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输血前检查RhC、E抗原的必要性,分析其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对比输注RhC、E相同表型和不同表型血液制品的治疗效果,为安全合理的临床输血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8 600例峰峰煤矿工人的Rh血型检测D、C、E抗原,并收集同期欲配血患者的血样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另选择输血患者100例,明确ABO血型和Rh血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输注RhC、E不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研究组输注RhC、E相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比较2组患者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8 600例峰峰煤矿工人中RhD、C、E抗原阳性率分别是99.640%(8 569/8 600)、86.570%(7 445/8 600)、43.547%(3 745/8 600)。欲配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7例,主要为Rh血型中抗-E及抗-c阳性。输血后,2组Hb和HCT均高于术前,研究组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于已经检测出Rh血型中有抗-E和抗-c的患者,输血前应对供血者进行RhC、E血型检测,尽可能选择没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且配血试验均无溶血、无凝集时输血,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北京医学》2012,34(2)
目的 鉴定Rh血型系统抗CE复合抗原的抗体,推测患者Rh血型基因型,制订患者的输血策略.方法 对4例抗体筛选阳性且Rh表型均为DCcEe的患者的血清采用LISS/Coombs卡做抗体鉴定,根据阴性排除法的原则确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4例患者血清中均存在Rh血型系统抗CE复合抗原抗体,分别为抗-RH 6(f或ce)1例、抗-RH 7(Ce)1例、抗-RH 27(cE)2例.结论 RH表型一致的人由于基因型的不同,其红细胞上会存在或缺失某些CE复合抗原,缺失抗原的人经过输血或妊娠免疫,可能产生针对该复合抗原的抗体,而这种复合抗原抗体与单纯的C、c、E、e抗原均无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003名随机抽样患者Rh血型系统抗原与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结果,研究Rh血型系统抗原鉴定在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方法根据病史分无或单次(863例)和多次输血组(140例)。用微柱凝胶卡进行Rh血型系统抗原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结果患者Rh D、Rh C、Rhc、Rh E、Rhe抗原频率分别为98.80%、90.63%、59.82%、49.35%、95.71%。双群37例,无或单次输血组17例,概率为1.97%;多次输血组20例,概率为14.29%;两组双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5例;无或单次输血组阳性2例,与Rh血型系统相关,概率为0.23%;多次输血组阳性13例,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9例,概率为6.43%;两组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D、Rh C、Rhc、Rh E、Rhe抗原分布频率各异,Rh血型双群与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和多次Rh血型不同型血液输注有关,故输血前应对患者和献血者Rh血型抗原进行分型检测并同型输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Rh血型系统抗CE复合抗原的抗体,推测患者Rh血型基因型,制订患者的输血策略。方法对4例抗体筛选阳性且Rh表型均为DCcEe的患者的血清采用LISS/Coombs卡做抗体鉴定,根据阴性排除法的原则确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4例患者血清中均存在Rh血型系统抗CE复合抗原抗体,分别为抗-RH6(f或ce)1例、抗-RH7(Ce)1例、抗-RH27(cE)2例。结论 RH表型一致的人由于基因型的不同,其红细胞上会存在或缺失某些CE复合抗原,缺失抗原的人经过输血或妊娠免疫,可能产生针对该复合抗原的抗体,而这种复合抗原抗体与单纯的C、c、E、e抗原均无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Rh 血型系统是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最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1].所表达的血型抗原多达52 种,其中以DCcEe 在临床中最重要.目前在我国许多医院已将Rh 血型D 抗原列入输血前常规检测,基本杜绝了Rh D 抗原阴性患者因输Rh D 抗原阳性血而产生抗-D 抗体的机会.但D 抗原以外的其他Rh 抗原检测尚不在血型常规检测之列,由此引起的配血不合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近年在我院住院的手术患者或预备输血患者在作ABO 血型鉴定的标本同时进行Rh 血型系统RhD、RhE、RhC 阴性血型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亚庆  刘长利  苗天红 《北京医学》2010,32(11):930-931
