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欧阳超 《颈腰痛杂志》2021,42(5):639-642
目的 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微创经皮入路和Wiltse入路手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科于2013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单节段无神经症状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组42例,微创经皮入路组37例,Wiltse入路组41例.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指数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及移位.传统后正中入路和Wiltse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微创经皮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经皮入路和Wiltse入路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手术方式在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入路和Wiltse入路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突出了微创理念;其中Wiltse入路手术时间短、辐射暴露少,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手术方式(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4-11手术治疗的90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 90例患者分别予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30例)、经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术(B组,30例)及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C组,30例)治疗。B组、C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暴露时间优于C组(P0.05)。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现象。三组伤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评分(ODI)均优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同样的影像学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术相比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放射透视少、价格更低廉,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4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经皮组,23例)和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Wiltse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后腰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ODI。结果 43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1例失访。与Wiltse组相比,经皮组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出血少、腰痛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OD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是微创方式,临床效果基本相同。经皮入路具有出血少、腰痛轻等优点,Wiltse入路具有可视化、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手术(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90例,比较并分析不同手术组的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等指标。根据术式将90例病例资料分为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A组,30例)、经Wiltse入路小切口内固定术组(B组,30例)及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组(C组,30例)。结果 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现象。B、C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小切口内固定术相比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又有手术时间短、放射透视少、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行后路经肌间隙入路6钉2棒复位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2月,平均9个月。钉棒系统无松动,断钉,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岀血少、固定坚强、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比较,探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对58例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或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0例行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8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患者和家属满意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VAS评分在术前1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椎旁肌损伤,减少术后腰背痛的发生,同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适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25-1830
[目的]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8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分为经皮组(20例),Wiltse入路组(1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及脊髓损伤。经皮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高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切口均一期愈合,Wiltse入路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血肿,经换药等处理后延迟愈合。38例患者随访12~15个月。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皮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Wiltse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方面,经皮组与Wiltse入路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恢复。虽然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但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切口经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椎弓根钉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小切口经肌间隙入路或微创经皮入路椎弓根钉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5例,男65例,女30例;年龄16~60岁,平均42岁。小切口经肌间隙入路固定58例(经肌间隙组),微创经皮入路固定37例(微创经皮组).对两种不同入路的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期间费用等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影像学结果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6个月。未发现切口感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经肌间隙组较微创经皮组术中透视时间短、住院期间费用低(p<0.05);而微创经皮组较经肌间隙组切口总长度小(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及术后影像学结果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及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小切口经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椎弓根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相似的疗效。小切口经肌间隙入路易于学习掌握,无须增加患者手术费用和遭受过多的医源性辐射,建议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5-06诊治的32例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4例(微创组),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8例(Wiltse入路组)。比较2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32例均获得平均14(12~18)个月随访。与Wiltse入路组比较,微创组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1 d、1周VAS评分较低,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Wiltse入路组术后3 d、3个月、12个月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安全、有效,在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矢状位后凸畸形矫正及术后腰部功能恢复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7诊治的68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38例采用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内注射强化手术治疗(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26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单纯内固定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2.2)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在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方面,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9,F=17.830,F=3.351,F=3.840,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923,F=352.555,F=956.735,F=347.468,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均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较术后下降,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较术后增加,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术后和末次随访Cobb角均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ODI评分逐步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早期椎体内支撑强度,改善患者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沙卫平  严飞  陈国兆 《骨科》2017,8(3):194-199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病人44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22例纳入经皮微创组,行常规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22例纳入切开复位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66,P<0.0001;t=8.278,P<0.0001);两组病人术后1、6、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经皮微创组和切开复位组术后1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1.68±1.94)%、(94.7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2,P<0.0001);但两组术后6、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术后1、6、12个月的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皮微创组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2.91±0.75)分,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的(3.95±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9,P=0.001),但两组病人之间术后6、12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特点,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瑞岭  郑建英  高峰  徐伟  张伟 《骨科》2016,7(6):403-407
目的 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术与经伤椎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跨伤椎固定术治疗45例(跨伤椎组),经伤椎固定术治疗41例(经伤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伤椎组手术时间较跨伤椎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1,P=0.000).两组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伤椎组术后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显著高于跨伤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伤椎组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改善率高于跨伤椎组.结论 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降轻疼痛,提高神经功能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梁刚  李跃辉  戴传强 《骨科》2016,7(3):149-154
目的探讨新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ZINA)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无神经症状、脊柱载荷评分(loading sharing classification, LSC)≤6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ZINA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27例患者纳入微创组,行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纳入开放组。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及矫正丢失角度等指标。结果随访12~25个月,平均16.9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19,P=0.006;t=-12.945,P=0.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75,P=0.034;t=-8.945,P=0.008;t=-10.876,P=0.003);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后凸角矫正丢失度数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ZINA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因其创伤小、出血量少的优点,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采取改良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62例采取常规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与传统开放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48例单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AO分型A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67例)、B组(采用Wiltse入路置钉,45例)、C组(采用传统开放置钉,36例)。比较3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B组少于C组(P<0.05),X线透视次数A组多于B、C组(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Cobb角A组大于B、C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A组低于B、C组(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结论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均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经皮椎弓根置钉和Wiltse入路置钉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腰部疼痛程度轻的优点,但经皮椎弓根置钉术中医患放射线曝露时间长,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恢复略差。  相似文献   

17.
熊发明  章俊祥  孙大连  何成文 《骨科》2016,7(3):155-158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的25例患者纳入经伤椎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的20例患者纳入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占位率、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内固定失败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4.7±2.4)个月。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经伤椎组的Cobb角分别为4.12°±1.51°、4.16°±5.73°,椎管占位率为10.68%±1.73%、5.88%±1.09%,均小于短节段组,但椎体高度比大于短节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经伤椎组的VAS评分为(1.62±0.73)分,短节段组为(2.18±0.9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19);两组的内固定失败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P=0.044)。结论经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和降低伤椎前柱的高度丢失,有利于椎管重建,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27例(A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4~68(61.01±5.41)岁;新版AO分型,A3型16例,A4型11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25例(B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5~66(59.28±6.12)岁;新版AO分型,A3型1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12.4±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2±0.5、1.2±0.2、0.8±0.1,B组分别为5.0±0.6、2.5±0.4、1.3±0.2;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分别为(49.4±6.8)%、(94.5±1.2)%、(94.1±3.7)%,B组分别为(48.2±7.0)%、(94.3±4.1)%、(90.0±2.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20.4±5.2)°、(2.5±1.8)°、(4.4±1.7)°,B组分别为(19.8±6.8)°、(2.4±1.7)°、(7.0±1.2)°。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上述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A组的VAS评分均较B组低(P0.05);A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比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固定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置钉技术(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椎弓根置钉方法分成MIPPSF组(A组,36例)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OPSF)组(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评价内固定失败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 VAS评分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和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治疗效果与OPSF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