相对移动的支撑板,一定范围内在两个垂直方向任意移动,带动牵张杆改变牵张方向,进行三维牵张成骨,在离体羊颅骨模型上进行模拟牵张成骨。主要观察指标:在牵张杆的作用下,牵张板在三维方向移动以及牵张器整体稳定情况。结果:自行研制的三维缝牵张器重量30g,牵张杆前后向移动2cm左右,上下方向移动3.5cm左右,向外移动3cm左右,牵张控制准确,三维变向简便易行。结论:设计的外固定三维牵张器可以三维牵张,操作简便易行,控制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缝牵张过程中环上颌骨缝的组织反应和组织再生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实验室完成。15周龄杂种犬12只,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8只,对照组4只。实验组安置口外自制牵引支架,自鼻腭孔引出牵引钩,橡皮圈连接牵引支架和牵引钩,向前持续弹性牵引,牵引力约600g。牵引1周和4周时,各处死实验组犬4只和对照组犬2只,对前颌缝,腭横缝,颧颌缝,颧颞缝区组织作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犬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缝区成骨主要发生在侧带与骨缘之间,缝牵张初期骨缘外侧出现囊状分离带,成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新骨与结缔组织纤维排列方向与牵引力方向基本平行。②中央带纤维较致密,在牵引过程中,纤维排列方式未发生明显变化,而起到了屏障作用,阻止了缝骨性融合的发生。③牵张早期,缝区组织同时可见Ⅰ和Ⅲ型胶原,随后成骨细胞在Ⅲ型胶原基质的基础上分泌沉积Ⅰ型胶原而成骨,最终Ⅲ型胶原降解,Ⅰ型胶原完全代替Ⅲ型胶原成为骨基质的主要成份。缝区组织天狼猩红染色未见Ⅱ型胶原。结论:缝牵张成骨是以膜内成骨方式为主,无明显的软骨内成骨现象。中央带具有屏障作用,阻止牵张过程中骨缝发生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9.
背景: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采用保留舌侧部分骨皮质的截骨方式,没有间歇期,与以往其他牵张器方法有所不同,因此对该方法成骨时间及质量都需要进行重新评价.目的:通过对新生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成骨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材料:选用雄性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体质量21~26 kg,由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饲养.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用牵张器为自行研制.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为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858 Mini Bionix Ⅱ型生物材料实验机为美国MTS公司生产.方法:实验于2000-07/2004-05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采用统计软件随机法将实验犬分为牵张3个月组和牵张6个月组,每组各6只.两组实验犬左侧下颌骨均为实验侧,右侧下颌骨为自身对照侧.②牵张3个月组和牵张6个月组分别于牵张完成后3,6个月麻醉后处死实验犬,切取下颌骨标本,对牵张间隙上方、牵张间隙及牵张间隙下方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同时切取实验侧牵张侧区域中段及对照侧相应部位进行压缩生物力学测试,计算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主要观察指标:①牵张3个月组和牵张6个月组实验犬牵张侧及对照侧下颌骨密度测量结果.②实验侧牵张侧区域中段及对照侧相应部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结果:纳入实验犬12只,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下颌骨密度测量结果:牵张3个月组实验犬下颌骨牵张侧牵张间隙上方骨密度低于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8,P<0.05).牵张6个月组实验犬两侧各区域间的骨密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压缩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牵张3个月组实验犬下颌骨牵张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低于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74,-3.534,P<0.05).牵张6个月组实验犬两指标较牵张3个月组均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埋置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成的新骨有足够的强度和质量,可以进行种植等后期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自从牵张成骨进入颌面外科以来,牵张器决定着牵张成骨的发展。突破直线牵张成骨的关键在于设计三维牵张器。 目的:对颧骨外固定三维牵张器的设计和制作进行探讨。 设计:研制一种新型外置式三维牵张器,进行羊颧骨三维牵张成骨实验。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材料:牵张器均为组织相容性好的生物材料钛制成。该牵张器包括支撑、牵张、变向3部分。另外。还有钛垫片、扳手、橡皮垫等配件。 方法:10月龄羊,将离体羊头处理后制备离体羊颧骨标本。羊颧骨大体形状呈弧形.由一体四突构成。大体形状结构和骨连接与人颧骨相似。根据机械移动原理。设计两块可相对移动的支撑板。一定范围内在两个垂直方向任意移动。带动牵张杆改变牵张方向。进行三维牵张成骨。在离体羊颅骨模型上进行模拟牵张成骨。 主要观察指标:在牵张杆的作用下。牵张板在三维方向移动以及牵张器整体稳定情况。 结果:自行研制的三维缝牵张器重量30g。牵张杆前后向移动2cm左右。上下方向移动3.5cm左右。向外移动3cm左右。牵张控制准确。三维变向简便易行。 结论:设计的外固定三维牵张器可以三维牵张。操作简便易行。控制准确。  相似文献   

11.