Rh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而Rh血型D抗原是Rh系统中最重要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可引起严重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Rh血型系统中的D抗原有许多D变异型,Del表型就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变异型。中国汉族Rh阴性表型人群中Del型常见.Del型是否表达正常的RhD蛋白.Del型是否对D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对我国临床输血以及Rh同种免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现对Del血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温抗体型AIHA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ABO、Rh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并对检出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效价测定及红细胞相应抗原鉴定。结果21例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均为阳性。血清抗体筛查阳性15例(71.4%),经谱红细胞鉴定均存在自身抗体;血清抗体筛查阴性6例(28.6%,从6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自身抗体,其中1例为类抗-E特异性自身抗体(Rh表型CcDee)。另对5例抗体筛查阳性且有输血史的患者进行自身抗体吸收,吸收后的血清和谱红细胞反应,检出3例同种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cE1例(效价4,Rh表型CCDee)和抗-E2例(效价8和2,Rh表型均为CCDee)。结论本组病例检出的同种抗体和类同种自身抗体均呈Rh特异性。因此,选择ABO、Rh(包括D、E、c、C、e抗原)同型血液输注,可有效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必要时扩展考虑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该原则可替代自身抗体吸收试验,使AIHA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Rh血型的重要性仅决于ABO血型,Rh血型抗原系统包含有40多种抗原,其中最重要的是D抗原,临床根据鉴定红细胞表面D抗原有无而将Rh血型分成Rh阴性血型和Rh阳性血型,我国汉族Rh阴性血型占0.2—0.5%,Rh血型比较重要的还有C、c、E、e等抗原。D抗原的免疫性很强,据报道50-80%阴性个体在分娩或输血时接触Rh阳性血液后,会产生抗-D抗体,此抗体会使孕妇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输血者引起溶血反应,为确保临床患者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Rh分型在献血者和输血者中的分布情况及同型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24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将输血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即Rh随机配合性输血)3968例和观察组(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即献血者与受血者Rh分型一致或献血者Rh抗原少于受血者)4056例。另收集同期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血站的4222份RhD阳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均行ABO和RhD血型鉴定、红细胞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红细胞Rh血型抗原特异性鉴定,统计并分析Rh分型在献血者和输血者中的分布情况、输血者不规则抗体产生概率及Rh分型同型输血的临床意义。结果:A、B、O、AB 4种血型的献血者和输血者共检出8种Rh分型,其中以CCDee、CcDEe为主;观察组输血后不规则抗体产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和输血者Rh分型均以CCDee、CcDEe为主,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可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张杰  方晓蕾  禹梅  张慧君 《河北医学》2013,19(2):302-304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对本输血中心申请输血的血液标本1528例,除行ABO血型鉴定外,还进行Rh抗原表型检验,筛查Rh血型病例。结果:Rh(E)阴性636例,占41.62%。Rh(D)阴性为8例,约占总申请数0.52%,Rh(C)阴性104,占6.81%。RH(c)阴性:668例,约占43.72%。RH(e)阴性732例,约占47.91%。结论:I临床输血中除行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外,对于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做Rh抗原表型检验,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方法监测54名马拉松赛业余选手(活动组)赛前的动脉血、肘静脉血血气和30名无心肺疾患的术后病人(静息组)全麻拔管前动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比较肘静脉血、中心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结果 84名被测者动脉PO2和PaCO2均正常;肘静脉血PO2均值30.1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 vO2)23%,低于中心静脉PO218%左右。结论混合静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的血气三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无条件监测PvO2时可用中心静脉或肘静脉血气值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白细胞滤除方法对血液质量的影响,选择并建立合适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采血袋与滤器一体的多联采血袋,分别采用直接过滤法、制备后过滤法对采集的全血和制备的悬浮红细胞进行白细胞过滤,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析过滤后血液相关质量指标。