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的内涵及其对人体生理状态、病理变化、针灸治疗机制的认识。壮医针灸的主要穴位、针灸手法、临床配穴均以该理论为指导,穴位主要由环穴、络央穴和经验穴组成,并根据其在人体的不同位置分为天部、地部和人部;手法按天、地、人三部分为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并以头痛、痛经和蛇串疮的穴位处方为例,阐述该理论在壮医针灸临床取穴配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壮医腹环穴,是据壮医"以环为穴"的原则进行取穴的一组环穴,是壮医临床常用穴。本文从理论基础、定位、天地人三部归属、主治功效及配穴原则5方面浅析壮医腹环穴。壮医认为,腹环穴位于人体人部,承接人体天、地两部之精华,密布人体龙路、火路,与机体脏腑器官紧密连接,具有疏通三道、通畅两路、调节气血归于平衡的作用,可治疗各科疾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壮医针刺具有简、便、验、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等基本特点,其"以环为穴"的取穴方法和"天圆地方"的配穴组方原则,有鲜明的壮族特色与地域特征,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特点。由于壮族历史无规范文字等原因,壮医针刺依然停留在师徒授受等方式。故试就壮医针刺的实物例证、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天人相应"天圆地方"配穴处方原则、"以环为穴"取穴方法特点及独特针刺手法特点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探讨壮医针刺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是借鉴腧穴热敏化技术,结合壮医对穴位的认识和针灸选穴规律进行探穴,以确定治疗取穴的一种壮医针刺疗法。本文阐述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壮医腧穴热敏化探穴方法、针刺方法以及治疗"发旺"的临床体会,进而指出了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机理是作用于"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疏通瘀滞,调整调节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壮医脐环穴是壮医特有的穴位群,始见于《中国壮医针灸学》,具有调气、解毒、补虚、祛瘀的作用,是壮医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实践证明针刺脐环穴对于治疗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疗效。本文主要从壮医脐环穴的指导理论、取穴方法、针刺手法、针感等方面探究其调气机理,提示壮医脐环穴的调气机理是基于壮医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气血均衡等理论,通过沟通大自然天地人三气与人体内天地人三气,达到内外合一、天人相应、三气同步的阴阳气机均衡状态,从而调气治神,疾病自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总结壮医针灸的疾病谱、适宜病症、优势病种以及壮医针灸临床治疗的选穴用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3月发表的壮医针灸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总结壮医针灸的疾病谱和初步探讨壮医针灸临床治疗的选穴用穴。[结果]经查阅并统计,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98篇,涉及16大类病症系统,共160种病症。壮医针灸的一级适宜病症主要有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头痛、失眠、原发性痛经、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优势病种有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头痛和失眠;临床用穴频次排名前3位的穴位依次是足三里、三阴交和阿是穴。[结论]壮医针灸的疾病谱较广泛,适宜病症范围广,但优势病种相对集中,主要为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神经系统病症;壮医针灸临床治疗的取穴主要遵循补虚、均衡气血、祛毒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壮医针刺的调气方法。方法:对比中医针刺调气方法和壮医脐内环穴针刺及壮医针刺其它调气方法,分析其中异同。结果:中医针刺、壮医脐内环穴调气方法均是建立在气血理论共有基础之上的;但存在多方面不同:首先在指导理论上明显差异;其次,调气理论的建构因素明显不同,壮医针刺调气主要是在较具体的脐部施术,应用全息穴位组合形式,不同于针灸调气建立在因素性基础之上;第三,中医针灸调气方法是适用全身各部腧穴的,而壮医针刺调气除脐环穴外,其余腧穴尚未建立壮医本身的调气理论和调气方法;最后,对肢体躯干部腧穴,壮医针刺调气理论无妨于引入中医针灸的基本因素,脐内环调气方法也可合理引入中医针灸调气的基本因素加以丰富操作。结论:成形的壮医针刺调气方法是脐内环穴针刺调气,具有整体性和全身性的调气作用,对于全身诸腧穴针刺,壮医尚须建立自身的调气理论和调气方法;二者均可合理引入中医针灸调气的基本因素加以丰富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源壮医学天阴阳理论,总结黄瑾明教授的学术成果和经验,对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天阴阳针法的理论和临床特色进行阐释。此针法是以壮医学"三气同步"理论和天阴阳理论为指导,以"三道两路"学说为基础,以调气为法、调神为本,患者调息静息后采用微针浅刺术针刺脐环穴为主以达到调神治本目的的综合性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壮医针刺疗法不同穴位处方及不同针刺顺序对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24例。观察1组选取天、地、人三部穴位,用壮医"8"字环针法针刺;观察2组选取天、地、人三部穴位,按照先上再下、先左再右的顺序;观察3组选取天、地两部穴位,用壮医"8"字环针法针刺;观察4组选取天、地两部穴位,按照先上再下、先左再右的顺序;对照组口服西药地屈孕酮片和谷维素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各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1组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1~4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 8%、70. 8%、62. 5%、50%、58. 3%,观察1组临床疗效优于其余各组(均P 0. 05)。安全性评价,观察1~4组不良反应率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5. 8%,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壮医针刺疗法选取天、地、人三部穴位,按照"8"字环针法的顺序针刺,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取穴处方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分析针刺取穴规律,旨在为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医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9年12月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摘录穴位处方,形成Excel数据库,分析文献中针刺处方特点。结果:现代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攒竹、合谷等;选用最多的特定穴为五腧穴、原穴以及合穴;选取的穴位主要集中在膀胱经、督脉、胃经;配穴上以三部配穴为主,远端配穴及局部取穴也较为重视;Osserman分型下的选穴各有其特点。结论:近代医家治疗重症肌无力多为“三部配穴”,重视“治痿独取阳明”及“调摄阴阳”的理论,可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1.