背景:牙槽骨牵张成骨是解决严重牙槽骨萎缩的重要方法,其成骨过程和生物力学对于以后的种植和修复极为重要,目前一直缺少相关的实验研究。目的:分析犬牙槽骨牵张成骨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特点。方法:先拔除12只杂种犬双侧下颌前磨牙,牙槽骨修整后,制作萎缩牙槽骨模型。3个月后,植入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经过7 d的间歇期,以1 mm/d,1次/d的频率进行牙槽骨垂直向增高。在固定期的1,2和3个月,对牵张后的牙槽骨进行临床、生物力学、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所有牵张器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牵张结束时,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显示:萎缩牙槽骨分别增高(4.80±0.50) mm和(5.12±0.67) mm。组织学检测发现牵张区骨小梁在固定期的1-3个月成熟,其剪切力逐步提高,固定期3个月时和自体骨的剪切力相当。结果显示牙槽骨牵张成骨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性能在固定期3个月时与自体骨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固定期放疗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并植入牵张器,5d后开始骨牵引,速率为0.5mm/次,2次/d,连续10d,共延长下颌骨10mm,固定10周;B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植入牵张器,进行骨牵张,牵张结束后固定10周,并在固定4周后开始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双侧下颌骨,5.4Gy/次,隔日1次,共5次,总剂量为27Gy;C组动物为对照组。固定期结束处死动物后,取各组动物牵张区新生骨痂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骨形态计量学分析、骨密度测定及三点弯曲试验测试牵引区抗弯强度。结果大体观察和X线检查显示所有进行下颌骨牵张的实验动物牵张间隙均有新骨形成,骨小梁沿牵张方向排列,骨密度较高;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实验动物牵张区均充满排列整齐的新生编织骨,B组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成发及软骨岛,新生骨小梁不及A组致密、成熟;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和机械力学分析结果显示B组的新生骨在骨密度和新生骨小梁数目上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新骨矿化程度方面,固定期放疗组较差,其机械强度也较低(P<0.05)。结论在牵张成骨术的固定期进行放疗仍可以出现牵张区的新生骨形成,但软骨成分较多,机械强度较低。牵张成骨术用于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颌骨早期重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全上颌骨缺失多以上颌赝复体进行修复,其中,最困难的问题是赝复体难以获得良好的固位和支持,种植体在颧骨区的应用为解决此棘手问题提供了途径.然而,在颧骨区行种植术时,有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并导致种植失败.目的测量颧骨区骨性结构,为颧骨区种植术提供参考依据.设计以颅骨标本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的重复观察测量.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和人体解剖教研室.对象2002-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成人干燥颅骨标本(由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73个,男性标本38个,女性标本35个.方法以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对73例标本进行实体定量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颧骨区骨厚度,颧骨体下部宽度,颧骨体长度,颧骨体下部与眶下壁距离.结果①由颧骨内下缘向其外上方,骨厚度逐渐减小,测量结果为男性距颧骨内下缘10,12,14,16 mm处,骨厚度均值上半区分别为6.97,6.45,5.75和5.01 mm;下半区分别为7.03,6.69,6.28和5.89 mm.女性距颧骨内下缘4,6,8,10 mm处,骨厚度均值上半区分别为6.95,6.55,6.28和5.31 mm,下半区分别为6.60,6.39,6.26和5.75 mm.②男女颧骨体下部宽度均值分别为21.39,17.20 mm.③男女颧骨长度均值分别为21.12,19.58 mm.④男女颧骨体下部与眶下壁距离均值分别为4.17,3.71 mm.结论在全上颌骨缺失时,可于双侧颧骨内下方各植入两枚种植体,并使两者相距15 mm以上,作为上颌赝复体的固位基础;在男性,适宜植入直径为3.6~4.0 mm,长度为10~12 mm或14~16 mm的种植体,在女性,适宜植入直径为3.4~3.8 mm,长度为4~6 mm或8~10 mm的种植体;在颧骨区,男女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在上颌骨缺损修复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脂联素可参与骨代谢及成血管过程,但目前关于脂联素对牵张成骨有无促进作用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建立兔下颌快速牵张动物模型,探讨局部应用脂联素对骨牵张新骨再生的影响。