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前庭功能检查在眩晕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前庭功能检查在眩晕患者病变部位中的价值。方法 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在我院检查的1400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温度试验得出前庭中枢病变464例,末梢病变530例。结论 前庭功能检查对眩晕患者能确定前庭是否异常(检出率71.0%);人体姿态图结合温度试验可判断迷路病变的侧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量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的正常参考值和常见疾病的参数值,探讨各检测参数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正常人120例.梅尼埃病患者21例,双側外周前庭病变2例,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受损15例,中枢病变10例,全部完成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结果 年龄大者的定标平均时间长.相位值随频率升高而降低,增益随频率升高而变大,低频相位值重复性好.梅尼埃病患者中7例在间歇期都正常,14例发作末期的患者均有异常,11例相位异常,3例增益异常,10例有不对称,8例患者合并2项指标的异常,不对称的患者均有自发性眼震.单侧急性前庭功能受损患者出现相位异常的11例;增益降低10例,见于0.08 Hz以上频段;不对称的有6例,其中5例有自发性眼震.双侧前庭功能受损的患者增益显著降低.中枢损伤10例中相位异常7例,低增益2例,不对称有4例,不对称者均无自发性眼震.结论 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的正常参考值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相位是其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站立海绵垫干扰直立人体本体觉,探讨该方法的临床检查测试——感觉整合和平衡的临床改良测试(mCTSIB)在眩晕患者姿势平衡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对62例前庭末梢病变和44例前庭中枢病变患者进行mCTSIB。共进行4种条件下的测试,T1:睁眼站立于坚硬平板;T2:闭眼站立于坚硬平板;T3:睁眼站立于海绵垫;T4:闭眼站立于海绵垫。每种条件下睁眼和闭眼各站立30s。记录测试中身体倾倒情况,比较患者的mCTSIB和视频眼震图仪(VNG)结果。结果:在前庭末梢病变患者中,mCTSIB的异常率是45.16%(28/62),与VNG的一致率为67.74%(42/62);在前庭中枢病变患者中,mCTSIB的异常率是27.27%(12/44),与VNG的一致率为81.82%(36/44);在所有患者中,mCTSIB的异常率是37.74%(40/106),与VNG的一致率为73.58%(78/106)。以倾倒为参数分析其在前庭末梢和前庭中枢病变患者中出现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5,P〉0.05)。结论:mCTSIB简便易行,虽不能作为鉴别前庭末梢和前庭中枢病变的方法,但适宜于眩晕患者应用感觉信息维持平衡能力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前庭系统和视系统的合作使视靶成像于中央凹。病理情况时反射性眼动和视系统可能互相冲突。视-前庭间缺乏联系影响暗处和亮处之间前庭性眼震强度的减弱,其程度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而改变。通常以视固定指数的百分率表示。视抑制失败提示颅后窝病变,可能是苔状纤维至绒球的输入有缺陷,造成前庭动眼反射对视刺激不敏感。本文测定10例小脑疾患视觉抑制温度性眼震的能力并与跟踪增益和叠加扫视数联系起来,分析前庭增益——椅速除眼速的商,进而描述一种眼-动模型以助理解这些问题。结果:(1)温度性眼震,10例中6例视抑制减弱,有的得负值。(2)平滑跟踪,10例中4例增益明显减低,叠加扫视数增加。(3)前庭性眼震,6例前庭增益增高但与平滑跟踪增益无关。  相似文献   

5.
低频正弦谐波加速试验对前庭重振的观察(摘要)谷京城,殷善开,张德军,李冬梅,孙连玉,马元达在前庭病变的定位诊断中,应用不同强度的冷水刺激做前庭重振(VR)与前庭减振(VD)的试验已有报道,认为VR多见于末稍前庭病变,VD多见于中枢病变。我院行低频正弦...  相似文献   

6.
<正>Burn眼震是一种较少见的前庭性眼震,出现Burn眼震提示前庭中枢结构和前庭功能联合受损。近期收治1例眩晕同时伴有Burn眼震的患者,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因"进行性行走不稳2年,头晕20天"收入住院。既往病史无特殊记载。一般内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眩晕专科查体:Burn眼震;凝视眼震阳性;视跟踪欠平滑;水平扫视为欠冲;水平头脉  相似文献   

