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疖由热带利什曼原虫引起,流行于东半球热带干燥地区,如北非、苏丹、埃塞俄比亚、中东、巴基斯坦、印度西部等地区,中美及南美洲也有流行。传播媒介为白岭属,贮存宿主为啮齿类动物如沙士鼠[1]。本所于1999年9月收治东方疖1例,并进行了成功的治疗。患者,男,38岁,于1999年2月赴巴基斯坦工作,工作及居住在沙漠边缘地区,有白蛉叮咬史。1999年6月发现左侧腕部、左肋部、右踝内侧及右足第三趾处皮肤发红,中间有硬节。约2~3周后,硬节中心处破溃,有渗出物,破溃周围组织呈暗红色。无全身不适。1999年7月在当地就诊,皮肤刮片找到利什曼原虫,诊为皮…  相似文献   

2.
南疆地区不同类型黑热病流行状况调查显示,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素阳性率为68.24%(101/148),砾漠型流行区为20.97%(39/186)。解剖白蛉1 475只,其中吴氏白蛉1 271只,占86.17%;长管白蛉193只,占13.08%;亚历山大白蛉11只,占0.75%。在3只吴氏白蛉和1只亚历山大白蛉体内共检出4株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荒漠型和砾漠型流行区分别检出1名黑热病患者。南疆地区黑热病流行基本状况和媒介白蛉的种类及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砂鼠利什曼原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砂鼠利什曼原虫是大砂鼠体内特有的一种亲皮肤但对人不致病的原虫,在我国分布于西北的荒漠地区,其传播媒介主要是副蛉亚属的蛉种。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认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大砂鼠体内的原虫是砂鼠利什曼原虫;在中亚的土库曼和乌兹别克可能也包括伊朗和阿富汗,以副蛉亚属为优势蛉种的荒漠地区内,大砂鼠体内的原虫主要亦是砂鼠利什曼原虫;以静食白蛉为主的地区,大砂鼠体内则是热带利什曼大型亚种。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5 3岁 ,农民。因低热、消瘦、胸痛进行性腹胀 3个月 ,于 1999年 4月 2 0日入院。既往无肺结核及石棉密切接触史。在当地发现右侧胸腔积液与大量血性腹水 ,予以正规抗痨治疗 2个月无效 ,病情日渐加重。在放腹水穿刺处腹壁下多处形成硬节 ,逐渐扩大呈不均匀大肿块。查体 :体温 38℃ ,血压 16 / 8kPa ,消瘦 ,呼吸稍快。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侧胸腔积液征 ,大量腹水征。左右侧陈旧针刺处腹壁下触及多个硬节 ,最大者 8 0cm× 6 0cm×3 5cm肿块 ,边界不清。腹轻压痛 ,有柔韧感 ,轻度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下肢轻度凹性水肿…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分布非常广泛,对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社会经济及人群健康影响仅次于疟疾。据WHO1989年统计,血吸虫病流行于7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31亿人生活在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疫区5.6亿人口中有1.5亿人受到感染。我国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普查治疗黑热病病人喷洒灭蛉药阻断传播途径。初步查明库车县黑热病性质与媒介白蛉种类和栖性。方法通过对出现的所有病例进行确认,发现新的病例,人工捕集白蛉了解其种类。用利什曼素皮试对当地黑热病流行程度进行初步评估。结果普查2 050人,查出新发病人1例,杀虫剂(大灭)喷洒灭蛉50户。当地1996~2006年6月共发现黑热病病人26例,死亡3例。皮试78人,阳性13例。捕获白蛉54只,除1只为吴氏白蛉外,其余53只均为长管白蛉。结论库车县三区(乡)黑热病特点与喀什周围地区黑热病相同,应加强防治工作。同时应当深入调查库车县黑热病的流行范围,使防治工作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76岁,因发现血糖升高8年余,右足破溃5年,于2018-01-11入院。患者5年前天气干燥时出现右足陈旧烫伤处皮肤皲裂,逐渐形成破溃,无流脓,无局部红肿,无发热、畏寒,遂到当地医院及多家造口门诊就诊,予反复换药等常规治疗后无明显好转。3月前到外院门诊使用"猪皮"敷右足创面后溃疡未见好转且逐渐加重,迁延不愈。现为进一步诊治遂到我院就诊,拟"糖尿病足wagner 2级"收  相似文献   

