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临床意义并评估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进行CTC检查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CTC水平与患者生存情况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成CTC阳性组和CTC阴性组,探究2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对胃癌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总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寻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胃癌患者242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差异最具统计学意义的CTC截断值是1,即患者血液中检出CTC就被视为阳性,其中CTC阳性组49例(20.2%),阳性CTC细胞数为1~32个/7.5 mL、中位数为2个/7.5 mL;CTC阴性组193例(79.8%)。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显示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切除类型、吻合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量指数、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类型和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2例胃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CTC阳性组和CTC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0%和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9,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部位、切除类型、吻合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和CTC是否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3.009,95%CI为(1.807,5.010),P<0.001]、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HR=3.082,95%CI为(1.504,6.317),P=0.002]和CTC阳性[HR=2.488,95%CI为(1.475,4.197),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C与胃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MTM6)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瘤患者76例与同时期脑外伤开颅患者(对照组)40例,留取术中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样本中CMTM6及PD-L1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达是否有差异,并对两者表达做相关性分析。对胶质瘤术后患者随访36个月,并做生存分析。结果IHC结果显示CMTM6在胶质瘤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6%(59/76)比22.5%(9/40),χ2=32.8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LGG)[88.1%(37/42)比64.7%(22/34),χ2=5.9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G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LGG[78.4%(29/37)比40.9%(9/22),χ2=8.4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L1在胶质瘤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3%(39/76)比12.5%(5/40),χ2=16.7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LGG[61.9%(26/42)比38.2%(13/34),χ2=4.2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G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LGG[50.0%(13/26)比7.7%(1/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TM6与PD-L1表达呈现显著相关性(r=0.535,P<0.05)。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CMTM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04±0.51比0.32±0.06,t=12.1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GG中的表达高于LGG(1.26±0.46比0.78±0.44,t=4.6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L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68±0.57比0.21±0.11,t=6.8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GG中的表达高于LGG(0.92±0.61比0.38±0.32,t=4.9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MTM6/PD-L1表达阳性者预后比阴性者差(χCMTM62=5.371,χPD-L12=9.570,P<0.05),高表达者预后比低表达者差(χCMTM62=7.282,χPD-L12=6.777,P<0.05)。结论CMTM6/PD-L1在胶质瘤组织中明显表达上调,且两者呈正相关,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紧密相关,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形交叉轴突导向受体同源物1(ROBO1)在神经胶质瘤组织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神经胶质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荧光定量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ROBO1蛋白在神经胶质瘤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ROBO1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生存曲线分析ROBO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分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神经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中ROBO1信使RNA(mRNA)(2.38±0.3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4±0.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0, P<0.05)。神经胶质瘤组织中ROBO1蛋白表达阳性率(90.28%, 65/7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1.11%, 8/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21, P<0.05)。Ⅰ~Ⅱ级患者神经胶质组织ROBO1 mRNA水平(2.14±0.20)明显低于Ⅲ~Ⅳ级患者(2.60±0.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0, 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中组蛋白H2BK(HIST1H2BK)表达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胶质瘤病例资料,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H2BK的表达, 评估H2BK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生存分析研究H2BK对胶质瘤预后的影响。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H2BK的表达率(82.22%)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14.63%)。术后随访1~60个月, 死亡71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H2BK高表达[风险比(HR)=0.393, 95%可信区间(CI):0.224~0.688, P<0.01]是胶质瘤病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 H2BK高表达胶质瘤病人中位OS、PFS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χ2=15.092, P<0.05)。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中H2BK高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不良生存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肝移植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评估预测受者肝癌复发与生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62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分析CTC,应用X-tile软件通过Kaplan-Meier法确定术前CTC最佳的截止值,并分析CTC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生存曲线。结果确定术前CTC最佳临界值为3个/3.2 ml,将CTC≥3/3.2 mL设置为CTC阳性组,CTC<3个/3.2 ml设置为CTC阴性组;肝移植术前CTC阳性/阴性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最大肿瘤直径、淋巴转移、肝移植标准、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法系发现术前CTC个数(HR:1.262,95%CI:1.069~1.489,P=0.006)、微血管侵犯(HR:2.657,95%CI:1.120~6.305,P=0.027)是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微血管侵犯(HR:3.738,95%CI:1.219-11.459,P=0.027)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总生存期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CTC阳性/阴性与肿瘤复发或转移(未复发、肝内复发与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0,P=0.02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0%、68.70%、58.90%和49.00%、29.40%、22.1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总生存率为85.50%、77.10%、69.79%和64.90%、47.20%、40.50%。