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的效果,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 2015 年 10 月 至 2018 年 10 月在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治疗的 152 例四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76 例。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微创接骨板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接骨板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内固定组,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接骨板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7.37 %,高于内固定组患者的 88.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可使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使骨创愈合速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2 月 济源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 32 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6 例。对照组施行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观察组施行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的 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0.00 %,低于对照组的 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12 h、24 h、36 h、48 h,观察组患者的数字疼痛评估法(N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可有效减轻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手术创伤,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和 炎症反应,减少其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九江经济 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 组 38 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 32 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骨折恢复效果、术 后恢复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胫骨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骨折愈合快,患者关节 功能恢复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1995年1月~1998年10月,使用多种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7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8例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1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例,尺骨鹰嘴骨折1例,前臂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股...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人四肢骨折实施益气活血汤结合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辉县 市中医院及辉县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进行保守治疗的 110 例四肢骨折老年患者,依据抽签法随 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5 例。对照组行常规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益气活血汤治疗,回顾性分 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肢愈合时间、下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55 %,高于对照组的 83.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27 %,低于对照组的 18.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 90.91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四肢骨折老年患者应用益气活血汤结合外固 定治疗的效果良好,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内固定术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方法,但若应用不当,则可导致治疗失败,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自1992年10月~1998年1月我院先后收治了四肢骨折经行内固定治疗失败,而致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物断裂、骨折断端再次移位的病人132例。为总结教训,...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探讨其预后情况。 方法:选取 2012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 112 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回顾性研 究,将 56 例行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作为对照组,56 例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 指标以及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 发生率为 5.36 %,低于对照组的 17.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 ROM 角度 大于对照组,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 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得以减少,还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四肢管状骨折中,胫腓骨骨折最为多见,对横骨折、斜骨折、粉碎骨折及开放骨折,以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我院1999--2002年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单臂外固定支架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10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分别以加压或解剖钢板固定和锁钉内固定以及矩形钉固定等方式,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 Plion 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12 月上蔡协和医院收治入院的胫骨 Plion 骨折患者 9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7 例。对照组用解剖复位固定,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结束 6 周,12 周后两组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结束 6 周,12 周后 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术后 12 周评分均高于术后 6 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胫骨 Plion 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钢板相关内固定术对pilonⅢ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0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选取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钢板相关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经皮钢板相关内固定术对pilonⅢ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患者的预后也有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分析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娄底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 5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 内固定治疗及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优良率、踝关节功能 Mazur 评分、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及并发症发 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56 ± 1.23)d,短于对照组的(11.56 ± 1.2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 Mazu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 Mazur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 10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效果确切, 可更好恢复关节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设计竹塑夹板系统装置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与柳木夹板、杉树皮夹板系统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测试对比。方法:依据液体不可压缩原理,用被固定物模拟人体肢体周径变化等在内、外力作用下,以不做维护调整为同等条件,观察三种模式的相应变化。结果:简单捆扎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不具备相适应变化的能力。结论:竹塑夹板体系材料力学性质稳定,约束力可视性量化弹性力控制束带系统结合自锁构型的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可对骨折端形成稳定、合理、安全的载荷环境,符合弹性固定理论准则。优化分析为中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技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手法与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05年~2008年,采用手法复位,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A3型12例,B2型3例,C1型8例,C2型4例,C3型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采用Batra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优15例,良11例,可1例,差3例,平均86.27分。结论:手法与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结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是建立在一般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基础上的,借助器械和术后康复的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讨前后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对脊柱后凸患者畸形矫正的效果的比较。 方法: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 80 例脊柱后凸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40 例。两组患者入院 后均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入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 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C 反应蛋白(CRP)、Cobb 角改变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 的 CRP 水平、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6 个月两组患者的 CRP 水平、Cobb 角均有不 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的 Cob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6 个月两组患者的 CRP 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前后入路手术治疗脊柱后凸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其中后入路内固定术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少,在畸形矫正、术后维持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 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0 月至 2021 年 4 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60 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分 两组,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30 例(记作观察组),实施复位石膏外固定 30 例(记作对照组),对治疗优 良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率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更高,且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 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矫形足踝协会 (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AOFAS 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恢复情况 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显著疗效,固定效果佳,术后恢复快,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 尽早恢复,且有效控制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及安全性兼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Ⅲ型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操作要点.方法:对我院以单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型胫骨骨1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23例跟骨牵引患者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组:6例皮肤软组织坏死,2例假关节形成,4例并发慢性骨髓炎,2例截肢.余病例均愈合,功能恢复满意;跟骨牵引对照组:3例皮肤软组织坏死,1例假关节形成,3例并发慢性骨髓炎,2例截肢,余病例均愈合.结论: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型胫骨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也有利于软组织修复.正确的操作是本治疗方法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充气式脊柱弹性固定牵引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非盲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480例年龄在25~45岁,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大于50%的外伤性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平均分为A组(术后3周佩戴充气支架坐起或下地)、B组(术后3周佩戴普通硬质腰围坐起或下地)、C组(术后8周佩戴充气支架坐起或下地)、D组(术后8周佩戴普通硬质腰围坐起或下地)。采用ALPF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评价⑴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lkel分级;⑶末次随访时腰痛Denis分级。结果:(1)A、C两组无钉棒断裂;B组螺钉断裂8例(6.7%);D组螺钉断裂3例(2.5%)。(2)四组伤椎前、后缘高度和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术后均恢复良好,与术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固定取出前及随访时,B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较多,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明显增大(P〈0.05)。而A、C、D三组无明显丢失(P〉0.05),明显优于B组(P〈0.01)。⑶末次随访时,A、C、D组神经功能均好于B组(P〈0.05),腰痛程度均较B组轻(P〈0.01),腰痛程度与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5,P〈0.05)。结论:ALP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但术后缺乏有效的支具保护可影响疗效。术后应用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可早期下地,并能有效保持复位效果,降低内固定失效率和腰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8例。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8个月至3年的随访,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Frykman分型各分型进行不同体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Frykman分型方法,选择180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Ⅰ型33例,Ⅱ型33例,Ⅲ型24例,Ⅳ型21例,Ⅴ型21例,Ⅵ型21例,Ⅶ型15例,Ⅷ型12例,按研究要求每型分为3组治疗:掌屈尺偏位组(A组)、中立位组(B组)、轻度背伸位组(C组)。随访6~18个月,根据Gartland and Werley功能评估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Ⅰ、Ⅱ、Ⅲ、Ⅳ型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Ⅴ、Ⅵ型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Ⅶ、Ⅷ型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Ⅰ、Ⅱ、Ⅲ、Ⅳ型Colles骨折采用掌屈尺偏位或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别,临床治疗时均可采用;Ⅲ、Ⅳ型建议采用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固定;(2)Ⅴ、Ⅵ型采用中立位或轻度背伸固定疗效较好;(3)Ⅶ、Ⅷ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建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