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SCAD)在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中的影像学特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方法 对23例确诊为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HRMRI检查。排除心源性卒中及图像质量差者。由 2 名放射科医生对HRMRI 影像学特征进行双盲分析,评价内容包括内膜瓣、壁内血肿及夹层动脉瘤等。将每个患者划分为颈动脉系统及椎动脉系统4支血管节段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卒中组(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和非卒中组(未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SCAD患者HRMRI特征差异。 结果 最终21例患者纳入研究。84个血管节段中共诊断27个节段存在动脉夹层,其中累及颈内动脉系统11个节段、椎动脉系统16个节段。27个血管节段中11个节段存在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卒中组的管腔狭窄所占比例(54.5%)较非卒中组(19.2%)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卒中组的壁内血肿(72.7%)所占比例较非卒中组(1.4%)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HRMRI存在管腔狭窄及壁内血肿的SCAD患者更易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夹层的病理改变是动脉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造成血管内膜及中层分离.动脉夹层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1].带膜支架在颅内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中正日益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技术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与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HR-MRI检查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情况,通过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 MRA)检查,按管腔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根据斑块是否导致缺血性卒中及发生缺血性卒中距HR-MRI检查时间,将斑块分为急性/亚急性期责任斑块组、慢性期责任斑块组、非责任斑块组,比较3组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史、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斑块特征(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程度)。结果 44例患者中急性/亚急性期责任斑块数目为29个,慢性期责任斑块数目为20个,非责任斑块数目为17个。急性/亚急性期责任斑块组、慢性期责任斑块组、非责任斑块组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斑块强化程度和管腔狭窄程度与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具有相关性;明显强化的、导致管腔严重狭窄的斑块稳定性更差,更容易发生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重度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患者卒中复发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SA检查,观察患者椎动脉起始端狭窄程度。随访90 d后,观察患者卒中复发情况,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通过COX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中椎动脉起始端无狭窄18例(17.31%),轻度狭窄26例(25.00%),中度狭窄34例(32.69%),重度狭窄22例(21.15%),完全闭塞4例(2.88%);随访90 d后复发9例(8.65%);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7.27%和50.00%,均高于无狭窄、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复发组患者高血压比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比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HR=0.54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HR=0.517)、高血压(HR=0.506)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椎动脉起始端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密切相关,DSA检查对重度椎动脉起始端狭窄及完全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卒中复发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临床及高分辨率血管壁MRI(HRMR-VWI)分析颈部动脉夹层(CAD)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头颈动脉HRMR-VWI诊断的CAD患者,观察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将27例梗死灶位于夹层血管供血区域者纳入AIS组,其余21例纳入非AIS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AD患者发生AIS的临床及HRMR-VWI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组间男性、糖尿病及HRMR-VWI显示双腔征、腔内血栓占比,以及管壁强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糖尿病、HRMR-VWI显示双腔征、腔内血栓、管壁2级强化及管腔重度狭窄/闭塞是CAD患者发生AIS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OR=8.77)、糖尿病(OR=21.01)及HRMR-VWI显示管壁2级强化(OR=4.21)均为CAD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男性、糖尿病及HRMR-VWI显示管壁2级强化均为CAD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资料13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血管狭窄组64例和无血管狭窄组66例,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狭窄亚组16例,中重度狭窄亚组17例,闭塞亚组31例。收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TG/HDL-C、LDL-C/HDL-C、高血压史、血糖病史、体质指数(BMI)等资料,分析血脂变量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高血压病史≥10年、TC、TC/HD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C、TC/HDL-C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1);轻度、中重度狭窄亚组TC、TC/HDL-C低于闭塞亚组(P<0.05);高血压病史≥10年、TC/HDL-C可能是新疆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C、TC/HDL-C与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水平密切相关;血清TC/HDL-C和高血压病史≥10年可能可作为预测独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MRI(HR-MRI)观察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SCAD)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23例SCAD患者的HR-MRI资料,观察其HR-MRI表现,并根据SCAD所在血管节段供血区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将其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分析SCAD的HR-MRI表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结果 21例SCAD、84个血管节段纳入研究。共27个节段存在SCAD,累及颈内动脉系统11个节段、椎动脉系统16个节段;其中11个发生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卒中组),16个未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非卒中组)。卒中组管腔狭窄及壁内血肿比例[54.55%(6/11)及72.73%(8/11)]大于非卒中组[19.18%(14/73)及1.37%(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腔狭窄及壁内血肿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显著相关(OR分别为4.82及3.75,P均<0.05)。结论 SCAD最常见HR-MRI表现为管腔狭窄和/或壁内血肿,二者均系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MR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 27例经临床证实的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对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征象包括血管迂曲扩张、内膜征、双腔征、壁内血肿、长段不规则或丝线样狭窄、鼠尾状闭塞。结论对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迂曲扩张、内膜征、双腔征、壁内血肿、长段不规则或丝线样狭窄、鼠尾状闭塞异常,是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病前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与缺血性脑卒中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或小血管闭塞(SVO)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卒中发病前高血压控制情况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卒中发病前高血压未控制患者(OR=1.607,95%CI为1.102~2.343)发生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更大。超重(OR=1.498,95%CI为1.066~2.105)、糖尿病(OR=1.803,95%CI为1.215~2.674)、男性(OR=1.804,95%CI为1.190~2.733)患者发生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更大。结论规范化治疗并控制高血压可能会降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合超早期CT血管成像(CTA)对判断急性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发病≤6 h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查,并在入院、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70例患者中32例CTA检查显示血管正常,血管闭塞38例。NIHSS>8分组临床预后较差(P<0.01)。血管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无血管闭塞组(P<0.01),无血管闭塞组有25例(78.1%)预后良好,血管闭塞组预后良好17例(44.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闭塞组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比率(58.8%)高于未溶栓治疗患者比率(31.82%,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NIHSS评分及CTA显示的血管闭塞与否与早期临床预后相关(分别为r=0.25,P<0.05;r=0.73,P<0.001),入院NIHSS评分(OR=0.09, 95%CI=0.07~0.12, P<0.01)和血管是否闭塞(OR=0.12, 95%CI=0.01~0.24, P<0.05)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以NIHSS=8为分界点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56.65%,特异性85.29%,阳性预测值80.00%。CTA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为63.89%,特异性73.53%,阳性预测值71.88%;两者结合对预后预测的敏感性70.11%,特异性91.18%,阳性预测值88.00%。结论CTA显示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CTA结合NIHSS评分有助于提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