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茹 《天津护理》2010,18(3):139-140
总结4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施行经会阴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护理,术前护理向患者讲解有关前列腺癌粒子种植和放射性防护的知识;术后预防并发症,观察植入粒子有无脱落,做好放射性防护管理及术后疾病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种植治疗前列腺癌创伤小,并发症低,和花费较为合理,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1],而且术后保留性功能,患者恢复快.我科自2003年7~2004年6月共为23例前列腺癌患者行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加睾丸去势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前列腺癌具有术后不用化疗,使肿瘤患者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限等优点。我院自2002年12月开始引进此项技术,至今已成功为12例前列腺癌患者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并经会阴穿刺前列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收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灌肠技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是目前国内治疗前列腺癌的最新手段,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术后仍有勃起功能等优点,术后不用化疗或化疗次数少于传统术式,为肿瘤患者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限带来希望。我院自2002年1月开始引进此项技术,至今已成功为6例前列腺癌患者施行经会阴穿刺组织间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收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1983年丹麦医师Haakon第1次创立了经会阴部模板植入技术,奠定了近代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基础.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较低、治疗方便、可保留性功能、术后不用化疗、病人痛苦小、生存质量高和延长生命期等优点.我院2006年8月开始引进此项技术,成功为11例前列腺癌病人施行经会阴穿刺前列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收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对前列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植入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施行125I粒子植入术的前列腺癌患者26例进行术前健康教育,肠道准备,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观察植入粒子脱落情况,加强饮食及尿管护理,同时做好放射性防护管理。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26例前腺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PSA较术前明显降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升。结论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科学、合理的观察及护理能保证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30例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报告了30例前列腺癌患者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和103Pd的护理.术前重点为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有关放射性防护的知识,做好肠道准备;术后注意预防并发症,观察植入粒子有无脱落,做好放射性防护管理、尿管护理和饮食护理.本组术中种植成功率100%,术后1例经尿道、1例经直肠各发生粒粒子丢失,均被及时发现得到正确处理.本组前列腺肿瘤特异性抗原(PSA)由术前47.96±20.50ng/ml下降至术后11.50±10.04n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总结对前列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植入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施行125I粒子植入术的前列腺癌患者26例进行术前健康教育,肠道准备,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观察植入粒子脱落情况,加强饮食及尿管护理,同时做好放射性防护管理.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26例前腺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PSA较术前明显降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升.结论 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科学、合理的观察及护理能保证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是目前国内治疗前列腺癌的最新手段,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术后仍有勃起功能等优点,术后不用化疗或化疗次数少于传统术式,为肿瘤患者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限带来希望.我院自2002年1月开始引进此项技术,至今已成功为6例前列腺癌患者施行经会阴穿刺组织间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收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4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直肠超声引导下行经会阴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29例行单纯粒子治疗,11例术后加外放疗。首先对前列腺进行超声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制定种植治疗计划,并在种植前计算放射线对前列腺体积的有效覆盖,以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粒子植入术前和术后各时期PSA值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人14次出现PSA反弹,而单纯粒子组与联合治疗患者组PSA反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vs 27.3%)。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2005年领先开展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将它用于治疗肺癌、肝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2010—02—2011-06我们为13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临床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粒子植入,经直肠B超引导,计算机确定治疗计划,经会阴穿刺植入前列腺125I放射粒子。结果全组手术顺利,平均植入125I放射粒子46粒,平均手术时间6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d。术后完整随访资料10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5年不等,平均PSA由12.50ng/ml降至0.18ng/ml;9例术后生化复发,经全激素阻断治疗后渐下降到0.15ng/ml以下,无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微创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丽萍  张新萍  秦香英 《全科护理》2014,(18):1697-1698
[目的]总结前列腺癌病人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护理干预经验。[方法]对采用Ⅰ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癌病人行护理干预。[结果]15例前列腺癌病人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前列腺癌病人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护理干预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125I粒子进行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后粒子移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0月共196例T1~T2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近距离治疗,累计植入粒子11 995粒,所有患者术后当天接受骨盆正位X线检查,术后1个月接受盆腔CT检查,3个月至半年后重复腹盆腔CT及胸片检查,将检查结果使用ITPS3.2软件分析,测算靶器官放射性剂量实际分布情况。记录粒子移位部位、前列腺体积、粒子植入数量、穿刺点数量、肿瘤Gleason评分、肿瘤分期等因素。结果21例患者出现粒子移位(10.7%,21/196),其中18例患者出现单个粒子移位,3例患者出现2枚粒子移位。移位粒子数共24粒(0.2%,24/11995),其中肺部移位粒子6粒,粒子移位至皮下或耻骨后其他区域16粒,排出体外2粒。结论前列腺体积、粒子植入总数量及前列腺包膜外粒子分布数量与粒子移位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发生粒子移位后局部靶器官治疗剂量不受影响,粒子移位无严重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术后血清PSA变化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的前列腺癌患者共6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全麻行前列腺癌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6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结果:6例患者置入时间1~2.0h,平均(1.02±0.23)h,植入穿刺针8~15,平均10根,植入粒子40~80粒,平均42粒。治疗后前列腺病灶体积明显低于治疗前,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PSA低于治疗前,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经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降低血清PSA值,缩小前列腺病灶体积,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雄激素阻断(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与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12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A组),28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2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快速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均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而后者疗效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40例前列昧癌患者在直肠超声引导下行经会阴125Ⅰ粒子植入术.其中29例行单纯粒子治疗.11例术后加外放疗.首先对前列腺进行超声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制定种植治疗计划,并在种植前计算放射线对前列腺体积的有效覆盖,以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粒子植入术前和术后各时期PSA值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人14次出现PSA反弹,而单纯粒子组与联合治疗患者组PsA反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vs 27.3%).结论 超声引导经会阴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郭红霞  郝海龙 《护理研究》2010,(5):1371-1372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生殖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欧美比较相对较低,但呈逐渐上升趋势。1983年美国Charyulu发明经会阴超声引导治疗前列腺癌技术,奠定了近代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基础。与传统的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相比,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病人31例,疗效较好。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操作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植入术.术中对前列腺进行超声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制定种植治疗计划并在种植前计算放射线对前列腺体积的有效覆盖.其中23例行单纯粒子治疗,3例术后行外放疗.结果 23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7.60±22.43)ng/ml va(0.13±0.17)ng/ml(P<0.01),3例术后配合外放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PSA分别为(22.70±36.67)ng/ml vs (0.22±0.30)ng/ml(P>0.05).结论 超声引导经会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雄激素阻断(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与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12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A组),28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2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快速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均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而后者疗效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