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二维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90.4%高于超声心动图76.2%(X^2=4.63,P〈0.05),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中,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88.9%明显高于心电图62.2%(X^2=8.66,P〈0.01)。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肌梗死部位与心电图出现Q波的导联基本一致,但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左室功能方面优于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声像图特点,为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8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患者室壁运动改变,确定梗死部位和范围大小,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并发症心肌梗死及并发症的诊断符合率,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参考方法,分析二者对梗死部位的诊断结果一致性。结果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为93.2%,对其并发症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超声心动图的声像改变对正确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63例超声心动图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对63例在发病3 h后至3 d内已诊断为AMI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各部心肌收缩活动情况判断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并做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结果:63例AMI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心肌收缩活动正常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者3例,心肌收缩活动减弱者28例为下壁19例、局部前壁7例、侧后壁2例,心肌收缩活动消失者32例均为广泛前壁,其中矛盾运动者3例为室壁瘤形成,这与心电图结果比较,除心肌收缩活动正常者为心内膜下AMI外,其余结果均一致;63例AMI患者LVEF为31~75%,平均为41.20±16.58%;另有室间隔穿孔2例,乳头肌断裂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评价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以及心功能状况,又能及时发现AMI的某些并发症,可做为AMI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魏海东 《临床医学》2006,26(4):49-50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定位心肌梗死区,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对90例患者的心电图(ECG)定位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定位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可相互印证,互相补充。ECG所示梗死部位与2DE出现运动异常的室壁节段基本一致,符合率约78.9%。其中后壁心肌梗死2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30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例。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高于心电图诊断,并且可以弥补心电图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2月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动图检查。对比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动图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检出情况。结果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急性心肌梗死检出率为91.18%,显著高于心动图的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并发症检出率为11.76%,明显高于心动图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具有较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李倩 《临床医学》2022,(11):77-79
目的 比较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应用于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并发症检出率变化。结果 本研究90例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出阳性69例、阴性21例,经常规心电图诊断出阳性58例、阴性16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出阳性68例、阴性20例;超声心动图灵敏度为98.55%(68/69)、准确度为97.78%(88/90),较常规心电图84.06%(58/69)、82.22%(74/90)高,且超声心动图漏诊率为1.45%(1/69),常规心电图为15.94%(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并发症检出率为98.53%(67/68),常规心电图为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比较,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和并发症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时间段至我院就诊的9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以无差异分类方式将其分为心电组(共48例,采用12导联心电图诊断)和心动组(共48例,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两组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此为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心动组诊断准确率93.75%明显高于心电组79.17%(P<0.05)。心动组心肌梗死部分定位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心电组,并发症检出率18.75%明显高于心电组2.08%(P<0.05)。结论:与心电图诊断相比,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优势更明显,疾病诊断率高,且更易检查出并发症,临床价值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心梗患者经左心室造影或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并发室间隔穿孔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超声心动图均可清楚显示1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部位、形态、大小、穿孔数目、分流量及房室瓣的反流.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具有特异性,且简便、准确,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查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16例(42.1%),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13例(39.4%),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查诊断急性肺栓塞34例(89.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直接、快速、无创及更加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耿爱群 《临床医学》2020,40(6):71-7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心电图检查,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最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心电图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的检出率。结果 98例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诊断为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的检出率(88. 78%,87/98)高于心电图检查(72. 45%,7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便捷无创的特点,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的初步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1例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NO-AMI)3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35例,同期选择3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H-FABP的表达水平,观察H-FABP、cTnI和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0-3h内和0-6h内AMI组H-FABP水平表达(38.14±24.18)ng/mL和(73.35±56.73)ng/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优于cTnI和CK-MB,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1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救治成功率为76.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入院时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因AMI收住的3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死组(45例)与存活组(31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心血管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陈旧性MI病史、脑卒中病史、肾功能不全、贫血、首发症状呼吸困难、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血清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红蛋白减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峰值水平与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陈旧性MI病史,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eGFR水平是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及陈旧性MI病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入院时eGFR水平是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心肌存在灌注缺损、拟择期行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9例,2组介入治疗术后分别通过大腔导管于梗死相关血管内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3个月行24h动态心电图、静息心脏超声心动图及99mTeSPECT检查进行疗效及风险评价。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3个月时均较术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相对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Pro—uk组(n=43)和尿激酶(UK)组(n=25)。其中Pro—uk 50mg组22例、Pro-uk 60mg组21例。观察主要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在溶栓后90min进行冠状动脉造影,Pro—uk组总的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TIMI2级+TIMI3级)为76.7%,明显高于UK组52.2%(P〈0.05),其中Pro—uk50mg为77.3%(17/22),60mg为76.2%(16/21)。Pro—uk组轻度出血并发症显著低于UK组(P〈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早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时应用Pro—uk50-60mg进行静脉溶栓成功率高,使用安全,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急诊收治的106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54例(A组)、经股动脉组52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A,B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4%;96.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明显低于B组(13.46%)。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AMI临床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是一种更为可行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洽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溶栓剂的易化PCI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溶栓剂的易化PCI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组溶栓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术后7d发生再梗死,其中1例在再次干预后死亡,治疗组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TIMI计帧数、90 min ST段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费用)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朝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1):2013-2015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lO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45例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设为观察组,其余45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最终确定为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酶活性、心肌蛋白及同工酶电泳检查。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l(cTnI)和肌红蛋白(MYO),记录CK、CK—MB、cTnI和MYO等含量,比较观察组患者心肌标志物不同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K、CK—MB、cTnI及MYO含量升高明显,其中CK、MYO含量升高最为显著(P〈0.05)。CK、CK—MB在发病3-6h后快速升高,均于24h左右达高峰,经治疗3-5天后恢复;cTnI前24h与CK—MB同步,但在血中维持时间较长;MYO在发病后12h发生异常,12h内达到峰值(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检出率,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CAA)的并发症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诊断、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的38例川崎病合并CA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共检出79处CAA。其中17例24处(30%)瘤腔内并发血栓;5例(13%)发生冠脉狭窄,1例因侧支循环形成无明显症状;5例(13%)发生心肌梗死,4例死亡;2例(5%)因巨大CAA破裂猝死;7例(18%)CAA瘤壁钙化。本组共7例死亡,占18%,死亡时间均为90年代初,3例因急性期为不完全川崎病未识别故而未做系统治疗。结论川崎病合并CAA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冠脉狭窄、心肌梗死、巨大CAA破裂及心源性猝死等。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治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结合穴位贴压解决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结合穴位贴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以及排便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大便性状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排便后半小时内均无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中药敷脐结合穴位贴压能有效调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胃肠功能,有效解决患者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