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治急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型肝炎,古代属于黄疸范畴。病因为湿热。一般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之分。治疗均用清热利湿药。个人体会,清热利湿这类药物可能有抑制病毒、消除炎症、排除黄疸等作用。古代治黄疸型肝炎常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还有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我治黄疸型肝炎是于清热解毒药中加入利湿药。仲景茵陈蒿汤原方以茵陈为主药,用至6两,栀子用14枚,大黄用2两。明代吴又可认为本方当以大黄为主,以茵陈为辅。他说:“黄因小便不利,故用山栀除小肠屈曲之火,瘀热既除,小便自利,当以发黄为标,小便不利为本。至于小便不利,病原不在膀胱,而是胃移热,必当以小便不利为标,胃实为本,是以大黄为专功,山栀次之,茵陈又其次也。”他还认为,如果不用大黄,只用“茵陈五苓”,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吴氏专攻瘟疫,以临床实践来验证  相似文献   

2.
<正> 凡药性寒凉,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一、清热降火药[石膏、知母)二药均能清热降火生津除烦同用于肺胃大热,津伤烦渴之症。然石膏重在清解,肺热实喘多用,清热降火力胜,故可用治胃火头痛牙痛;知母偏于清润,能滋阴润燥滑肠,还可用于肾经阴虚劳热、骨蒸消渴、泻下焦无根之火、二便不利、肺热咳等症。[栀子、竹叶]均有清热降火作用。栀子清热降火,药力较强,常用于热病初期,发热心烦之症,兼可清利小便,又治黄疸血淋,此外,还可凉血解毒,治吐衄下血、疮疡热毒。  相似文献   

3.
白虎汤始见于《伤寒论》治阳明经热盛之候,《温病条辨》多选此方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之候.本方以石膏为主药,《本经》谓其辛寒无毒,大清胃热,兼入手太阳、少阳气分,知母苦寒与石膏之辛寒配伍,相互为用,共奏清热之功。甘草、粳米甘凉为佐,濡润中宫,既撤热,又和  相似文献   

4.
急性黄疸型肝炎为常见肠道传染病之一,属祖国医学“黄疸”范畴,一般按阳黄或阴黄辨治,以阳黄多见。常规治法是清热利湿或温化寒湿,根据湿热偏颇,选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或茵陈术附汤加减化裁。笔者在治黄疸常法中加入一些活血药,疗效十分显著,现总结如下。 黄疸早期使用活血药物,即在清热利湿或温化寒湿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药物,既可祛淤,又可生新。黄疸已成,使用活血药,可以防止病程延长,改善人体微循环和抑制纤维形成,提高免疫力,增加组织细胞的通透性而利于清除肝内胆汁淤滞。……  相似文献   

5.
湿疹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湿疹发病急,表现为掀红赤肿、水疱、糜烂、渗水、痒甚,此为湿热浸淫肌肤,治以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龙胆泻肝丸每服10g,1日2次;若黄水淋漓,除用大量利湿药外,仍需加用清热药;如结黄痂或沿皮糜烂,仍需用祛湿药,但忌用散风药;若仅有红粟,瘙痒,日轻夜重,抓破出血,随结血痂者,此为风热,以清热凉血散风为主。  相似文献   

6.
论述中医分期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认为早期以肝郁脾虚为主,治宜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中期以湿热蕴结为主,治宜清热利湿、软坚化痰;晚期以毒瘀阻络为主,治宜化痰解毒通络、兼顾扶正。  相似文献   

7.
湿疹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湿疹发病急,表现红肿、水疱、糜烂、渗水、痒甚,此为湿热浸淫肌肤,治以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或龙胆泻肝丸每服10g,1日2次;若黄水淋漓,除用大量利湿药外,仍需加用清热药;如结黄痂或沿皮糜烂,仍需用祛湿药,但忌用散风药;若仅有红丘疹,瘙痒,日轻夜重,抓破出血,随结血痂者,此为风热,以清热凉血散风  相似文献   

8.
疮疡是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因而外治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用清热法辨证分型内治 ,在临床实践中悟知清热不可过及以免冰凝肌肤致难腐难敛。既重视火毒为患之外因 ,又不可忽视脏腑机能失调之内因。因而在治疗中应审证求因 ,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医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类别特点。方法检索1965—2016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中医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将数据输入Excel 2007进行分类统计,并归纳总结中医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类别特点。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15篇,方剂230首。用药共涉及20类,其中清热药使用最多(535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151次)、攻毒杀虫止痒药(136次)、补虚药(115次),累计频率为65.20%。清热药中以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使用最多,使用比例分别占清热药的44.11%、30.65%、20.75%。活血化瘀药中以活血调经药、活血止痛药使用最多,使用比例分别占活血化瘀药的47.02%、26.49%。补虚药中以补血药、补气药使用最多,使用比例分别占补虚药的53.04%、31.30%。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外治法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毒杀虫止痒、补虚润燥为原则,用药以清热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0.
<正>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共记载方剂三百余首,其中大部分用药精炼,配伍谨严,疗效卓著,本文就张仲景药物配伍法则作初步探讨。寒凉药与温热药的相互结合疗寒以热、疗热以寒,这是一般的用药规律。张仲景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常把寒凉药与温热药相伍于一方。1.针对寒热错杂的病情:如治上热下寒的黄连汤,既用黄连泄胸中之热,又用干姜、桂枝祛胃中之寒。治寒热互结成痞的半夏泻心汤,既用黄芩、黄连以泄热,又用干姜、半夏以散寒。它如乌梅丸之用黄连、黄柏配川椒、  相似文献   

