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鉴别梅花鹿茸与马鹿茸的方法。方法 提取各种鹿茸样品的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正品鹿茸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鉴别鹿茸的真伪,然后对正品鹿茸利用动物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一步对正品鹿茸的种属来源进行确证。结果 通过对特异性片段的PCR扩增,可将梅花鹿茸及马鹿茸与驯鹿、麋鹿、新西兰鹿等伪品鹿茸加以区分,通过对限制性内切酶Msp I 进行酶切后的片段长度进行分析,可进一步区分梅花鹿茸与马鹿茸。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基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快速、准确的鉴别鹿茸真伪及种属鉴定的方法,为解决中药易混品种难以鉴定的问题提供了又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利用核酸扩增产物,建立一种可以快速鉴定金钱白花蛇中药材真伪的可视化试纸条检测方法。方法 提取金钱白花蛇、赤链蛇及市售样本的基因;根据mtDNA Cytb序列进行对比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鉴别引物,进行修饰物标记;建立鉴别PCR反应体系,使用核酸扩增产物,利用可视化试纸条对市售样本进行真伪鉴定。结果 鉴别引物可将正品金钱白花蛇中药材扩增出500~600 bp之间的特异性条带,而伪混品则不出现相应的特异性条带;可视化试纸条对市售样本进行检测,鉴别效果良好,灵敏度高,可准确鉴定中药材真伪。结论 可视化试纸条可以快速鉴别金钱白花蛇中药材真伪,稳定性高、特异性强,可应用于市场出售金钱白花蛇中药材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鉴于葡萄球菌传统表型鉴定方法的局限性,为确保药品微生物检验中葡萄球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利用DNA测序技术对15株菌株成功进行了序列测定,并与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用PCR仪扩增提取到的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目的条带进行切胶回收,用ABI 3500测序仪对15株菌株进行DNA序列测序,对测定结果用CExpress软件进行拼接,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用该结果与VITEKⅡ生化鉴定仪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5株菌株的测序结果除了10号菌株DNA相似度为93.38%外,其余均大于99%,序列比对结果与VITEKⅡ生化鉴定仪的结果一致。结论 利用DNA测序技术对葡萄球菌进行鉴定的结果比传统的表型鉴定和生化鉴定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应用宏条形码方法进行复方中成药基原鉴定分析的可行性。[方法]磁珠法提取中药大黄蛰虫丸DNA,以16S、trnL及Mini-barcode为靶标进行荧光定量PCR。产物经克隆测序拼接后,经BLASTn比对,用MEGAN软件进行分类单元解析,对虻虫来源序列应用MEGA软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23条单克隆测序结果中解析到蛴螬、虻虫、甘草及桃仁或苦杏仁等中药成分,对虻虫6条序列分析,显示其源于3组遗传差异较显著的个体。[结论]宏条形码技术可用于中成药成分的鉴定,可作为中成药质量评价的潜在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中成药中乌梢蛇药材掺伪问题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 收集组方有乌梢蛇的中成药11种、乌梢蛇及其混伪品15种。对所有样品进行总基因组DNA提取,基于12S基因片段对乌梢蛇及其混伪品对比分析,根据差异位点设计乌梢蛇通用引物序列、特异引物序列以及荧光定量所用引物和探针,分别采用不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乌梢蛇药材及中成药中乌梢蛇成分,优化反应体系并对方法进行耐受性和适应性的考察。结果 建立了乌梢蛇的特异性PCR技术,乌梢蛇正品均在200 bp附近处有一清晰条带,其他混伪品无条带。建立荧光定量PCR鉴别方法,适用于DNA含量低的中成药检测。结论 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可以有效鉴别乌梢蛇药材,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可以有效鉴别乌梢蛇药材及中成药中乌梢蛇的真伪问题。方法具有特异、快速、灵敏的特点,为乌梢蛇及中成药中乌梢蛇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适用于含灯盏花中成药的DNA提取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引物,并通过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实现对其原料灯盏花的分子鉴定。方法:采用4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良方法对3种含灯盏花的中成药进行DNA提取,测定DNA的纯度和浓度。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matK、psbA-trnH、rbcL位点通用引物对提取的中成药DNA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最佳位点进行测序,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鉴定。结果:4种CTAB改良方法均能获得含灯盏花中成药DNA,其中CTAB改良方法一提取的DN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改良方法;PCR扩增中以matK位点2对引物(matKXF/matK5R或matK3F/matK1R)最佳,可通过1次PCR成功获得具有单一条带且浓度较高的PCR产物,序列与灯盏花对照药材同源性为100%,系统发育树显示可与同属其他植物区分。结论:通过CTAB改良方法一可以有效提取含灯盏花中成药样品的DNA,采用matK位点引物matKXF/matK5R或matK3F/matK1R进行1次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可完成其原料灯盏花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鉴别3种肾源性药品的方法。