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IF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诊断试验,应用统计软件Meta-DiSc 1.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9篇,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及系统接收操作特性曲线(SROC)下面积分别为84%(95%CI 73%~92%)、100%(95%CI97%~100%)、19.16(95%CI 7.65~47.77)、0.22(95%CI 0.10~0.51)、97.72(95%CI 29.69~321.61)和0.99。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口腔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包膜外扩散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患者74例,回顾淋巴结的病理切片,观察包膜外扩散的发生率,随访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例患者中,有32例(43.2%)发现有包膜外扩散,无包膜外扩散和有包膜外扩散两组患者的术后总体复发率分别为47.6%和75.0%,颈部复发率分别为9.5%和46.9%,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67.7%和37.0%.结论 口腔癌颈部淋巴结的包膜外扩散发生率较高,包膜外扩散与术后复发尤其是颈部复发明显相关,并且显著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对口腔癌早期颈淋巴转移进行准确诊断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癌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从基因水平上预测口腔癌早期的淋巴转移.本文从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测和基因蛋白分子检测及联合应用等方面对近几年来口腔癌早期淋巴转移的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应用CT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技术及方法,并综述了颈部淋巴组织的正常解剖、CT图像上正常淋巴结的形态及密度和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CT诊断与触诊法相比,CT是一种更为客观、准确、较为可靠的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应用CT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技术及方法,并综述了颈部淋巴组织的正常解剖、CT图像上正常淋巴结的形态及密度和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CT诊断与触诊法相比,CT是一种更为客观、准确、较为可靠的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汪卫东,罗济程,邱蔚六,孙大熙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其能发生转移,就头颈部癌而言,主要向颈淋巴结转移。头颈部癌是否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对其预后的影响较大 ̄[1],并影响肿瘤的分期及治疗。目前,临床医师主要采用触诊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 47例口腔癌患者颈淋巴结超声检查进行前瞻性研究 ,并与触诊检查进行对比 ,初步评价超声检查在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有 47例口腔癌患者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30岁~ 72岁 ,平均年龄 46 .8岁。 47例患者中 ,舌癌32例 ,口底癌 1 0例 ,颊癌 5例 ,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 :①有活检证实 ;②以前未做过放、化疗及手术治疗 ;③以局部扩大切除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作为初次基本治疗方法。在术前 ,对每位患者的患侧颌下区颈部进行触诊及超声检查 ,先详细记录触诊查到的肿大淋巴结的数量、大小、质地、活…  相似文献   

8.
颈部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RI(磁共振成像)用来鉴别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和炎性淋巴结,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本研究对24例颈部肿瘤转移淋巴结和14例颈部炎性淋巴结行MRI检查。结果表明:颈部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的MRI上,T1加权为均匀略低和等信号,T2加权表现为不均匀的略高信号与高信号混合。转移淋巴结轮廓清晰,周围可出现不完全环状脂肪增生带,而炎性淋巴结在T1和T2加权上分别为:等信号和略高信号,且周边欠清晰,边缘脂肪模糊。至目前为止,MRI可被视为鉴别上述两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与误诊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510630)吴新中陈光晔本文收集34例无恶性肿瘤病史,以颈部肿块为主要表现而首诊于口腔科,最后经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对其进行分析,并就颈部转移性肿块的诊断及原发灶的寻找问...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作者用MRI检查62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情况,并用双盲法对照(磁共振图像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MRI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率为85.7%,特异率为94.8%,准确率为89.6%;而单纯触诊发现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67.8%、69.2%、68.9%。经统计学处理,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触诊。同时提出,颈部淋巴结转移灶除了在形态、大小方面发生改变外,淋巴结的内部信号及其周围邻近的软组织结构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口腔癌的发生部位和TNM分期对颈淋巴结转移及外科处理的影响。方法随访 30 1例首诊治疗口腔癌患者 ,计算颈淋巴结转移病理检出率、单纯原发灶切除后颈淋巴结复发率、颈淋巴清扫后颈淋巴结复发率。结果 病理转移检出率 41 6 % ,舌、口底、下龈、颊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淋巴结复发率 32 1% ,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后复发率 14 7%。结论 TNM分期是临床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有效依据 ,对发生于上述 4个部位的鳞癌应扩大选择性颈淋巴清扫的适应证 ,选择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灶未过中线口腔癌的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口腔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口腔癌238例,对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CT分期、颈清术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在T3/T4期、中低分化、同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分级为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在肿瘤未过中线时,如果T3/T4期、同侧颈淋巴结明确有转移、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等因素中出现两者或以上,为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治愈率,则有必要考虑同期行对侧颈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癌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早期口腔癌患者,男性20例,女性25例,其中舌癌18例,下颌牙龈癌8例,上颌牙龈癌7例,口底癌6例,颊癌3例,软腭癌3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原发灶外1cm扩大切除术,不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最长5年,最短1年。结果 3例患者1年后失访。在随访期内有1例舌癌患者扩大切除原发灶后2个月复发,41例患者随访期内原发灶控制良好。有6例舌癌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颈部以及颌下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并且伴有疼痛,1例下颌牙龈癌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均行治疗性颈清术,病理证实均为颈部转移淋巴结,其余35例患者在随访期内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口腔癌患者可以单纯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术后进行密切随访,如有颈部肿大淋巴结,应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临床活检工作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较常见,由于原发灶部位较为广泛、隐蔽,患者常作为首发体征就医。因此,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部位规律及其特点,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147例已知是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方向及与原发癌部位的关系,以及与其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谈一些粗浅体会供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5.
作者收治原发灶隐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10例,年龄40~82岁,平均63.5岁。初诊时把颈淋巴结肿大误诊为淋巴结炎,用抗生素和物理疗法无效,甚至淋巴结进一步增大,经穿刺活检或淋巴结切除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癌:鳞状细胞癌104例(有细胞角化99例,无角化5例),低分化癌4例,腺癌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声诺维超声造影在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包括56例口腔癌患者.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及声诺维超声造影对56例患者的147个淋巴结分别进行术前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9%、83.3%、79.0%;声诺维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7%、94.1%、90.2%.声诺维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结论 声诺维超声造影提高了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可作为手术治疗前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与病理解剖因素有多种,但对其预测价值的认识尚有争议。Martin等复习556例舌癌病例,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率以颈静脉上组最高(55%),其次为颌下(15%)和颈静脉中组(7%),双侧同时转移者占25%。Droulias和Whitehurst复习275例舌癌,获得类似结果,双侧转移8例(7%)。作者对513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旨在确定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类型,建立预测转移的数学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18.
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大的淋巴结可经触诊诊断,而较小的淋巴结则需借助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方法检测。笔者从临床触诊、影像学检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等方面对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方法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54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颈部为 N0 或 N1 a的口腔癌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0年 5月~ 1999年2月间 5 4例颈部为 N0 或 N1 a的口腔癌根治术后颈淋巴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 4例颈淋巴为 N0 或 N1 a的口腔癌的颈淋巴转移率为 42 .5 % ,主要集中在颌下区淋巴结。T3、T4的颈转移率为 72 .1% ,转移部位主要是颌下区和颈深上区的角淋巴区 ;另外还有 5 .5 %的跳跃性颈淋巴转移。高转移癌是舌、颊癌。结论 对于临床分期为 N0 的或N1 a各类口腔癌 ,治疗方式要结合口腔癌的部位 ,T分期、年龄及全身情况来决定。T3、T4的 N0 口腔癌应常规同期行功能性肩胛舌骨上清扫术 术后辅助根治性放疗。而 T1 、T2 的 N0 口腔癌中 ,有高转移倾向的舌、颊癌应行扩大舌骨上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