11.
总结黄峰教授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黄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常为虚实夹杂之态,即正气不足致虚,实则为湿、热、瘀、毒之邪。注重清热解毒化湿以保肝降酶,活血化瘀通络以抗纤维化,补肾疏肝健脾以增强免疫力,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2.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任顺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用药特色及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任顺平专家门诊就诊的CAG患者70例,共计76张处方,使用81味中药,涉及17种中药类别,总计用药1282频次,使用频数法分析其临床使用的药物和功效类别。结果:70例患者共用药物81种,其频数统计提示,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由高到低依次是党参、白术、茯苓、柴胡、陈皮、姜半夏、紫苏梗、丹参、黄芩、神曲。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析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结论:任顺平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益气健脾化湿、疏肝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清热等为治疗大法,高频药物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并随证酌情加用消食药、温中药、收敛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3月21日杨教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50张处方,采用频数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50张处方涉及57味中药,合计用药频次646次,使用频次>30次的分别为黄芪、贯众、金银花、苦杏仁、百合、麻黄、茯苓、瓜蒌;四气中以寒性多见;五味位居前3位的是甘、苦、辛;归经位居前3位的是肺经、胃经、脾经;功效位居前3位的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结论: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冠肺炎寒温并用、甘苦兼施,以治肺为主,注重固护脾胃,将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协同配伍,以扶正解毒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疾病特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总结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辨证与治疗思路。方法:通过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证型、病机、治法等多方面对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典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纳入的1 915例慢性肝病医案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多,占43.1%;临证中所见慢性肝病病机以湿热瘀毒互结、肝脾失调为主,分别占19.7%,10.6%;证型分类以热毒内结证、肝胆湿热证最为常见,分别占22.6%,19%;治法以调肝运脾、清热化湿最为常见,分别占12.2%,8.2%。结论:金实教授临床辨证慢性肝病以热毒内结、肝胆湿热证为主,重视湿热瘀毒互结的病理因素,治法以调肝运脾为主,辅以清热、化湿、解毒、化瘀等,可归纳为"清、疏、运、化、补"。  相似文献   

16.
罗凌介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肝病,提出"肝脾同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学术思想,制定"疏肝健脾法"为具体治法,根据经验方"慢迁肝方"灵活加减组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肝胆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多发病。刘燕池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他认为肝胆病与情志密切有关,表现为气机的调达、血液的贮藏和胆汁疏泄功能的异常,因此组方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为主,方剂主要是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和温胆汤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金钱草、鸡内金、黄芩、白芍、丹参、柴胡、海金沙、三七粉、赤芍。肝胆疾病的初期以祛邪为主,后期则辅助滋阴养血柔肝药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现代名老中医及临床专家临床应用桑叶经验的总结,发现桑叶的临床常用剂量为3~60 g,总体来看,小剂量(3~15 g)多用于疏风散热以治疗发热、咳嗽、咽痛等肺系、官窍疾病(上焦病),大剂量(15~60 g)多用于平肝、止汗、降血糖等中下焦杂病的治疗。个别案例因医家经验的差异而有所出入;桑叶除具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外,尚可凉血、止汗、止崩。可用于咳嗽、发热、咽痛、自汗、盗汗、崩漏、糖尿病、肥胖、结膜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且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其所配药物及所用剂量均有所不同。桑叶在用于治疗肺系、官窍疾病时,多同连翘、薄荷、菊花、桔梗等辛凉轻清之品相配;用于治疗肝系疾病时,多同菊花、天麻、女贞子、墨旱莲等滋阴熄风之品相配;用于降糖时,多同黄连、知母、赤芍等苦寒之品相配;用于止汗时,多同五味子、黄芪、麦冬等固表敛汗之品相配。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头身疼痛、胸闷或呼吸急促、纳差、咽痛、畏寒、腹泻、恶心或呕吐为主,无恶寒,病机与《伤寒论》所述之外感表邪,内热伤津证病机类似,属温病中“温疫”范畴。六经辨证中,COVID-19初期,患者外受温邪,津伤内热,在采用辛散解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滋阴清热药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轻疏表邪,和解少阳;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不下、腹泻等太阴脾虚湿盛证,兼有头身疼痛等太阳表证时,则考虑太阴病里虚夹表证,应以温润脾阳,健脾利湿为治则,根据表里偏重对证施治;患者出现下利、吐、哕,甚至反复发热,并四肢厥冷时,病机为里虚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顾护人体正气。患者出现精神极度衰惫的昏迷状态时,无论寒化证还是热化证,均为六经中最危重的阶段,应扶阳、育阴,寒化证扶阳时宜温补,热化证育阴时宜清里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COVID-19初期为卫分证候,邪在表,在上焦,病位在肺,宜用清疏宣化肺卫之剂;若余邪未及时祛除或病邪直入气分,病位在上焦或中焦,宜用清肺降气化痰、辛开理气利湿之品;气分热盛阶段,在辨脏腑病变同时,结合疾病阶段性需要,给予清热生津养阴、开窍凉血熄风之品;若出现阴竭阳脱的下焦病证,病位在肾,在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滋阴育阳类药物。COVID-19早期,结合三阳经证、卫分证、气分证早期及上焦、中焦早期病证进行辨治;COVID-19危重期,结合少阴经证,营血分证及下焦病证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20.
白金钊  贾立群  陈冬梅  刘闰平 《中草药》2023,54(24):8228-8240
胆管癌是由胆汁淤积、胆管结石、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炎等前置病变恶化发展而来的重大疾病。通过对临床诊疗中常见的5种胆管癌中医证型进行总结,分析各证型胆管癌的临床常用方药。通过频次与用药规律分析,筛选出关键中药,并根据其功效归纳为疏肝健脾、清热祛湿与其他功效中药,并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梳理胆管癌辨证论治的用药规律,为胆管癌临床诊疗和抗胆管癌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