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张怀亮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关键要把握该病的特征,辨证施治,使正气得以速复,肌力增强,脾、肝、肾的亏虚得以充盈,同时注重通过心理辅导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加速康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容易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按照Osserman分型法可以分为眼肌型、轻度全身型、中度全身型、重症全身性和迟发重症型[1].在中医学中,重症肌无力属"痿病"的范畴[2].本病病程长,常因感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反复发作.多数患者长期在门诊诊治,当病情加重发生危象时,呼吸困难乃至衰竭是其主要致死原因[3].  相似文献   

3.
周正国 《吉林中医药》2020,40(6):751-753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铁教授根据自己多年对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认为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不应拘泥于一脏一腑的单一治疗,要遵循"五行相生、效药相循"理论,注重五脏相生及药物相互兼顾,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神经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以抗乙酰胆碱酯酶、免疫治疗为主,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重症肌无力发病不限年龄,男女老幼皆可发病,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文章从病位病性、辨证论治、病案等方面阐述总结了陈卫银教授中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6.
邓铁涛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升海  田惠民 《陕西中医》2000,21(12):559-560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全国首届老中医专家高级讲习班,于1999年金秋九月在北国春城(长春)开办,笔者有幸参加。聆听当代最著名的老中医药专家的教诲,拜读他们用数十年心血结晶所撰写的论文,这些独具特色的中医理论,难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指导我们今后的医疗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为了传播祖国医学之瑰宝,继承发扬中医学术之精华,我们将学习班资料加以整理,借助《陕西中医》之贵刊发表,相信对于我省、及至全国的中医同道,在探求辨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定会倍受启迪。1 中医理…  相似文献   

7.
尚尔寿教授诊治重症肌无力经验摭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少云 《中医药学刊》2001,19(4):306-306
  相似文献   

8.
杨文辉教授擅长针灸疗法配合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重症肌无力.提出“头部CT定位围针”治疗脑梗塞、痴呆;治疗重症肌无力取穴以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及调补脾、肝、肾的相应背俞穴为主,配合“阳脉之海”的督脉经穴和邻近督脉、脊髓的华佗夹脊穴,再辨证选取相关的穴位,以灸为主,针灸并用,补虚泻实,疏通经脉;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原则是滋补肝肾,育阴息风,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穴位为主,配合震颤区、运动区进针,手法采用补阴泻阳,往往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尚尔寿 ,生于 192 4年。出身于五代世医之家。自幼随父学医 ,194 8年通过中医师资格考试。解放后 ,就读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西医 5年 ,毕业后在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 ,任吉林省中医学会常务委员、长春市中医学会会长。 1985年奉调入京 ,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交流中心学术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为我国 5 0 0名名老中医之一 ,担任学术继承人的带教工作 ,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尤擅长内科 ,在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肝病等疑难病方面 ,经验丰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时针灸疗法的疗效。[方法]针灸的穴位有足三里、曲池、阳白、风池、外关等,中药用扶元益肌胶囊,其所包含的成分有当归、川芎、黄芪、丹参、红花等,按病情系统治疗,辨证施治。根据是否用针灸疗法,将10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以临床治愈率和治疗疗程作为观察标准。[结果]治疗组50例治愈4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0%。[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邓铁涛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2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小斌  李辉 《新中医》2001,33(10):16-17
例1:陈某,男,21岁,2001年2月28日入院。患者因四肢无力半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于2月23日入住广州某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危象。经气管插管、插胃管,西药予以抗胆碱酯酶药、激素、抗生素、白蛋白等治疗,病情无起色转入我院。会诊症见:急性重病容,颈软头倾,眼睑下垂,轻度突眼,四肢无力,卧床不起,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发声不出,口唇颤动,口角流涎,腹泻便溏,每天5-7次,苔黄腻,脉浮数。检查:T38℃,P90/分,R23次/分,BP14.6/10kPa,HR90次/分,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肌肉突触传递障碍的疾病。一旦发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把胆碱酯酶抑制剂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线药物;其次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长期应用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和药物依赖性。应用传统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已成为临床治疗该病的新探索,但中医治疗同样存在见效慢这样明显的劣势。如何更好的治疗此病已成为各临床医师的共同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大家共同探索并可能被认可的一种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邓铁涛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老对重症肌无力、冠心病、高血压、中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邓老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用方有独到之处,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重症肌无力的产生多源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因此,治疗上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立法,选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平教授致力针灸的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受到广大患者的称赞。现将李老师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MG)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趋向于自身免疫学说,认为本病是由内在遗传基因和感染外界病毒时邪,导致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而造成。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为"痿证"、"上胞下垂"、"睑废"等范畴。现将李家庚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一则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认为 ,重症肌无力 (m 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 (NMJ)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自身致敏和破坏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和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胸腺是激活和维持 MG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 ,而补体的参与更使疾病的发生成为可能 ,某些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与 MG发病密切相关 ,可以说该病是人类疾病中研究得最清楚 ,最具代表性的自身免疫疾病。中医历代文献中并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个病名的记载 ,对其症状也没有完备系统的描述。而中医所言之“痿证”,…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对重症肌无力(MG)有所论述,《素问·痿论》对痿证的治疗原则提出:“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近年来中医界学者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作了大量的研究与观察,现就其中的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做一总结归纳。1针法灸法冯起国[1]等选取阳白透刺鱼腰、攒竹、丝竹空,行捻转补法3分钟,留针10分钟;针刺足三里、申脉,其中申脉穴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穴用提插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艾炷灸脾俞、肾俞、三阴交,每穴各灸3壮,治疗47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30日,每日1次,治愈32例,好转11例,…  相似文献   

18.
张静生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生是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师通过几十年对中医理论的不断研究探讨和临证悉心观察,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19.
裘昌林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6):238-239
吾师裘昌林主任医师为浙江省省级名老中医,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重症肌无力一病,潜心研究,取得了独特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顽固性的难治性疾病,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肾”密切相关,而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导致肢体筋脉失养。因此本病多从虚论治,治疗以补益为主。况时祥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重视其病因病机,以及诱发加重的外部因素,尤其强调近远期目标的树立和不同的调治方法,他认为本病虽然以脾肾亏虚为主。但湿浊毒邪的化调应该贯穿其中,久虚不甚补益,久病必而入络,在病情的演化过程中重视实邪的调治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对于药物的特殊用法和特色药对的甄选也显示了他遣方用药的特点。纵观本病,为内在脏腑病变和失调的结果,治疗上应该三因制宜。他以脾肾双补、化浊解毒为法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