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著性概率图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5例病人与对照组的定量脑电图的各频段间各个部位一一作Z转换。结果:CT证实的30例单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中,22例显著性概率图为限局性异常,而EEG仅5例异常(P<0.05),异常表现是慢波功率增高。22例中13例限局性异常部位与CT提示的病灶部位基本相符。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显著性概率图的检查能够发现远隔部位的功能异常,其敏感性优于EEG及脑电位分布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著性概率图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5例病人与对照组的定量脑电图的各频段间各个部位一一作Z转换。结果;CT证实的30例单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中22例显著性概率图为限局性异常,而EEG仅5例异常(P〈0.05),异常表现是慢功率增高。22例中13例限局怀异常部位与CT提示的病灶部位基本相符。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显著性概率图的检查能够发现远隔部位的功率异常,其敏感性优于EEG及  相似文献   

3.
110例脑梗塞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率为81.8%,EEG异常与病变部位及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病灶大而靠近脑表面者,EEG异常率越高。大脑皮质的大烂性梗塞以一侧性慢性及局灶性慢波多见,皮质下及底节区中,小灶性梗塞则以懒波多见。  相似文献   

4.
脑囊虫病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脑电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电图(EEG)进行了分析,EEG异常73.7%,SEP异常94.7%,其异常与临床表现尤与感觉/运动障碍密切相关,SEP较EEG有列大敏感性。用药后有可短暂SEP、EEG异常增高,二者与临床改善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筛选诊断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儿童150例,与正常儿童进行脑电图(EEG)对照发现,行为问题儿童EEG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N行为与A行为儿童EEG异常率差异不明显(P>0.05,两者EEG异常率和异常程度远低于AN行为者(P>0.05)。说明EEG改变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102例脑血管性痴呆脑电图(EEG)改变特征,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6514型14导脑电图机进行常规描记。结果,EEG异常率为97。06%,并以广泛性异常为主。认为痴呆程度越重EEG改变越明显,EEG改变还与脑血管病的病灶性质、数量及部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45例原发皮层病变和22例原发脑干病变昏迷病人。于急性期行动态脑电图检测和Glasgow评分,随访3个月。将动态脑电图结果与病人的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脑电图异常分级与Glasgow评分均呈负相关;动态脑电图对病人预后评估的敏感性(83.3%)、特异性(100%)和准确率(91.7%)在原发皮层病变组均比脑干病变组高(60.0%。75.0%。75.0%)。结论 急性期动态脑电图检测对原发皮层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有确定的价值,但对原发脑干病变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不确定。  相似文献   

8.
对162例脑血栓形成的脑地形图(BEAM)与脑电图(EEG)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EAM的异常率,定位定侧诊断率均优于EEG。但BEAM描记要求较高,分析时需与EEG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回顾研究38例婴儿痉挛症(IS)的脑电图,其中24h动态磁带记录脑电图(AEEG)23例,常规脑电图(REEG)15例。在15例REEG中,典型高度失律13例,变异型高度失律2例。在23例AEEG中,典型高度失律6例,其它4种变异型高度失律17例。AEEG监测发现脑电图变异较大,清醒、睡眠、临床发作及发作间歇期表现均不同,发现更多的高度失律变异型,并且能观察异常放电的频度与智力发育的关系,因此,AEEG监测有利于IS的脑电图分型及临床诊断,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可作为本症更有意义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脑电图异常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本文就105例小儿热性惊厥(FC)临床诸因素与脑电图(EEG)异常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歇期EEG异常占35.2%,首发年龄小于1岁、反复发作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局限性或不对称发作、1次热病抽搐多次、FC向无热惊厥转变。围产期异常史、惊厥家族史者EEG异常率升高。应积极控制惊厥发作和预防发作,以减少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为SAE分三度,即轻、中、重度。其主要MR征象是脑萎缩,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前后角附近的MR信号异常,腔隙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认为SAE分三度,即轻、中、重度。其主要MR征象是脑萎缩,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前后角附近的MR信号异常,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对本病确诊的特征性MR表现是侧脑室前后角附近白质内出现长T_1和长T2MR信号。有些较小的梗塞灶在SE序列T_1加权像上难以发现,而用IR序列T1加权像效果则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118例脑梗塞形成的临床与EEG。方法:采用日本光电6514型EEG机描记,按国际20/10导了安置头皮电极。(单、双导描记),作睁闭眼与过度换气试验。结果:正常21例,B型3例,轻度异常76例,中度异常17例,重度异常1例,总异常率79.7%。结论:EEG异常与病灶部位及大小密切相关,病灶越浅越大,EEG异常率越高,病灶数量与EEG异常率无关,临床上意识障碍与痴呆EEG多属异常。  相似文献   

14.
精神药物所致脑电图异常对照分析陈执卿唐瑞华胡文亮(南充精神卫生中心637000)本文报告73例精神分裂症脑电图(EEG)异常情况,均属男性病人,服用氯丙嗪(CPZ)与氟哌啶醇(HPD)前后脑电图进行盲式评定对照观察。CPZ为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国产...  相似文献   

15.
监测315例各类反复发作性症状的患儿24h脑电图(AEEG)。结果表明:动态脑电图异常224例(71.11%);其中142例(45.08%)记录到痫性放电,以惊厥发作和失神发作症状者阳性率最高。提示AEEG对儿童癫痫的诊断率高于常规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病毒性脑炎42例脑CT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率,对42例患儿的脑CT与脑电图(EEG)所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EEG异常占90.5%,主要表现为广泛弥漫性和局限性异常,CT异常占38.1%,多为病变区低密度灶,10例EEG与CT病变部位相符,14例EEG异常而CT正常,2例CT有病灶而EEG无异常,EEG病变范围比CT所见大。说明EEG与CT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EEG异常阳性率高,CT定位更精确,二者结合分析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46例缺血性脑梗塞的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6例脑梗塞的BEAM与EEG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异常率还是定位定侧的诊断符合率,BEAM均高于EEG(阳性率分别为89%和65%),δ和θ活动的局限性改变也明显高于EEG而且定位直观,准确。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BEAM与CT有互补作用,两者结合能提高临床早期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24小时脑电图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吕高萍(桂林医学院附院)几种类型的长时间脑电图(EEG)监测技术在国外已成为癫痫诊断的常规检查[1,2]。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AEEG)国内1989年始有报道,因为它比常规脑电图(REEG)记录在时间上增加了7...  相似文献   

19.
我院脑图电室于1982年~1992年间描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机(HIE)的脑电图(EEG)共计88例,占同期新生儿EEG的38%,88例EEG初诊异常检出率为75%(66例),仅对异常EEG患儿进行了近,中,远期EEG随诊,其中;34例患儿定期临床追综观察,及EEG连续监测,32例患儿作不定期EEG随访,同期选择33例正常儿童对照比较,66例HIE在婴儿期有5例死亡(7.58%)其EEG表现为电  相似文献   

20.
监测315例各类反复发作性症状的患儿24h脑电图(AEEG)。结果表明:动态脑电图异常224例(71.11%);其中142例(45.08%)记录到痫性放电,以惊厥发作和失神发作症状者阳性率最高。提示AEEG对儿童癫痫的诊断率高于常规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