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合并不育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与精液参数及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伴有不育的CP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生育功能正常的CP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精液进行UU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AsAb水平,并比较两组的精液参数,进一步分观察组AsAb阳性、阴性患者及对照组间精液参数。结果观察组AsAb阳性率、UU阳性率、T-I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AsAb阳性者的UU感染率明显高于同组AsAb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a级精子、(a+b)级精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sAb阳性者的精液参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AsAb阴性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Ab阳性并UU感染者的各精液参数明显差于观察组AsAb阳性无UU感染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不育患者体内的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生育正常的CP患者,而AsAb阳性并UU感染CP不育患者的精液参数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提示UU感染可能为引发男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16s rDNA的表达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Ⅲ型前列腺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标准的CP/CPPS患者70例,其中Ⅲ_A型36例,Ⅲ_B型34例。门诊行前列腺液常规镜检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原学检查,并对前列腺液中的16s rDNA进行PCR检测,参考病原学结果实施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为疗效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结果:CP/CPPS抗生素治疗组中,16s rDNA阳性者治疗显效率(81.4%)明显高于16s rDNA阴性者(63%)(P<0.01)。16s rDNA阴性的Ⅲ_A组总显效率较Ⅲ_B组低(P<0.05),而16s rDNA阳性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液16s rDNA的表达与CP/CPPS的疗效有相关性,16s rDNA的表达对前列腺炎的分型可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及支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耐药性监测。方法收集CP患者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70例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1,178株、革兰阴性杆菌112株、支原体954株;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万古霉素对其有效;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头孢曲松对其有效;支原体对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以及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是CP的主要病原体,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故对CP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效能,探讨GBS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3 565例妊娠35~37周孕妇的阴道分泌物和直肠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GBS检测;根据GBS携带者意愿将其分为干预治疗组和未干预治疗组,干预治疗组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未干预治疗组不作处理;观察各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3 565例孕妇中,GBS携带率为9.87%;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诊断GBS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度分别为98.30%、99.50%、95.58%、99.81%、196.6、0.017和99.38%;未干预治疗组的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和干预治疗组(P0.05),而干预治疗组与GBS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新生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GBS、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未干预治疗组发生GBS感染数显著增高(P0.05),而干预治疗组与GBS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菌种感染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准确筛查妊娠晚期GBS的方法;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会导致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升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阴道加德纳菌感染调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了解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阴道加德纳菌 (Gv)的感染状况。 方法 :收集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5月期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男性不育门诊就诊的 373例男性精液标本 ,以及其中 6 3例Gv阳性患者的配偶阴道拭子标本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技术进行Gv检测。 结果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Gv定植率为 4 4 .2 % ,阳性者配偶阳性率达 87.3%。 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Gv定植率较高 ,Gv可经性生活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CP/CPPS)对精子DNA碎片及核蛋白组型的影响。方法:将CP/CPPS患者65例和健康男性30例均按《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推荐方法予精液常规、精子巴氏染色形态学分析、精子DNA碎片分析和精子核蛋白组型检测。结果:CP/CPPS患者精子浓度(94.75±92.07)×106/ml、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5.61±3.40)%、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47.68±17.62)%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34.05±99.80)×106/ml、(7.26±2.28)%、(59.18±16.06)%]显著下降(P<0.05),精子DNA碎片百分率(43.58±17.07)%、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百分率(32.14±8.79)%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2.92±11.51)%、(23.26±5.97)%]显著升高(P<0.01)。结论:CP/CPPS使精子质量明显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生育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良男性生殖道感染标本采集和细菌定位培养法,探讨标本采集和病原体分离对前列腺炎诊断与治疗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200例前列腺炎样症状患者的分段尿液、前列腺按摩液(EPS)和精液标本,定量接种培养液分离培养,根据分离物的菌落数及分布规律评估其实验室诊断意义。结果:从200例前列腺炎样症状患者检出病原体468株,包括细菌414株(占88.5%)、真菌12株(占2.6%)、支原体40株(占8.5%)、衣原体2株(占0.4%)。其中仅从EPS分离到病原体的患者为66例(占33.0%),仅从精液分离到病原体的患者为34例(占17.0%),EPS和精液均分离到病原体的患者为100例(占50.0%)。在这些标本中仅分离到1种病原体的分别为EPS 36例(占18.0%),精液20例(占10.0%),EPS和精液39例(占19.5%);分离到2种病原体的分别为EPS 30例(占15.0%),精液14例(占7.0%),EPS和精液60例(占30.0%);1例从EPS和精液分离到3种病原体(占0.5%)。结论:复数菌感染(MMI)、多器官感染(MOI)和耐药性菌株感染在前列腺炎样症状患者常见,是造成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漏诊和误诊的常见因素以及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机制,MMI和MOI可通过标本采集和细菌定位培养改良法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UPOINT临床表型分类法在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C2P/CPPS患者186例,随机分为UPOINT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分别按照传统的慢性前列腺炎分类法(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和UPOINT表型分类法(2012年美国)对患者进行分类和治疗,再采用美国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有排尿症状120人(64.5%),心理症状95人(51.1%),神经症状74人(39.8%),肌痛症状45人(24.2%),器官特异症状28人(15.1%),感染症状21人(11.3%),51%患者自诉有不同程度性功能障碍,90%的患者同时具有超过一项阳性分型,仅11人(5.9%)只有一项阳性分型,且阳性分型数目越多,CPSI评分越高,临床症状越重;治疗6周后,治疗组NIH-CPSI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OINT表型分类法对于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结石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与前列腺结石(PC)的相关性。方法:对500例健康志愿者和491例CP患者经会阴B超检测PC,将其分成无PC组与有PC组,并进行NIH-CPSI评分、症状持续时间及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计数的统计分析。结果:健康组和CP组PC的检出率分别为19.8%、42.2%,差异有显著性(P<0.01);健康组各年龄段(20~30,31~40,41~50,51~60和61~70岁组)PC的检出率分别为5%(5/100)、12%(12/100)、19%(19/100)、27%(27/100)、36%(36/100),CP组各年龄段PC的检出率分别为15.8%(12/76)、32.1%(69/215)、55.7%(59/109)、66.2%(43/65)、82.8%(24/29),两组各年龄段间PC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PC组与有PC组NIH-CPS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症状持续时间及EPS中白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P中PC的检出率明显增多,PC与感染、年龄及症状持续时间有关,与NIH-CPSI评分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男性不育症中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抗精子抗体(AsAb)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5例不育男性精液中UU和CT,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AsAb.结果:不育男性血清AsAb阳性率 34.3%(36/105),UU阳性率 32.4%(34/105),CT阳性率 25.7%(27/105).AsAb阳性组中UU阳性率 47.2%(17/36),阴性组中UU阳性率 24.6%(1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sAb阳性组中CT阳性率 27.8%(10/36),阴性组中CT阳性率 24.6%(17/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UU和CT感染是不育症患者的常见病因,而UU是AsAb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