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按照手术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LC和延期LC组。早期LC组在明确诊断后的48 h内实施LC治疗,术后采用抗炎抑酶制酸治疗;延期LC组先经6~14 d抗炎抑酶制酸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出院调整8~12周,待炎症消退、病情稳定后再次入院实施LC。结果:延期LC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早期LC组,且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胰腺炎复发率及术后3d、6d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及碱性磷酸酶(AK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行LC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引发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BP)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_2012年医院收治的127例胆囊结石引发的 ABP 并实施 LC 治疗的病例临床资料,分为早期手术组67例和择期手术组60例。结果早期手术组从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中转开腹率等方面较择期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平均总住院费用较择期手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择期手术组在等待手术期间出现胰腺炎再发的可能。结论胆囊结石引发的 ABP 患者更适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郑旭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16-18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疗效。方法:对我科采用LC治疗27例AB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证实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27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5例术中发现胆囊周围炎症粘连较重,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10—100ml,平均30ml。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3~7天,平均3.9天。术后随访4—30个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LC是治疗ABP的一种可行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总结分析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51例行非手术治疗,死亡4例(7.8%),并发假性囊肿6例(11.8%)。1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4例(23.5%),并发假性囊肿2例(11.8%),腹腔内出血3例(17.6%),胰瘘4例(23.5%),肠瘘1例(5.9%)。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宜早期手术。如果病情加重合并脏器功能障碍、黄染加重、胰周大量积液、高热、疑有胰周或胆道感染者为积极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治疗价值。方法通过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及延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2.55±1.44)d明显短于对照组(22.72±2.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胰腺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术后3d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各项指标比较(P> 0.05)。结论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值得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8月至2010年7月以来收治的64例胆源性胰腺炎。结果27例在发病72h内行急诊手术,平均住院(15.37±9.4)d,30例经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3周后行延期手术,平均住院(27.13±10.5)d,非手术组7例,平均住院(21.07±10.8)d。早期手术组4例死亡(病死率14.81%),延期手术组7例死亡(病死率23.33%),非手术组死亡2例(病死率28.57%)结论外科手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昌青 《安徽医药》2009,13(5):517-518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分为急诊手术组(组Ⅰ,n=40)、延期手术组(组Ⅱ,n=40)、择期手术组(组Ⅲ,n=40),对并发症,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延期手术组,择期手术组治愈率高,(P〈0.05),且LC术式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LC术式成功率显著高于前两组。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诊早期手术和择期手术优于延期。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h内均可进行安全的胆囊切除手术。病程超过一周者宜采取保守治疗,6~8周后行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8例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病因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单纯胆囊结石25例,非手术治疗13例,早期手术2例,延期手术10例,无死亡病例;胆总管结石12例,早期手术3例,延期手术9例,1例死亡病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结石嵌顿10例,早期手术10例,无延期手术,1例死亡病例;胆总管扩张1例,非手术治疗。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如不合并胆管完全梗阻,早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胰腺炎控制后,再处理胆道病变。以胆道梗阻为主的应急诊手术解除胆道梗阻。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海雄  郑锦锋  张卓 《河北医药》2004,26(3):233-234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内镜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2例首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ENBD);合并胆囊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施行腹腔胆囊切除术(LC)。结果 全组92例中,53例胆管结石行EST取出,所有病人均行ENBD;胰腺炎顺利治愈88例,治愈率95.6%;合并胆囊结石67例,恢复期行LC,均顺利切除胆囊治愈;经非手术治愈23例占25%;行腹腔镜探查手术69例占75%。结论 EST ENBD能有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者联合应用LC,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保守组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手术组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另外,根据手术实施时机将手术治疗组分为早期组和延期组,对比早期组和延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的差异。结果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治疗前早期组和延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相似,P>0.05;治疗后延期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降低幅度大于早期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确切,跟非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需加强术中操作,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意义。方法 64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组(LRCL组)分别进行手术,分析比较LRCL组与LC组临床疗效。结果 64例胆囊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胆瘘、感染、胆囊结石复发,LRCL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腹泻发生率优于LC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萍  李生  郭萍 《安徽医药》2013,17(8):1435-1436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治疗性ERCP术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89例治疗性ERCP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105例治疗性ERCP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性ERCP术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73例患者ERCP手术成功,9例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观察组98例患者ERCP手术成功,3例术后发生胰腺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性ERCP患者的成功率、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10例,其中开腹取石治疗55例(对照组),行ERCP联合LC治疗55例(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但术后研究组疼痛较轻,需要药物镇痛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扩大了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范围,患者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分析了106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01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25~110min,平均36min,5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包括出血、腹腔积液,无胆漏发生。全部病人均治愈。结论 LC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22例)、延期手术组(23例)和非手术组(19例),就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淀粉酶、尿液淀粉酶、病死率、治愈率、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73%(5/22),65.22%(15/23),42.11%(8/19);病死率分别为13.64%(3/22),17.39%(4/23),21.05%(4/19);治疗后早期手术组淀粉酶平均水平最低,其次为非手术组,延期手术组平均水平最高。多个参数显示早期手术组对患者病情治疗效果优于延期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结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时应注重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方式有助于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0例SAP的临床资料、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40例中非手术综合治疗56例(40%),胆源性胰腺炎和非手术治疗24小时后无明显好转或虽有好转以后又加重或并发感染行手术84例(60%)。全组治愈132例(94.3%),死亡8例(5.7%)。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死亡率分别为3.6%(2/56)和7.1%(6/84)。结论:SAP应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早期宜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主要适用于腹腔多量积液、腹内高压、有胆管梗阻的胆源性胰腺炎和并发胰周或腹腔感染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胆囊和胆总管切除术;选取2004年9月-2006年7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患者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并与常规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肝叶切除,"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发生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再次手术的比率分别为13.3%,15.6%,8.9%,对照组发生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再次手术的比率分别为55.6%,73.3%,35.6%,观察组发生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再次手术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发热、腹泻、胰腺炎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结石取出率高等优点,且其术后并发症较少,能有效提高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严骏 《安徽医药》2017,21(12):2194-219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术中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并发症、结石清除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6vs36.6%,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vs7.3%,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探讨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策略,比较并分析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手术及内镜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收集接受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手术及内镜治疗的188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所有患者均合并胆囊结石,65例患者(一期缝合组)接受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一期缝合联合胆囊切除术(LC),123例患者(内镜取石组)施行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并二期行LC。对2组患者手术适应证、结石大小、结石分布、胆道感染情况、合并基础疾病及住院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缝合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内镜取石组(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轻微胆瘘2例,内镜取石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1例。术后1年随访2组均无胆道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 在同时满足适应证的情况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相较内镜取石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且不破坏正常生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