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 循环在降低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中的作用。方法:2022 年1-6 月我院儿科住院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未达标,使用PDCA 循环方法进行干预,分析干预后(2022 年7-12 月)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 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达标情况。结果:应用PDCA 循环管理后,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逐月下降,2022 年9-12 月稳定控制在医院标准内。结论:将PDCA 循环管理用于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质量控制,对降低儿科住院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DCA方法 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PDCA方法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分析、总结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结果 应用PDCA方法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渐下降,由2016年2月的62.2DDDs降至2016年10月的38DDDs,并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结论 PDCA方法用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成效显著,建议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之前的80例患者和2014年4月~2015年4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之后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管理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5%,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47.5%,对照组为2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管理中,PDCA循环管理法有利于降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田志强  柯桂兰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057-2061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影响及其对策,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7年1月—12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患者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另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资料;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强度(AUD)及其科室不达标的现状指标(全院AUD值以及使用强度不达标的原因)差异,采用鱼骨图和柏拉图分析法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确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结果:经过12月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AUD由53.86 DDD降至34.57 DDD,不达标科室比例从54.2%降至20.8%,与干预前AUD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对控制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成效显著,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的运用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1 000张,按季度(第1季度为干预前组、第2季度为干预1组、第3季度为干预2组和第4季度为干预3组)每季250张处方,根据PDCA原则,解析...  相似文献   

7.
黄艳  王波  杨洪波 《中国药房》2014,(21):2014-2016
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我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先收集资料、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并拟订对策、检查和落实,最后对实施PDCA循环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专门监管、修订制度并培训、指标落实到具体科室、制订相应奖惩措施、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利用信息化软件协助管理等系列措施,我院抗菌药物AUD从61 DDDs/(100人·天)下降至28 DDDs/(100人·天),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22.4%下降至1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27.5%下降至1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5.3%下降至43.7%,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51.9%下降至28.9%,均达到了原卫生部规定的标准。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显著,可在医院其他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钟远军 《北方药学》2016,(10):159-159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效果。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显著提高。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实践中,能够促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17):2426-2428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1年1-6月)225份,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2年1-6月)211份,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3年1-6月)157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0.67%下降至25.48%(P<0.05);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比例由干预前的31.37%提高至50.00%(P<0.05);抗菌药物品种数由干预前的20种下降至5种,二联联合预防用药率由5.88%下降至2.50%,选用第三代头孢菌数的比例由6.48%下降至0,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也由14.26%降至4.16%。干预前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是有效的,能持续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4):739-74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对肝胆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PDCA原则,采用收集资料、把握现况、解析原因、制定计划、检查和总结,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肝胆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由12.75%上升至95.7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100人·d-1)由实施前的81.7降至实施后的43.2;经与实施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肝胆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续改进成效显著,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药品报损率,提高药品管理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药品报损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报损率控制在0.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完善药品报损制度,明确报损范围,加强药品入库验收,完善库房管理,减少药房领药过程中的报损,减少药品调剂中的报损。每月检查药剂人员执行药品报损制度情况,计算药品报损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豉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药品报损率降至0.0697%,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降低药品报损率,提高医院药品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9,(9):1500-1503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质子泵抑制剂(PPIs)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及其对策,为规范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7年第4季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住院患者医嘱50份为PDCA管理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第1、2、3、4季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住院患者医嘱200份为PDCA管理干预后组,分析其医嘱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的专项点评,比较干预前后使用合理率差异,分析不合理使用的类型及其原因。结果: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使用率从28%降至16%,其合理使用率不断上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质量和药学服务水平,促进了临床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钟建勋  程虹 《中国药事》2018,32(2):250-255
目的:评价PDCA循环法在改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环节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并对整治活动前后(2012~2016年)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过PDCA循环干预,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显著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3.37%降至38.6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8.43降至29.02,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由21.59%和57.34%分别上升至88.42%和99.07%,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84.5%降至28.6%。结论:PDCA循环法用于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可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持续改进基层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5-2016年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应用的各项监管指标,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指标及产生原因,针对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管理计划,实施应用于2017-2019...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分析医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干预,比较管理前(即计划阶段,P)与管理中(即执行阶段,D)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金额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结果与计划阶段相比,执行阶段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合理,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得到改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及抗菌药物使用率、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均达到了原卫计委规定的标准;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升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效果较好,可改善合理用药状况,提高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  相似文献   

16.
张步有  段旺旺  黄剑林 《中国药事》2018,32(10):1439-1443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解析问题,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原先的64.36%下降到57.8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56.76DDDs下降至45.68DDDs;抗菌药物费用占比从13.14%下降至11.26%。同时,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知。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而且使参加该品管圈的人员发挥主人翁精神,提升了医院医疗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17):2423-2425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3月(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186例和2013年10-12月(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192例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白内障手术、骨科内固定取出术、血管造影术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出院病例,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实施前的100%降至13.54%(P<0.01);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趋于合理,围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实施前的0上升至86.46%(P<0.01);术前0.5~2 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0上升至9.38%(P<0.05);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24 h的比例由0.54%上升至10.94%(P<0.05);联合用药率由15.05%下降至0(P<0.05);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显著改善,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适用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使围术期不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逐浙符合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居琼华 《中国药业》2012,21(4):70-71
目的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规范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 按照PDCA循环法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程序,实现对医院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结果 实施管理1年后,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总量同比2009年显著下降,平均降幅为50.54%(P<0.01).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处方总金额占门诊西药处方总金额比例由2009年的3.29%降为1.43%.门诊处方合格率由2009年的98.05%提高到98.12%.结论PDCA循环对促进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