术前CTC阴性的无瘤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CTC阴性的总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术前CTC检测对评估肝癌肝移植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IV期胆囊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4例IV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采用姑息切除术44例(姑息手术组)、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56例(根治性手术组)、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34例(引流组),比较3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对于IVa期胆囊癌患者,3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治性手术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组和引流组(17.2%vs.0.0%vs.0.0%,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14个月)和引流组(12个月)(χ~2=12.094;14.876,均P0.05)。对于IVb期胆囊癌患者,3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9个月)和引流组(9个月)(χ~2=8.741,χ~2=8.839,均P0.05)。结论:IV期胆囊癌患者早期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IV期胆囊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4例IV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采用姑息切除术44例(姑息手术组)、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56例(根治性手术组)、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34例(引流组),比较3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 结果:对于IVa期胆囊癌患者,3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治性手术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组和引流组(17.2% vs. 0.0% vs. 0.0%,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14个月)和引流组(12个月)(χ2=12.094;14.876,均P<0.05)。对于IVb期胆囊癌患者,3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9个月)和引流组(9个月)(χ2=8.741,χ2=8.839,均P<0.05)。 结论:IV期胆囊癌患者早期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1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48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79例、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3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8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10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5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3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1例,女167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2~80岁。448例患者中,143例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设为清扫组,305例术中未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和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4)生存分析。采用门诊、电话及邮件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1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0月31日或患者死亡。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44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中,286例(清扫组和对照组各143例)配对成功。倾向评分匹配前清扫组患者性别(男、女),合并肝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切缘距肿瘤距离(<1 cm、≥1 cm),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和中分化、低分化),肝切除方式(解剖性肝切除、非解剖性肝切除)分别为77例、66例,33例,96例、47例,70例、73例,105例、38例,79例、6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4例、101例,121例,165例、140例,207例、98例,251例、54例,124例、18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79,11.885,7.098,14.763,5.184,8.362,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清扫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7例、66例,33例,96例、47例,70例、73例,105例、38例,79例、6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9例、64例,29例,88例、55例,71例、72例,112例、31例,74例、6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0.329,2.158,0.014,0.936,1.400,P>0.05)。(2)术中和术后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清扫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5 min(160~371 min)、300 mL(200~500 mL)、37例、46例、12 d(9~17 d),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9 min(46~250 min)、200 mL(100~400 mL)、24例、25例、9 d(7~11 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700,χ2=3.520,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20,χ2=8.260,Z=4.270,P<0.05)。(3)随访情况:清扫组1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26个月。清扫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9%、32.8%、25.0%,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18.0~26.0个月)。对照组1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32个月。对照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7%、38.0%、31.0%,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11.0~32.0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6,P>0.05)。(4)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距肿瘤距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微血管侵犯、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因素(χ2=10.662,9.477,16.944,6.520,11.63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距肿瘤距离<1 cm、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为多发、微血管侵犯和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600,1.571,1.601,1.750,1.723,95%可信区间为0.430~0.837,1.106~2.232,1.115~2.299,1.083~2.829,1.207~2.460,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行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入路原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4例,女121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40~76岁。285例患者中,196例行前入路原位PD,设为前入路组;89例行传统入路PD,设为传统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2~3个月门诊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随访次要终点为肿瘤复发或转移。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2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入路组患者保留幽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对端吻合、人工血管置换、侧壁切除吻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8例,37例(17、11、9例),(303±107)min,350 mL(100~750 mL);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8例,9例(7、1、1例),(335±103)min,400 mL(100~900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3.474,t=0.722,Z=1.729,P>0.05)。(2)术后情况:前入路组患者R0切除率、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神经侵犯率、脉管侵犯率、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死亡、术后化疗分别为93.88%(184/196)、12枚(5~19枚)、4枚(0~15枚)、45.41%(89/196)、31.12%(61/196)、28例、3例、69例;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5.39%(76/89)、7枚(4~17枚)、5枚(0~13枚)、32.58%(29/89)、23.60%(21/89)、11例、2例、41例,两组患者R0切除率、淋巴结清扫数目、神经侵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06,Z=4.637,χ2=4.149,P<0.05);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脉管侵犯率、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死亡、术后化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052,χ2=1.962,0.192,0.001,3.048,P>0.05)。(3)随访情况:285例患者中,252例完成次要终点随访,228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为35个月(6~58个月)。196例前入路组患者中,181例完成次要终点随访,176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为38个月(6~58个月);89例传统入路组患者中,71例完成次要终点随访,52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为33个月(7~53个月)。前入路组患者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37个月,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个月、3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6,P<0.05),术后总体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5,P>0.05)。