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和CT影像表现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和CT影像表现,并比较二者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从16~45岁之间,平均年龄25岁)均行MRI与CT扫描。所有病例均行自旋回波T1WI、自旋回波或快速自旋回波T2WI及GdDTPA增强T1WI。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和CT影像均可表现为基底池渗出、脑结核瘤,脑积水,脑梗塞等,但MRI尚能观察到脑干、颞叶、视交叉池周围等CT扫描不易显示部位的病变。此外,MRI还能明确显示基底池早期渗出及脑实质异常信号。结论 与CT相比,MRI能进一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准确性及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髓结核MRI影像表现及分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为颅内结核合并脊髓结核的82例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总结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根据是否累及脊髓表面脊膜和脊髓实质,将82例脊髓结核患者MRI影像表现分为脊髓实质型[42例(51.2%)]、脊膜型[36例(43.9%)]和混合型[4例(4.9%)]。其中,脊髓实质型表现为脊髓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强化或环状强化病灶,伴或不伴脊髓水肿,且合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比例[64.3%(27/42)]高于脊膜型[30.6%(11/36)],合并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31.0%(13/42)]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比例[81.0%(34/42)]均低于脊膜型[分别为61.1%(22/36)和97.2%(3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28,P=0.003;χ2=7.127,P=0.008;χ2=5.027,P=0.025);脊膜型表现为软脊膜线样增厚和(或)蛛网膜下腔结核瘤但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HIV感染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与弓形虫脑病患者在不同CD4 + T细胞水平时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HIV感染者中筛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46例,均进行了MRI检查。其中,弓形虫脑病21例(弓形虫组),89个病灶;TBM 25例(TBM组),174个病灶。 从病灶分布、形态、大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特征、周围水肿带程度等指标,评价两组在CD4 + T细胞<15和≥15个/μl水平时的上述MRI指标的差异。结果 弓形虫组、TBM组皮层及皮层下区病灶占所有病灶的比例: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分别为83.0%(44/53)、45.8%(3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203,P=0.000);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分别为77.8%(28/36)、59.8%(61/1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5.076,P=0.079)。 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弓形虫组、TBM组结节状病灶占所有病灶的比率分别为54.7%(29/53)、75.0%(5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629,P=0.018);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两组斑片状、环形病灶占所有病灶的比率分别为88.9%(32/36)、64.7%(66/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560,P=0.006)。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DWI低、高信号病灶比率在弓形虫组分别为41.6%(15/36)、27.8%(10/36),在TBM组分别为7.8%(8/102)、41.2%(42/102),ADC图像低、高信号病灶比率在弓形虫组分别为22.2%(8/36)、41.7%(15/36),在TBM组分别为40.2%(41/102)、9.8%(10/1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WI: χ 2=21.964,P=0.000;ADC: χ 2=18.440,P=0.000)。结论 不同CD4 + T细胞计数水平时,HIV感染并发TBM与弓形虫脑病患者MR扫描在病灶分布、形态、DWI和ADC图像信号特征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37例老年TBM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60~75(66.0±5.0)岁。对其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起病和亚急性起病26例。合并有颅外结核21例,肺部感染、脑梗死、低钠血症各为12例、6例、26例。临床症状体征中,结核中毒症状28例(75.7%),精神异常21例(56.8%),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18例(48.6%),大小便失禁13例(35.1%),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29.7%),病理征阳性9例(24.3%),偏瘫6例(16.2%),截瘫1例(2.7%),脑神经损害5例(13.5%)。37例患者脑脊液检查均显示异常。35例患者行MRI检查均显示异常。1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死亡7例,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老年TBM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呈复杂多样性;磁共振成像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老年TBM的确诊;治疗时,注意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各种MRI表现特点,探讨MRI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MRI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菌学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193例,男113例,女80例,年龄范围5~87岁,平均(47±15.1)岁。分析患者病变部位与数目,观察患者椎体形态、椎间盘、椎旁脓肿、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等变化的MRI征象。 结果 193例脊柱结核患者,共525个椎体受累,其中单独累及腰椎者所占比例最高,为95例(49.2%,95/193),单独累及胸椎者54例(28.0%,54/193);胸腰椎及腰骶椎同时受累者各13例(均占6.7%,13/193),单独累及颈椎者8例(4.1%,8/193),颈胸椎同时受累者4例(2.1%,4/193),单独累及骶椎者、胸腰骶椎和颈腰椎同时受累者各2例(均占1.0%,2/193)。每例患者累及椎体个数为1~9个,其中2个椎体受累患者最多见,共114例(59.1%,114/193)。MRI征象中,椎体形态改变者189例(97.9%,189/193),椎间盘受累172例(89.1%,172/193),182例(94.3%,182/193)可见椎旁脓肿影,硬膜囊及脊髓受压138例(71.5%,138/193),7例(3.6%,7/193)于T2WI可见脊髓异常高信号。 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椎结核的椎体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及椎旁脓肿范围,同时能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和脊髓受累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湖南省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病理学和(或)病原学证实或临床诊断(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免疫学检查结果,以及诊断性抗结核药品治疗有效进行综合诊断)的87例胸膜结核瘤患者。