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3D-TOF- MR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3D-TOF-MRA序列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清晰14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与三叉神经接触16条,压迫2条;三叉经神经显示欠清晰12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共48条,小动脉38条,静脉10条.3D-TOF-MRA序列显示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75%,其中小动脉为95%,静脉为0.结论 3D-TOF-MRA序列能清晰显示小动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对提供患者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TOF-MR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3D-TOF-MRA序列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清晰14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与三叉神经接触16条,压迫2条;三叉神经显示欠清晰12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共48条,小动脉38条,静脉10条。3D-TOF-MRA序列显示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75%,其中小动脉为95%,静脉为0。结论3D-TOF-MRA序列能清晰显示小动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对提供患者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是目前明确并诊断脑静脉窦先天变异和静脉窦疾病如静脉窦损伤、静脉窦血栓和矢状窦旁脑膜瘤对静脉窦压迫、侵袭等的重要检查方法,它对显示颅内静脉窦的受侵程度及先天变异有独特优势,笔者就不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静脉窦解剖结构显示及病变诊断特点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比较和总结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和MRA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临床确诊的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20例,均行MRI,其中15例行MRA。结果:MRI检查显示,18例患者有延髓梗死灶,其中仅5例病变局限于延髓,13例同时存在桥脑、小脑或枕叶病变;另2例病变仅见于桥脑或小脑。MRA示病变侧椎动脉狭窄、闭塞、夹层分离。结论:MRI与MRA结合应用为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梗死灶及责任血管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肝细胞癌门静脉受侵的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及临床证实的2例肝细胞癌(共30例),行MRI平扫及3D DCE MRA检查。结果将门静脉主干、左、右主分支分别作为一支受累血管计数,门脉分叉部受侵按2支计数。肝细胞癌30支门静脉受累的主要表现为门静脉受压推移7支(23.3%),局部管壁浸润7支(23.3%),闭塞1支(3.3%),合并门静脉内癌栓15支(50%)。同时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门静脉受累的表现差异进行了比较。结论3D DCE MRA诊断肝细胞癌门脉受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且在鉴别诊断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非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NCE-MRA)具有无辐射、无需注射对比剂等优势,已广泛用于临床。利用超高场MR设备可有效提高NCE-MRA图像质量,但受限于线圈,7.0T设备目前仅用于检查脑血管。5.0T MR系统的问世使全身超高场NCE-MRA成为可能。本文初步探索5.0T全身NCE-MRA用于人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对正常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采用 3DFLASH压脂序列 ,心电触发、屏气状态下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 ;经后处理得到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图像 ,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 ,并且测量血管分支显示长度。结果 对其中 2 6例健康志愿者的 10 4支冠状动脉分支进行了分析 ,85支血管较满意显示 (评分在 3分以上 ) ,其中左前降支 2 6例和右冠脉 2 6例均满意显示 ,左主干和左回旋支显示满意者分别为 2 1例和 12例。血管显示长度 :左主干(1.5 4± 0 .31)cm、左前降支 (6 .6 4± 0 .5 4 )cm、左回旋支 (2 .4 6± 0 .98)cm、右冠脉 (9.75± 1.14 )cm。显示血管分支长度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近似。结论 对比增强磁共振技术可用于冠状动脉成像 ,但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软组织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与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71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表现与VEGF表达进行对照。结果:38例血管瘤,31例T2WI呈较高信号,7例呈高信号;7例VEGF表达(-),31例(+~+++)。33例血管畸形,3例T2WI呈较高信号,30例呈高信号;31例VEGF表达(-),2例(+)。血管瘤T2WI信号表现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结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VEGF表达、MRI、MRA表现均不相同,MRI、MRA表现一定程度反应血管内皮增生程度与VEGF表达。  相似文献   

9.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7.0T MR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和不同时间段7.0T MR成像特点研究.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大鼠5只,模型组40只,其中模型组随机平均分成5组.于术后2、4、6、12、24 h行MR扫描,对磁共振影像和病理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以神经症状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判断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于术后2 h弥散加权像(DWI)见高信号改变,同时T2弛豫率升高,并随时间延长不断扩大及增高,6 h后T2加权像(T2WI)出现高信号,于12 h内T2WI高信号区面积小于DWI高信号区面积(P<0.05).T1WI表现为相应区域脑组织肿胀,TTC染色证实为梗死区,病理观察见该供血区细胞溶解.头颅血管成像(MRA)示阻断侧大脑中动脉信号消失,拔线后血流信号恢复.模型成功率为90%.结论 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梗死及再灌注模型稳定可行.7.0T MRI反映脑组织改变具有高度的时间、空间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脑梗死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与增强MRI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A,CE-MRA)诊断后循环缺血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MRA及CE-MRA检查结果,比较2种方法图像质量、狭窄及闭塞血管数目差异。结果 CE-MRA的图像质量良好率(76%)高于MRA检查(46%)(P<0.05);CE-MRA检查椎-基底动脉多发性血管病变的阳性率48%(24/50)高于MRA检查28%(14/50)(P<0.05);CE-MRA显示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动脉后狭窄率分别为78%、30%、28%,MRA则显示狭窄率分别为62%、20%、1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及CE-MRA均可为后循环缺血提供诊断依据,但CEMRA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