8.
蝇蛆病是牛皮蝇的幼虫(蛆)寄生在人体某个组织或器官所引起的疾病,若幼虫寄生于皮肤组织则称为皮肤蝇蛆病。本院2003年9月收治皮肤蝇蛆病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7岁,青海化隆县人。于2003年9月因双下肢红肿疼痛4月余而就诊入院。询问病史:患者于2003年5月起反复出现双下肢不同部位局部红肿、胀痛、奇痒并有爬行感等症状,且红肿尖端破溃并有蛆虫爬出,病情时轻时重经久不愈。查体:体温38.9℃,消瘦体质,左大腿中下1/3外侧处及右大腿内侧中上1/3处分别有10.0cm×6.0cm×4.0cm和5.0cm×6.0cm×3.0cm脓肿,且中央破溃处有脓性液溢出。血常规…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0岁,缘于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左颈部出现小脓疱,破溃,在当地私人诊所外敷及内服中药(具体药物不清),破溃处无愈合。右颈及上胸部逐渐出现类似脓疱并破溃,流脓,溃疡处疼痛,仍中药治疗,上述溃疡面扩大,并出现窦道,发热3天而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0.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大陆是否存在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leishmaniasis,CL),这是国内外寄生虫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Chto-herbakoff(1930)曾报道在新疆喀什发现2例东方疖(Orientalsore)[1],但在此后的50余年,当地未再有CL病例报道。张振颖(1983)报道了新疆沙湾县的1例皮肤杜氏利什曼病[2]。任灏远(1984)在克拉玛依曾临床拟诊8例东方疖样CL[3],但在皮肤内未查见利什曼原虫。1988年秋,我们在克拉玛依小拐农场经病原确诊了2例CL[4],此后调查发现该病并不罕见。多年来,对CL在当地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治疗、病原学和传播媒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国际防痨与肺疾病联合会(IUATLD)东方地区第15次会议于1987年12月10~13日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举行。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会议。有来自本地区15个国家和欧洲、北美、近东的8个国家共约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有代表参加本地区会议。功绩应归于巴基斯坦防痨协会会长和会员,归于组织委员会主席和委员以及国家卫生部和Punjab省卫生厅长。  相似文献   

12.
疟疾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边缘地区的重要蚊媒传染病 ,据 WHO最新估计 ,疟疾流行于 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年有 3~ 5亿人感染 ,死亡人数达 2 70万人 [1 ] 。目前疟疾的预防尚无有效的方法 ,寻找简便、价廉的预防方法 ,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研究目标。作者于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2月在非洲中部的中非共和国 ,进行了口服氯喹片预防恶性疟的研究 ,以探索预防疟疾的方法。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中非共和国班吉市居民 2 0 0人 ,均为黑人。其中男 72人 ,女 12 8人 ,年龄 18~ 46岁 ,平均 2 7.6± 12 .3岁。有下列条件之…  相似文献   

13.
歌乐山司蛉生态习性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文县和四川省南坪县对歌乐山司蛉的生态进行调查时发现,该蛉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均可查见,以8月中旬为密度高峰,季节全长逾4.5个月。该蛉为野栖型,垂直分布, 最高为1 640 m。白天的栖息场所主要是山洞及河岸的巨石基部,居民点内难以查见,夜间在栖息场所附近活动,未发现对人刺叮吸血。分析已有的区系资料,指出歌乐山司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自然区域内,在暖温带和边缘热带,该蛉的分布区域都很小。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86岁,因右膝关节外侧皮肤结节破溃1年余,近期加重,于2009年3月31日入院.既往1999年因肺部结节行左肺上叶楔形切除,左下叶背段部分切除,病理诊断为气管及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伴多灶性肺泡细胞癌.术后予规律抗结核治疗1年.  相似文献   

15.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蚊媒传染病,福建省曾于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中叶在厦门、福州等地发生登革热爆发流行和局部流行。50余年后的1999年夏秋季,福州郊区又发生爆发流行。连江县紧邻福州市,人文、地理、习俗均与福州市近似,为预防登革热在本地发生和流行,2002年开始在辖区内开展登革热传播媒介幼虫孳生地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56~1959和1975~1982年,对山西省的白蛉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白蛉5种,即中华白蛉、蒙古白蛉、鳞喙司蛉、许氏司蛉及孙氏司蛉。在太原等21个县市都发现有白蛉分布。除忻县外,20个县市均有中华白蛉发现。蒙古白蛉分布于13个县市,许氏司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95-2008年黑热病的流行状况、防治工作及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黑热病疫情,确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结果全州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开展了大面积喷洒灭蛉和普查、普治的综合性防治工作,1983-1994年,连续11年没有黑热病疫情报告。2005-2008年仅对黑热病的传播媒介采取控制措施,发病人数由防治前的15例下降至2007年的6例。结论在人源型黑热病流行区,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灭蛉和普查、普治黑热病患者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白蛉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总结了新疆40年来(1958 ̄1998)对白蛉的调查研究工作。查见白蛉共10种;大范围地调查了白蛉的地理分布及主要蛉种的分布规律;按WHO的标准,确定了流行于天山以南荒漠地带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以及在克拉玛依呈灶性流行的皮肤利什曼病的媒介蛉种;古老绿洲地带内脏利什曼病的媒介尚待进一步确认。针对不同媒介白蛉的生态习性使用不同的防制方法,收到了成效。在讨论中,对新疆今后白蛉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阚冠卿,应邀代表中国防痨协会参加了于1987年12月10~13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举行的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IUATLD)的东方地区学术会议和理事会议。东方地区1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及其它国家的著名专家150余人参加了会议。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将军亲临开幕式,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举行隆重的宴会招待全体代表。宴会前,齐亚·哈克总统接见了中国代表阚冠卿,彼此欢叙了两国人民和学者之间的深厚友谊。阚冠卿在会议期间除重晤了许多老朋友外,又结识了本地的许多新朋友,大家表达了对中国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20.
受威胁的人口 1991年,大约90个国家或地区被判定为疟区,其中9个国家或地区无恶性疟或其在疟疾中的构成比低于1%。而1955年,140个国家或地区被定为地方性流行区。 全世界总人口数约为53.4亿,可按疟疾流行程度和居住范围作如下划分: (1)主要位于热带非洲,该地区疟疾地方性流行基本没有改变,大部份的抗疟规划仍在规划之中或仅处早期实施阶段(人口约为4.9亿,即占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