将其中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19例;年龄13~78岁,中位年龄27岁。其中8例胸膜病变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43例经胸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9例为临床诊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结核病相关实验室检查、胸部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及胸部MRI表现特征。结果 60例患者MRI表现为单发病灶47例(78.3%),多发病灶13例(21.7%)。共74个病灶,其中右下肺37个(50.0%)病灶,34个病灶(45.9%)呈类圆形;51个病灶(68.9%)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贴,边缘光滑,病灶基底部胸膜有移行性增厚。60例患者中,13例(21.7%)为未成熟结核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弥散系数(ADC)图像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信号,弥散不受限;增强检查呈斑点状强化或结节状均匀强化。29例(48.3%)为中心凝固性坏死结核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ADC 图像呈混杂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弥散不受限,增强检查呈不均匀结节状强化或环形强化;18例(30.0%)为中心液性坏死结核瘤,T1WI呈低信号,T2WI、ADC图像呈高信号, DWI呈混杂高信号,弥散受限,增强检查呈环形强化。2例(3.3%)可见多个结核瘤灶融合,形成脓肿,破溃至胸膜外脂肪间隙和(或)胸壁,ADC图像呈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弥散受限,增强检查呈环形和分隔样强化。结论 胸膜结核瘤具有一定的MRI表现特征,MRI在判断胸膜结核瘤累及范围及其所处病理阶段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脑炎(两者统称为结脑)的临床疗效,以建立结脑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将我科2005年02月-2008年01月间确诊的64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全身抗结核化疗+口服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二者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体温、颅压、临床症状体征、颅内病灶吸收情况和脑脊液(CSF)等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体温、颅压降至正常,意识恢复时间及CSF中糖、蛋白质、氯化物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O.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颅内病灶吸收情况及并发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结脑疗效确切,有望缩短结脑的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8.
<正>结核病是一个多系统、多器官累及的疾病,最常见于肺结核,也可发生在肺外的其他器官[1]。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占肺外结核的14%~41%[2],其中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占比最高,约为34%~43%[3],以附睾结核及前列腺结核最为常见。尽管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占比较高,且可通过性传播传染给女性[4],但目前对其关注并不多。精囊腺结核可由前列腺、附睾结核或尿路结核引起[5],  相似文献   

9.
82例脑实质结核和肺癌脑转移瘤的MRI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RI,尤其是增强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脑实质结核及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对42例脑实质结核和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行MRI平扫、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和DWI扫描。分析2者MRI表现特点,测量病灶各部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实质ADC值的比值(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42例脑实质结核均为多发性结节,82.56%(374/453)病灶直径<1.0 cm;T1WI增强图像上33.77%(153/453)的病灶呈均匀结节状强化、66.23%(300/453)呈环形强化,环壁厚薄较均匀、内外壁较光滑,约36.42%(165/453)的病灶周围存在不同程度水肿,以轻、中度为主。而32.50%(13/40)的肺癌脑转移瘤呈单发结节,41.01%(57/139)病灶直径<1.0 cm,T1WI增强图像上4.32%(6/139)病灶呈均匀结节状强化、9.35%(13/139)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86.33%(120/139)病灶呈环形强化,仅19.17%(23/120)的瘤壁厚薄较均匀,余表现为壁毛糙或伴壁结节,75.54%(105/139)的病灶周围存在水肿,且以中、重度水肿为主。脑实质结核实性部分、壁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15)×10-3 mm2/s和(1.07±0.20)×10-3mm2/s],均低于肺癌脑转移瘤的实性部分、壁ADC值[分别为(1.10±0.25)×10-3mm2/s和(1.28±0.32)×10-3mm2/s],相应t值分别为3.648、5.051,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强MRI可显示脑实质结核及肺癌脑转移瘤病灶的不同形态特点,DWI和ADC值能反应2种疾病组织微观结构变化,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正>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多系统、多器官累及的疾病,骨关节系统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10%左右,其中50%发生在脊柱[1]。骨质破坏并发脓肿形成是脊柱结核主要的影像表现[2]。表现为椎体骨髓中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十分罕见[3]。笔者收集了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的2例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医者对该罕见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 的临床和脑脊液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并比较1983 年2 月~1997 年12 月收治的53 例结脑和55 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效治疗前的脑脊液(CSF) 结果。结果 9% 的结脑和49% 的隐脑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结脑和隐脑发生视力改变、听力下降、肢体瘫痪的比例分别为3% 和36 % ,2% 和16 % ,19% 和0 ;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5% 和66% ,且隐脑患者多为中、重度水肿。发生脑疝的比例分别为11 % 和29% 。90% 的隐脑和11% 的结脑患者CSF压力>400 mm H2O。36% 的隐脑患者CSF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有升高者大部分为轻度升高,>2 g/L者仅占9% ,而结脑均有蛋白质含量升高,且45% 的患者>2 g/L。结论 患者具有下列特征时考虑隐脑可能性大:起病时以头痛为主而不伴发热,听力损害出现早,中、重度视神经乳头水肿,CSF压力显著升高,蛋白含量正常等。而感染中毒症状突出,CSF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2 g/L时,结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37例、Ⅲ期43例。