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CT薄层影像特征制定的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区分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确诊的122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T薄层影像特征制定的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进行分级评定,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并通过Kappa检验分析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诊断证实良性SPN 56例,占45.9%(56/122),多为不典型增生及错构瘤,占28.6%(16/56),恶性SPN 66例,占54.1%(66/122),多为腺癌及鳞癌;肺结节分级标准分类2级31例、3级29例、4A级9例、4B级53例;肺恶性结节中,空泡征、宝石征、肿瘤血管征、毛刺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结节(均P<0.05),而病灶周围有卫星病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肺良性结节(P<0.05);将肺结节分级标准中3级及以下归为阴性结节,4级及以上归为阳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0.2%。肺结节分级标准诊断肺良性结节与病理结果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03),以肺结节分级标准诊断肺良性结节的结果与“金标准”(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得到的敏感度87.9%(58/66)和特异度92.9%(52/56)。结论影像诊断时,合理利用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制定的肺结节分级评估系统能有效地分类CT筛查出的肺结节,较好区分SPN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 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若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将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肺癌的早期诊断正是呼吸肿瘤界的难点与热点.目的 分析薄层CT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SPN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综述近年来薄层CT 对显示肺部正常解剖结构及对肺疾病诊断的作用,如用薄层CT对正常肺进行分叶、分段、显示肺部支气管及一些微细解剖结构;对某些肺疾病如孤立性肺结节、支气管扩张和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方面较普通CT 更为精确而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对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89例肺结节中,恶性63例(均为肺癌),良性26例。分别于注射100ml造影剂前及注射开始后的35s、2min及5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程度及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以对照研究。结果 肺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P<0.02)。在强化特征方面27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征;51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5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12例结核球无强化。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CT影像特征的分析,不断提高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方法全面、系统地回顾、分析1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中,病检恶性80例(59.70%);病检和CT均诊断为恶性者78例,CT与病检符合率为97.5%,病检确诊为恶性而CT征像不支持者2例(2.50%),CT诊断为恶性,而首次病检不支持,再次病检支持者1例(1.25%);81例结节≥2.0 cm者,恶性75例(92.59%);53例结节2 cm者,恶性3例(5.66%);右肺结节恶性率为73.21%,明显高于左肺的43.59%(P0.05);恶性结节CT影像表现中胸膜凹陷征、引流线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棘突征、分叶征、空泡和细支气管充气征,征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85.90%的恶性结节病例表现为3种以上基本影像征像并存。结论肺内孤立性结节恶性率高,其发病的部位和影像表现均具有其一定的特征性,CT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CT诊断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结节的部位和影像征像进行仔细分析鉴别,对一时难以定论的结节要积极开展动态观察,以提高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MPR)在孤立性肺结节(SPN)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1例和良性SPN 29例的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并MPR。结果 MPR图像比常规横断位扫描更能显示病灶的特殊征象,如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小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等。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并MPR发现SPN的特殊征象更多,对区分SPN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能谱CT在肺结节良性和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能谱CT检查共73个肺部肿块或结节,分析病变动脉期、静脉期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纤维支气管活检或者穿刺活检确诊。
结果73个结节中,良性结节34个,恶性结节39个,动脉期恶性结节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10.93±5.12、1 033.96±9.74、0.998±0.66)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5.29±0.96、1 028.85±9.31、0.62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8、0.001)。静脉期恶性结节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9.18±4.17、1 018.43±8.13、0.89±0.27)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4.77±0.81、1 015.61±6.71、0.4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6、0.001)。
结论低剂量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性和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高危因素.方法 根据良、恶性将116例孤立性肺结节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分析强制进入法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结果为应变量(良性疾病=0,恶性疾病=1),自变量:年龄,结节直径,结节形态,结节内部特征,磨玻璃征,毛刺分叶,周边特征,结节钙化,结节界面,吸烟史,咯血.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恶性诊断的高危因素中,年龄≥60岁的OR值为28.098,P=0.004;结节直径>1 cm的OR值为41.886,P=0.016;毛刺或分叶征的OR值为138.386,P=0.001;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的OR值为57.602,P=0.003.结论 年龄(≥60岁)、结节大小(直径>1 cm)、毛刺分叶、结节内部特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快速反转恢复-平面回波成像(STIR-EPI)序列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就诊的肺结节患者中选取1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以及病理检测。测定肺结节信号强度评分、ADC值、SNR值。结果 120例肺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41例,恶性结节79例。良性与恶性肺结节信号强度评分、ADC值、SNR值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IR-EPI序列可作为肺结节定性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肺部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 方法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经胸外科手术切除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的11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既往肿瘤史、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肺部结节密度、直径、位置、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钙化等影像学特征。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恶性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临床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单因数分析中年龄、既往肿瘤史、CEA、CYFRA21-1、结节密度、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钙化征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j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CEA、CYFRA21-1、磨玻璃密度、分叶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肺部结节的预测模型公式为:P=ex/(1+ex),x=-8.816+(3.018×密度)+(0.073×年龄)+(0.482×CEA)+(0.426×CRFRA21-1)+(1.421×分叶)。 结论患者年龄、血CEA、血CYFRA21-1、磨玻璃密度、分叶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对恶性肺结节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对肺癌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58例经病理证实伴SPN的肺癌患者为对象,按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分为A组(腺癌,112例)、B组(鳞癌,34例)、C组(小细胞癌,12例),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比较三组SPN平扫及增强各序列(增强30...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联合临床特征、双能量CT影像学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分析碘图定量参数对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双能量CT(DECT)检查≤3 cm的肺结节844例为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81例,恶性组673例,采用SPSS 23.0分析获取定性诊断的危险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估组间关系;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 结果844例有872个符合条件的肺结节,良性组182个肺结节、恶性组690个结节,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CT值、RECIST直径、碘浓度、碘比值、性别、吸烟史、结节数、密度、空洞征、含气支气管征在良恶性结节鉴别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碘浓度≥1.05 mg/ml(AUC=0.632,灵敏度=77.4%、特异度=45.1%)、碘比值≥13.9%(AUC=0.604,灵敏度=89.9%、特异度=29.1%)时肺结节倾向于恶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CIST直径、碘浓度、密度、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被纳入预测模型,ROC曲线提示AUC=0.808(Cut-off值=0.49,灵敏度=81.4%、特异度=67.6%),去除碘图定量参数后重新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AUC=0.802,P=0.000,Cut-off值=0.481,灵敏度=79.4%、特异度=68.7%)。 结论年龄、CT值、RECIST直径、碘浓度、碘比值、性别、吸烟史、结节数、密度、空洞征、含气支气管征为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危险预测因素,碘浓度≥1.05 mg/ml、碘比值≥13.9%时肺结节倾向于恶性;构建预测模型具有诊断意义,碘浓度在整体模型中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定性诊断运用,为肺微小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理论指导,以便选取更为合适的扫描参数.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微小结节患者127例,按照病变类型分为恶性病变组(n=82)和良性病变组(n=45),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CT扫描可有效显示SPN情况,并可将血管征及其分型有效显示;CT血管征对恶性病变肺微小结节敏感性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其在恶性病变中构成比及分型均高于后者.结论 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指导恶性病变的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