结果制备后过滤法可以制备各种血液成分,保障了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8h后直接过滤法适合用于乡镇或路程较远的县城采血、减少滤器堵塞情况。制备后过滤法、6h内直接过滤法与8h后直接过滤法白细胞残留量、血红蛋白含量、过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过滤法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均符合GB18469-2012要求,使血液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Taking the blood press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 E King 《JAMA》1969,209(12):1902-1904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连续多次放血与饥饿相结合的手段制作30只中医血虚证家兔及10头家猪模型,并观察了其正常时、血虚时以及运用补血中药四物汤、生血胶囊,及西药硫酸亚铁治疗复健后、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生血胶囊组全血粘度明显升高。四物汤组其全度在230.0S~(-1)、115.0S~(-1)两切速有明显升高,而且血浆粘度也有明显升高。硫酸亚铁组全血切度在38.4S~(-1)、9.60S~(-1)切速时有有意义。而空白对照组除9.60S~(-1)切速时有显著意义升高外其余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血量对于凝血功能检测中各项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2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市八医院)心胸外科病人标本32例、血液科病人30例及正常健康者标本30例,以血液采集量不足(1.4~1.5mL)为实验组,重抽采血量合格标本(1.8mL)为对照组,运用 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各组样本凝血七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 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运用统计学分析血液采集量对于健康者、心胸外科病人与血液内科病人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 APTT、FDP、D-D 测定值均明显增加,AT-Ⅲ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心胸外科病人则凝血七项检测值均有统计学差异。血液科病人的 PT、Fbg、TT 则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健康组 PT 无差异。结论:血液采集量影响凝血功能的检测。特别是对心胸外科的影响较血液内科病人和正常健康人更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血液对涂层血管支架作用的基本理论。方法①现今运用的不锈钢支架(ss)以新型生物材料氧化钛(Ti-0)涂层;②(Ti-0)通过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的活性氨基偶联将清蛋白和肝素(ALB)再涂层在改性支架的表面;③体外血小板(PL)粘附试验;④动物犬股动脉内植入双涂层(SS+Ti-0+Alb)试验片分别与单涂层(SS+Ti-0)试验片和光祼(SS)试验片作对照。6个月后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粘附的PL的数量和形态。结果体外和体内试验的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吸附和发生形态变化的PL量呈SS+Ti-0+Alb〈SS+Ti-0〈SS。结论纤维蛋白原(FIG)对涂层支架不传出电子,并且与涂层支架表面材料有相近似的界面张力,保证了FIG与PL本身结构正常的构象稳定,在构象正常的FIG内对PL的作用靶位与FIG相互连接的位点不被暴露,不引发凝血。通过预处理使清蛋白与肝素以化学键方法与支架结合,FIG更难被支架吸附,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就诊及健康查体人员168例,采集空腹及餐后2小时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胰岛素及血脂水平比较高胰岛素与正常胰岛素两组血脂、血糖水平。结果高胰岛素组血糖、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岛素组(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影响脂代谢,促进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20.
北京西南地区城市人群血压、血脂、血糖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西南地区城市在职工作人员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分析其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在2008年度于我中心体检的41320人中。随机选取城市在职工作人员10000例,年龄在20~60岁人群为样本。按我国体质指数建议指标,分类出体重正常、超重、肥胖人群;再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统计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率。结果①在10000例受调查者中,超重2831例,占28.31%;肥胖1436例,占14.36%;体重正常5733例,占57.33%。②体重正常5733例,其中高血压636例(11.09%),高血脂536例(9.35%),高血糖278例(4.85%)。③超重2831例,其中高血压745例(26.32%),高血脂628例(22.18%),高血糖349例(12.33%)。④肥胖1436例,其中高血压588例(40.95%),高血脂454例(31.62%),高血糖234例(16.30%)。结论①北京西南地区城市人群中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增高趋势明显:②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率与体重的增加有明显关系.不同年龄的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