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管理作为一种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可有效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文根据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应用状况,从对策、促进和实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对干预组采取自我管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再入院率、心力衰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体重控制、低盐饮食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和发病率,缓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06例CHF患者。收集入组患者资料,分析CHF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CHF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49.89±3.46)分,处于中等水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次数、自理能力是CHF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HF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其受病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心功能分级、住院次数、自理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河南医学研究》2017,(22)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包括情绪管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及症状管理评分)和预后。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管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疾病恶化再住院率、急性发作急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和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200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自我管理得分为(47.82±8.14)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学历、病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需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以帮助患者掌握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慢性心衰患者99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对比,分析影响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99例慢性心衰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3.17±14.47分和45.33±11.29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29.78±10.07分和33.46±8.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39.40%)存在焦虑,38例(38.39%)存在抑郁。心脏射血分数、糖尿病、家庭收入、病程为SAS的独立影响因素,心脏射血分数、糖尿病为S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必要时给予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CHF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现状及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例CHF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进行调查。结果:CHF患者饮食控制、称体重、遵医嘱服药、适当的休息锻炼等健康行为依从性不高。结论:CHF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较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CHF常在短期内复发,使病情恶化,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CHF患者2d内、1个月内和6个月内再次住院率分别为2%、20%和50%,急诊室心力衰竭失代偿发作患者79%系反复住院[2]。本研究对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以期提高CHF患者自理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丰城市中医院的2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房颤发生率,然后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心力衰竭分级、高血压情况、糖尿病情况、心脏瓣膜病、左房内径、左室肥厚、卒中病史、吸烟史、TC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血清Cys C水平、NT-proBNP水平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应用者的房颤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房颤68例,发生率为25.19%。不同性别、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有无卒中病史、有无吸烟史及TC水平升高与否的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心力衰竭分级Ⅳ级、心脏瓣膜病、左房内径增大、左室肥厚、血尿素氮升高、血清Cys C升高、NT-proBNP水平>2 000 ng/L及未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者的房颤发生率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力衰竭分级、心脏瓣膜病、左房内径、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慢性下腰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113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慢性下腰痛患者总的运动锻炼时间为(168.72±148.97)分/周,其中体能锻炼时间和耐力锻炼时间分别为(24.56±48.48)分/周和(144.16±132.12)分/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得分为(1.70±0.74),与医生的沟通得分为(2.10±1.05)。治疗方式、骨折/外伤史影响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P<0.05)。结论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存在问题,体现在运动锻炼时间较少,运动锻炼方式较单一,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运用较少,与医生的沟通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正>高血压需要长期以至终身服药治疗,单靠医生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越来越强调非药物和自我管理措施,强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提高自我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及家庭双重督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由主管护士继续对患者及家属提供跟踪管理及随访指导服务,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不定期电话咨询。持续6个月。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督导6个月末分别采用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心力衰竭知识问卷测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心力衰竭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心力衰竭知识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家庭-医院双重督导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减少心衰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2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CHF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低水平心理弹性CHF患者的GSES评分明显低于中、高水平心理弹性CHF患者;具有满意社会支持度CHF患者的GSES评分明显高于具有一般社会支持度CHF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心理弹性水平、具有一般社会支持度均为CHF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度均为CHF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