结论前入路原位PD治疗胰头癌安全、可行,能提高手术R0切除率,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探讨胃癌手术中第14v组淋巴结清除与患者远期预后结局的关系。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行手术治疗并获得3年随访的133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第14v组淋巴结清除分为清除组(n=69)和非清除组(n=64),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浆膜浸润、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法分析第14v组淋巴结清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清除组3年生存率49.28%,与非清除组的39.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组中位生存时间35.0个月,长于非清除组的2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增高是胃癌患者3年随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辅助性化疗、实施第14v组淋巴结清除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5)。胃癌手术中第14v组淋巴结清除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79例行肝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外失访及死亡者50例,余按TACE时机分为2组,其中术前TACE组50例,术前无TACE组3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χ2检验,Kaplan-Meier分析术后无瘤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术前2组患者在性别、病灶数目、肿瘤最大径、AFP、HBV感染、静脉癌栓、肝切除范围及肝硬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TACE组患者年龄比术前无TACE组小(χ2=6.228,P=0.012),且肿瘤分化程度低、坏死率高(χ2=53.874,P=0.000)。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36,P=0.391;χ2=0.000,P=0.995)。结论:不能一期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经TACE后行手术治疗,其无瘤生存率及预后与直接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微小RNA(miR)-497表达特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5例胶质瘤组织,16例非肿瘤病变正常脑组织组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miR-497、Wnt3a表达,线性相关分析miR-497与Wnt3a之间的关系。根据miR-497表达量高低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分析miR-497表达与胶质瘤预后之间的关系。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胶质瘤组织和非肿瘤正常脑组织中miR-497平均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中各个细胞株ΔCt值的差异(One-way ANOVA)。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胶质瘤组织中miR-497的表达(1.29±0.61)低于正常脑组织(5.76±1.45,t=3.2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组织中miR-497和Wnt3a基因RNA之间表达明显相关,miR-497和Wnt3a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0.05)。高表达miR-497组与低表达miR-497组胶质瘤患者的Kaplan-Meier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miR-497表达高的胶质瘤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97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7,P<0.05)。结论恶性胶质瘤中miR-497表达下调,Wnt3a表达上调。miR-497表达高的胶质瘤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97低表达者。miR-497表达水平可能与恶性胶质瘤预后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FAM96B)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及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AM96B在96例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T-钙黏蛋白表达分为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分析T-钙黏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 Rank法检测乳腺癌中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对乳腺癌5年生存率以及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中,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有无绝经、有无家族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及临床分期Ⅲ期比例(65.2%、37.5%、23.2%)高于 T-钙黏蛋白阳性组(41.1%、13.1%、6.0%),χ2=15.62、22.70、17.8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钙黏蛋白阴性患者较T-钙黏蛋白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低(Log Rank=13.629,P<0.01;Log Rank=22.36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钙黏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点有相关性,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肾癌(RCC)循环肿瘤细胞(CTCs)型别及Beclin1基因表达与RCC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nPatrol TM CTCs检测技术,对86例可手术切除RCC患者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2年后每6个月1次CTCs分型检测,对不同型别CTCs中的Beclin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上述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术后转移的相关性。结果81例患者检测到722个CTCs:上皮型148个,混合型381个,间质型193个,阳性率为94.2%。Beclin1的阳性率为77.8%,且Beclin1在上皮型和间质型CTCs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00),CTCs中Beclin1的阳性率与肿瘤是否转移有关(P<0.05),CTCs总数和间质型CTCs比例在发生转移的患者中呈上升趋势。结论RCC的CTCs在转移过程中发生上皮间质化(EMT)过程,间质型CTCs比例上升可作为肿瘤转移的预测因子;且CTCs中检测Beclin1的表达可作为肿瘤转移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大庆市人民医院11例正常脑组织和66例胶质瘤组织中PLK1和EIF5A2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行 ...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初治的56例青年人胃癌(年龄≤40岁)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56例老年人胃癌(年龄≥60岁)作对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56例青年人胃癌女性比例高于男性(χ2 =11.593,P=0.001);肿瘤多位于胃窦部;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为主,高于对照组(χ2 =16.586,P<0.001);临床分期以中晚期多见;术后生存中位时间为39.56个月,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2.0%、24.0%;行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率高于姑息性手术患者(χ2 =5.836,P=0.016);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影响青年人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青年人胃癌以女性居多,起病隐匿,确诊多为中晚期,恶性程度高,应重视青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尽早行根治性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2岁。57例患者中,36例术中采用整块融合淋巴结清扫方式,设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淋巴结清扫方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段切除数(<3段、≥3段)分别为(218±53)min,(266±24)mL,(21±9)min,5、31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7±45)min,(270±23)mL,(19±8)min,2、1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0,0.774,0.590,χ2=0.004,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结百分比分别为(11±3)枚、16.58%(66/398),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2)枚、6.80%(7/10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4,2.148,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Ⅴ级并发症,胆汁漏,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胃瘫分别为35、1例,6例,1例,8例,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例,3例,1例,1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胆汁漏,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0.000,1.870,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6个月(8~42个月)、66.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个月(5~39个月)、38.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3,χ2=5.317,P<0.05)。结论ICC根治术采取整块融合淋巴结清扫有利于增加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7年8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 025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6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8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91例)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 809例,女216例;年龄为(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