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摸球法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建立兔下颌单侧快速牵张模型,牵张速率为2mm/d。在牵张开始的1,3,5d,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于牵张间隙注入200μL磷酸盐缓冲液或含有2μg重组人脂联素的磷酸盐缓冲液。结果与结论:两组动物牵张间隙内均可观察到新骨生成,组织学及显微CT检查显示实验组的新骨生成与钙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局部应用脂联素可有效促进兔下颌快速骨牵张的新骨再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牵张成骨已经成为治疗不同类型颅面畸形和骨缺损的有效的方法,但是牵张成骨的主要缺点是牵张期和稳定期比较长,可能导致牵张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目的:总结骨形态形成蛋白在快速牵张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电子检索计算机Pubmed数据库(1989/2011)收录的骨形态形成蛋白和牵张成骨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骨形态形成蛋白在快速牵张成骨中的作用相关文献32篇。骨形态形成蛋白具有很强的成骨活性,能促进骨再生和骨改建。目前的研究显示应用骨形态形成蛋白能加快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和缩短治疗的疗程。但是骨形态形成蛋白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a valuable treatment method that allows limb lengthening or reconstruction of large bone defects. However, its major disadvantage is the long period required for the consolidation of a distraction callus. 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 (OGP) stimulates endochondral bone formation in fracture callus, but its capacity to promote regenerate ossification dur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has not been evaluat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OGP accelerated bone healing dur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36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OGP (200 ng/kg body weight) in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intravenously, each da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BS alone. A 15-mm lengthening of the right lower leg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method of Ilizarov. Evidence from biomechanical, histological and radiographic evalu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systemic OGP treatment promoted optimal new bone formation dur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this rabbit model.  相似文献   

17.
目的:牵张成骨是治疗颌骨畸形和骨缺损的新方法,但力学研究及由此而确立的牵张器拆除时机的研究甚少。通过建立了山羊下颌骨牵张模型,观察下颌骨牵张后的物理、机械特性,探索牵引器拆除的时间。方法:8只山羊单侧下颌骨2次/d,1mm/d,共8d,后以牵开器继续固定至4周,行放射学、组织学、骨密度及力学测试。结果:牵拉术后下颌骨成骨明显,牵拉后2周,X线示骨间隙内新骨已基本连接骨缺损,4周时骨化明显。其骨密度与正常松质骨无明显差别,极限载荷为正常侧的61%。结论:生长期山羊为一良好的下颌骨牵张模型动物,牵拉后4周可以考虑去除牵开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种植体型牙槽嵴牵张器的初期稳定性取决于骨-牵张器界面适当的应力分布,了解植入初期的生物力学改变有助于提高种植体型牙槽嵴牵张器的临床成功率.目的:通过有限元法了解骨质结构对牵张初期应力分布和牵张器、骨段变形情况的影响.方法:利用CAD软件绘制由输送段和基段组成的牵张器模型(长11 mm,直径3.7~4.1 mm),同一软件绘制4个下颌骨节段模型模拟4类不同骨质的下颌骨.装配后导入ANSYS软件形成由10 079~11 456单元和17 299~20 101节点构成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系列有限元模型分析松质骨、密质骨的应力改变和输送骨段、牵张器的变形情况.结果与结论:最大应力均出现在输送骨段,随骨质量下降而增大;骨最大变形出现在输送段边缘,随着骨质量下降而增大;牵张器的下沉也随着骨质量的下降而增大.结果表明随着骨质量的下降,最大应力与变形均明显增大.骨弹性模量的下降将增大牵张成骨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