于研究对象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TBM临床分期和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抗结核治疗2周后,研究对象CD3+、CD4+ T细胞计数和CD4+/CD8+ T细胞比值[分别为(808.27±183.25)×106个/μl、(413.09±134.53)×106个/μl和1.23±0.29]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631.38±150.14)×106个/μl、(366.78±98.03)×106个/μl和0.9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0;t=2.809,P=0.005;t=6.548,P=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Ⅲ期TBM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613.23±140.29)×106个/μl、(342.53±98.36)×106个/μl、0.95±0.18]明显低于Ⅱ期患者[分别为(753.33±153.47)×106个/μl、(399.57±112.26)×106个/μl、1.22±0.21]和Ⅰ期患者[分别为(989.23±194.35)×106个/μl、(501.11±139.25)×106个/μl、1.42±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875、13.372、32.151,P值均为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患者的CD3+、CD4+ 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941.25±204.17)×106个/μl、(487.35±134.25)×106个/μl、1.36±0.31]明显高于病情恶化者[分别为(683.43±155.76)×106个/μl、(389.64±120.38)×106个/μl、1.0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6,P=0.000;t=2.394,P=0.018;t=3.698,P=0.000)。结论: TBM患者抗结核治疗2周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且病情好转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程度好于病情恶化者。TBM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免疫功能受损越严重,对调整治疗方案的需求越高。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脑膜炎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是结核病最严重的类型。随着结核病呈现出高耐药率、并发HIV感染等新的流行特点,给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作者就目前关于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综合治疗方法及其合理应用等结合文献和临床经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致残、致死率最高的结核病,临床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近年来,对于TBM的治疗有较多进展,笔者对TBM的化学治疗、辅助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等领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TBM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16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其中33例通过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结核性脑膜炎分级标准判定为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按照是否接受利奈唑胺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16例接受了含利奈唑胺的化疗方案,设为观察组;17例接受了不含利奈唑胺的常规化疗方案,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体温、格拉斯哥(GCS)评分和脑脊液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利奈唑胺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呈偏态分布时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第7天,观察组平均体温降至(37.83±0.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9±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41);治疗第10天,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36.99±0.51)℃];对照组于治疗第21天时体温恢复正常[(36.93±0.76)℃]。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低;治疗2周后,观察组GCS评分为(13.06±1.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5±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06);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GCS评分达到(14.69±0.60)分,接近15分(GCS评分<15分为意识障碍),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8±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0)。在脑脊液指标变化方面,治疗前观察组脑脊液葡萄糖/同步血糖比值[0.18(0.05,0.52)]和脑脊液蛋白定量[1.34(0.60,7.81)g/L]与对照组[0.28(0.03,0.52)和1.81(0.60,2.53)g/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0,P=0.368;Z=-0.18,P=0.857);治疗4周后,观察组脑脊液葡萄糖/同步血糖比值[0.61(0.17,6.00)]明显高于对照组[0.33(0.06,0.79)],脑脊液蛋白定量[0.87(0.35,5.40)g/L]明显低于对照组[0.97(0.38,3.7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5,P=0.001;Z=-3.17,P=0.002)。结论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使用含利奈唑胺的化疗方案,在控制体温、改善GCS评分和改善脑脊液部分指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十年来发病的变化趋势以便采取有力措施控制该病发生。方法统计每年各市、县结核病防治所登记的已确诊的14周岁以下结脑发病人数,对比研究其变化及主要原因。结果结脑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1982年与1992年发病率分别为9.58/10万与2.17/10万,年递降率13.8%。结论政府重视,改善人民生活,化疗控制传染源,认真接种卡介苗是结脑发病下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严重的结核病类型。近年来,在诊断方面研究者探索了改良抗酸染色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头颅MRI和临床评分系统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在治疗方面着重研究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和高剂量利福平用于改善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可行性,并且发现应用糖皮质激素能降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此外,耐药结核性脑膜炎也成为日益突出的临床问题,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并发中?重度脑积水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证实的老年结脑并发中?重度脑积水35例?结果大脑导水管梗阻占82.9%,基底池粘连占20.0%?脑脊液(CSF)蛋白定量?白蛋白?IgG升高与脑积水有关?结论脑膜纤维蛋白渗出?粘连与老年性脑室变窄是造成脑积水的主要因素?CT与CSF中蛋白指标监测对脑积水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