方法 提取梅花鹿、驴、犬3个物种肾组织的基因组DNA,通过多重PCR对梅花鹿、驴、犬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梅花鹿、驴、犬3种动物源性成分。结果 通过对特异性片段的PCR扩增,可同时将梅花鹿、驴、狗的肾与其他物种进行区分。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重PCR技术的快速、准确的同时鉴别梅花鹿、驴、犬3个物种肾源性药品方法,为解决药用性产品易混、难以鉴定的问题提供了又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快速检测试剂盒,鉴定桃仁及苦杏仁DNA成分,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建立DNA提取方法,确保有效提取桃仁及苦杏仁基因组D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浓度及纯度。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查询并比对桃仁及苦杏仁的ITS序列,针对特异性位点,NCBI Primer-Blast设计种属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体系,DH5α感受态细胞克隆特异性片段,测序验证体系准确性,制备阳性对照。组装DNA检测试剂盒,对其特异性、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对市售桃仁和苦杏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所建立DNA提取方法,提取效率高,DNA质量浓度高于100 ng·μL-1,A260/280处于1.80~2.10之间。该试剂盒可准确鉴定桃仁及苦杏仁DNA成分,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最低检测限为1 ng·μL-1。反复冻融20次后仍可有效检测,可于-20 ℃保存1年。20个市售样品中检出1个桃仁伪品及2个苦杏仁伪品,其余均为正品。结论 桃仁及苦杏仁DNA检测试剂盒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稳定性好,具有良好重复性,可快速鉴定桃仁及苦杏仁,为桃仁中药材市场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该文选择成药六味地黄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用于中成药原料药材基原鉴定的荧光测序分型技术。首先以原料药材丹皮DNA为模板,筛选最适荧光标记鉴别引物,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别对5个FAM荧光标记引物psb A-trn H,ITS,trn L-trn F,mat K,rbc L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所得测序结果使用GeneMarker V1.80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最终选择psb A-trn H荧光标记引物来鉴别六味地黄丸及其原料药材。结果表明,通过psb A-trn H荧光标记引物扩增分析,可以准确鉴定出六味地黄丸中的丹皮,山药,泽泻3种原料药材。研究结果说明,采用分子荧光测序分型技术鉴定中成药原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叶绿体基因(cp DNA)序列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祁连山地区麻花秦艽进行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分析。方法 利用试剂盒提取法提取麻花秦艽的基因组DNA,利用筛选出的trnS-trnG和rpl20-rps12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通过软件Chromas、ContigExpress对得到的序列进行校正、拼接,利用MegaX、DanSP5、GenALEx软件对拼接后的序列进行序列特征分析,最后利用PopART软件得到麻花秦艽的单倍型网状进化图。结果 18个麻花秦艽居群共计114个个体被成功扩增和测序;2个cp DNA片段经拼接后的长度为1 246 bp,共有676个多态性变异位点,459个单一突变位点、21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07个插入-缺失位点;单倍型41个,其中特有单倍型34个;Tajima′s D检验在P>0.05水平上不显著,整体遵循中性进化模型。居群内变异百分比为89%,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Fst=0.114(P<0.05),Nm=3.889说明居群间分化程度较低,居群间具有较强的基因交流。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分析r=-0.094(P<0.05),说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甘肃祁连山地区麻花秦艽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丰富的单倍型类型,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遗传漂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猪胆粉及其中成药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为复杂组分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定提供示范。方法:根据猪源性鉴别引物,建立PCR鉴别方法,优化反应体系,并对此方法进行考察和验证。利用建立的PCR鉴别方法,对20批自制猪胆粉药材,19批市售猪胆粉药材和22批含猪胆粉中成药的猪源性成分进行鉴别,将市售的猪胆粉药材和含猪胆粉中成药PCR扩增的阳性产物进行酶切验证和序列测定验证。结果:20批自制猪胆粉药材、猪胆粉对照药材均能扩出约212 bp的特异性鉴别条带,牛和羊参考品均无条带; 19批市售猪胆粉药材中仅5批扩出特异性鉴别条带; 22批含猪胆粉中成药中有10批检出猪源性成分;猪胆粉对照药材及市售猪胆粉药材PCR扩增的阳性产物经Mnl I酶切后均能产生约200 bp的条带;猪胆粉及其中成药中扩增产物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相似性最高的物种为Sus scrofa,一致性为99%,与猪的序列高度一致。结论:该文建立的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准确鉴别猪胆粉及其中成药中的猪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水蛭基原复杂、市场混乱、传统方法难以有效鉴别,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无法保障。