从天人相应理论看子午流注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裴媛 《光明中医》2016,(13):1875-1877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纪年纪月纪时,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子午流注针法有三大理论基础,即《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理论、经脉气血流注以及针灸的候气逢时,而天人相应理论又贯穿于子午流注针法的始终。现以天人相应理论为出发点,围绕子午流注针法的三大理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因时制宜"作为针灸治疗的关键原则之一,针灸临床中应充分理解"时"的内涵,把握四时、昼夜作用于人体而呈现出的生理、病理上的时间性规律,基于气血阴阳的变化规律及邪正盛衰的进退规律,抓住时机、适时干预。将腧穴的动态性规律与病机病位的变化规律相结合,精准取穴、施术、起针;将时间因素贯穿针灸临床诊疗的全过程,为临证分析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95例.子午流注组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表取穴,根据日、时的天干选择不同经脉的五输穴,于辰巳时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风池、水沟、外关等,随到随时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子午流注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子午流注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和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选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翟丽  文琛 《针刺研究》1989,14(4):431-434
<正>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涉及医学各个学科。对于其发病机理的认识,长期以来也是学说不一,其中“细胞代谢障碍”的学说日益受到重视。多方面的研究表明,细胞在缺血缺氧时出现的能量代谢紊乱是细胞活力减低、坏死和最终各系统及脏器功能衰竭的恶性起步点。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休克实际上是体内各器官细胞的急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壮骨通络汤加味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壮骨通络汤配合推拿按摩穴位放松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拿按揉及穴位放松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壮骨通络汤配合传统拿按揉以及肩井穴放松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刘清国 《中国针灸》2008,28(5):359-364
从腧穴穴理、经穴取穴方法、毫针针刺方法、毫针补泻、临床配穴、论治思想等方面,简要介绍杨甲三教授的针灸学术思想。腧穴的实质是“神气”游行出入,而非“皮肉筋骨”局部形质。深刻理解腧穴本质,对于临床取穴、配穴具有重要意义。针刺补泻是临床取得疗效的核心环节之一,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杨甲三熟读经典,遍习各派,逐渐融会贯通,删繁就简,形成了自己的针刺补泻风格。扬甲三的论治思想概括来说有以下3个特点:其一,体现了专病、专方、专药、专穴的精神;其二,善于针药并用;其三,临证治疗时思路敏捷,方法灵活,善于变通,而不为常法所囿。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颈肩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局部选穴、远部选穴及直接针刺激痛点为主,辨证选穴应用不多,可能与MPS辨证分型尚不完备有关,因而针刺补泻亦无统一标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色针法有:"金钩钓鱼"针法,"董氏奇穴"针刺法,滞针法,阻力针法,排针刺法,管氏特殊针刺法等。亦有根据针刺时间治疗的方法有:根据就诊时间采用灵龟八法开穴,子午流注择时取穴。大多针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个别穴位在针刺时会强调补泻,一些特殊针法操作时会有特殊补泻要求。笔者认为,应针对患者的年龄、体质等进行辨证选穴,并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此外,针刺后留针是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不可小觑,针刺后留针时间从不留针到留针2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等不尽相同。对于针刺激痛点后是否留针、留针多久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探讨提高头针治疗脑血栓偏瘫疗效的针刺及取穴方法。选择经过常用头针疗法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再进步的脑血栓偏瘫患者 1 0 1例 ,随机分治疗组 51例 ,采用毫针直刺头针刺激区上及其附近的疼痛敏感处至骨膜表面后行单向捻转滞针手法治疗 ;对照组 50例 ,用常用头针疗法加体针治疗。经治疗 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6 2 .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3 8% ,P<0 .0 5。从结果表明治疗组的针刺及取穴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头针治疗脑血栓偏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丹  吴霞  肖四旺 《中医药导报》2021,27(2):151-154,159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以"针灸"和"产后尿潴留"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62篇,选用腧穴72个,总频数1 624次。使用频数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中极和关元;腧穴归经依次为任脉、脾经、胃经、膀胱经,未涉及心经、小肠经;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腹部;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和募穴。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极→三阴交"支持度最高,"足三里、关元、中极→三阴交"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可分为两大类。结论: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以三阴交、中极、阴陵泉、足三里和关元为核心穴位组合,重视循经取穴及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