分子鉴定方法根据生物间的分子特征差异进行鉴定,不受自然环境、生长发育阶段等外部因素影响,具有快速、准确、客观的特点。目前应用于水蛭的分子鉴定方法有:基于核酸的RAPD技术、SSR技术、DNA条形码技术和基于蛋白质的SDS-PAGE技术、同工酶分析技术,本文在简述水蛭不同分子鉴定方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水蛭不同分子鉴定方法的技术和应用特点进行比较,最后对DNA宏条形码技术、Target-sequencing技术、电化学传感检测技术在水蛭混合物,特别是中成药中水蛭成分的鉴定进行展望,旨在为水蛭鉴定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COI 序列建立统一的鹿类药材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鹿茸、鹿角、鹿鞭、鹿筋、鹿尾、鹿胎分别进行DNA 提取、COI 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构建鹿类药材COI 序列数据库,并对市售鹿类药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有鹿类药材均可以使用COI 通用引物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鹿类药材COI 序列数据库包含8 个物种101 份样品,物种之间相互区分明显;市售40 份药材中18 种为药典规定物种,22种为非药典规定物种。结论:COI 序列的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可以作为鹿类药材的统一鉴定方法,并为市售鹿类药材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存在肺络干血"假说,观察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TGF-β1干预后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5 ng/mL的TGF-β1对其干预后,Masson染色观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选择吡非尼酮作为阳性对照药,采用血清药理学和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TGF-β1干预后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取发生EMT的A549细胞;24 h,OD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空白对照组(K组)、大黄?虫丸含药血清中剂量组(Z组)、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小剂量组(X组)、模型组(M组)、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大剂量组(D组)、西药组(P组);48 h,OD值从高到低依次为:K组、M组、Z组、X组、P组、D组;72 h,OD值从高到低依次为:K组、M组、D组、Z组、P组、X组。结论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TGF-β1干预后A549细胞增殖率有影响,推测大黄?虫丸对IPF的保护机制可能与不同程度阻断或逆转了TGF-β1诱导的EMT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大鼠肺纤维化形成阶段神经递质的干预作用。方法普通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虫丸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均采用气管内注入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大黄虫丸组灌胃浓度为80mg/ml药液1.5ml/100g体重,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天给药1次,各组于造模后第28天处死,比较各组大鼠肺、下丘脑及海马组织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肺与下丘脑组织中NE、DA、5-HT及海马组织中5-HT含量均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虫丸组肺、下丘脑NE、DA、5-HT含量及海马组织中NE、5-HT含量均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纤维化形成阶段肺与下丘脑DA、NE、5-HT及海马组织中5-HT含量升高,大黄虫丸能调节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及脑组织中NE、DA、5-HT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黄蟅虫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测定大黄蟅虫丸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试验菌株回收率,并对3个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大黄蟅虫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很微弱;而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几乎无抑制作用。结论采用离心沉淀法与培养基稀释法相结合,可消除大黄蟅虫丸在试验条件下的抑菌作用,从而顺利检出该品种所污染的各种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种未知的破碎的植物样品进行品种鉴定。方法:综合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DNA条形码鉴定等方法,DNA条形码鉴定经过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对ITS序列数据经Blast比对法、特异位点法、系统发育法三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未知样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 去掉果皮的种子。结论:中药鉴定技术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未知样品品种鉴定问题,DNA条形码技术为中药鉴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未知样品的鉴定中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