7.
Rubin(1975)总结17年的经验认为电眼震图能解释三个问题:(1)前庭功能是否正常;(2)不止常时是中枢还是末梢有问题;(3)问题在左侧还是右侧。但是1981年Salman对这种常规的临床检查提出疑议。本文用光电眼震描记术及Torok单温鉴别热试验(monothermal differential calori(?)test)检查了200例眩晕病人的前庭功能,结果正常与不正常还是有意义的,不正常者表示有器质性病变,而且90%以上还能给病变准确定位。检查常规是凡诉眩晕的患者,先做纯音测听和语言测听,然后进行前庭功能试验。前庭功能试验是采用光电眼震仪,检查项目包括:①定标,②正弦跟踪试验,③视动眼震,④自发眼震,⑤Wodak过指试验,⑥Torok单温鉴别热试验;⑦位置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评估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科就诊外周性眩晕者(外周组)38例、中枢性眩晕(中枢组)38例,及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vHIT检测获得各组3对半规管平面前庭眼反射(VOR)增益值和相应不对称值均值,计算vHIT异常比率、增益值不对称比阳性率及代偿性扫视阳性率。结果 (1)外周组患侧VOR增益值小于对照组和中枢组(均P0.01),而中枢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外周组3个增益不对称值均高于对照组和中枢组(P=0.000)。中枢组水平增益不对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增益不对称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3)外周组vHIT异常比率、增益值不对称比阳性率及代偿性扫视阳性率均高于中枢组[36(94.74)vs 28(73.68);33(86.84)vs 13(34.21);29(76.32)vs 8(21.05);χ2=6.333、22.029、23.227,P=0.012、0.000、0.000]。结论vHIT通过VOR增益值、增益不对称值、vHIT异常比率、增益值不对称比阳性率及代偿性扫视阳性率评估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有先天性眼震的眩晕症患者通过眼震视图诊断前庭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通过VNG记录知觉缺陷型先天性眼震及运动缺陷型先天性眼震患者自发性眼震、静态位置性眼震、变位性眼震,扫视试验、视动性眼震、平稳跟踪试验、温度试验及其固视抑制试验,分析其VNG各测试项目特点。结果 1对于方向及慢相角速度恒定的先天性眼震,其扫视试验及平稳跟踪试验结果为:扫视及跟踪曲线与视靶曲线吻合良好,仅在扫视及跟踪曲线上叠加恒定的细小眼震波,向低视力侧扫视时欠冲,0.4Hz平稳跟踪试验可见Ⅲ型曲线;2对于恒定的水平型先天眼震(CN),温度试验及其固视抑制可不受干扰;3CN对BPPV的测试结果干扰较大,曲线杂乱无法分析。结论先天性眼震非VNG检查的绝对禁忌症,对于方向及慢相角速度恒定的水平型CN,扫视试验、平滑跟踪、温度试验及其固视抑制依然可用于对眩晕症病变部位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VM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庭功能相关检查,包括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并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对VM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及预防,并以视觉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VM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VM组患者冷热试验异常15例(37.5%),摇头试验异常13例(32.5%),前庭自旋转异常10例(25%),其中32例(80%)患者至少一项前庭功能试验结果异常;对照组冷热试验异常2例(5%),摇头试验异常1例(2.5%),前庭自旋转异常1例(2.5%);VM组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患者用药后头痛、头晕的VAS评均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80%VM患者出现前庭功能异常,前庭外周功能及前庭中枢功能均有损害,前庭低频功能损伤较高频功能受损多见;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VM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眼动功能定量分析在前庭疾病中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动功能定量分析检查在鉴别不同类型前庭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本文收集181例眼动功能定量分析资料,其中正常组40例,突发性聋组46例,药物中毒性眩晕组26例,梅尼埃病组48例,听神经瘤组21例,分别进行扫视、跟随及视动试验定量分析检查.结果周围性前庭病变各项检查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听神经瘤组扫视试验潜伏期延长,达246ms+66ms,较正常组190ms+25ms明显延长,跟随试验各项指标均示异常,视动性检查最大慢相速度及平均慢相速度减慢,分别为18.4°/s±6.4°/s和16.0°/s±6.0°/s,较正常组22.6°/s±8.8°/s和20.3°/s±8.7°/s减慢.结论提示眼动功能定量分析检查对鉴别前庭周围性和中枢性病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视频眼震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以眩晕为主诉的VBTIV患者行系列化眼震电图检查,并以2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BTIV组有自发性眼震1例。视眼动系统检查28例(73.7%)出现1项或多项异常,表现为扫视试验26例异常(68.4%);视跟踪试验Ⅲ型改变13例、Ⅳ型改变3例,共16例异常(42.1%);视动眼震减弱或节律、振幅不规则,双侧不对称17例(44.7%),未出现凝视眼震。引出异常位置性眼震29例(76.3%),位置性眼震强度(4.08±3.18)°/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5例变位试验出现眼震。温度试验一侧或双侧反应低下19例(50.0%),出现优势偏向者6例(15.9%),5例出现固视抑制失败。患者慢相速度之和的人数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有所不同。结论:VBTIV功能改变既累及前庭中枢,又累及前庭外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异常率达92%(35/38),对VBTIV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探寻该疾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7例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冷热试验(caloric test)、摇头试验(head-shaking nystagmus,HNS)、速度阶梯试验及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检查,对两组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及速度阶梯试验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对100dB的短音刺激情况下cVEMP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VM患者中,有11例(29.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4例(37.8%)出现摇头试验异常,7例(18.9%)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3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2例(6.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例(3.3%)出现摇头试验异常,无患者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总体而言,28例(76%)VM患者至少在一个水平半规管功能试验中出现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摇头试验,其次是冷热试验和速度阶梯试验。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cVEMP异常率(21.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6%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被发现存在前庭功能异常,在冷热试验的基础上加用摇头试验和旋转试验,可以提高VM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显示的cVEMP结果,反映了球囊功能的异常及VM患者在球囊-颈反射通路上有所损害。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糖尿病对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描记法,分析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特点。根据病程分 组,A组:糖尿病病程≤5年者;B组:糖尿病病程5~10年者;C组:糖尿病病程>10年者。3个组间进行前庭中枢和外周功能比较。结果 ①前庭功能异常97例(80.8%),其中前庭外周功能异常64例(66.0%),前庭中枢功能异常16例(16.5%),外周合并前庭中枢功能异常17例(17.5%)。②不同病程组间比较:前庭中枢功能异常在不同病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7)。结论 研究提示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视跟踪、视动性眼动异常反应发生率同步增高。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用跟震电图测试仪进行自发性眼震试验、位置试验、摇头试验、转颈试验、温度试验和视眼动系统检查(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对上述各项试验数据进行相应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前庭功能异常为68.4%,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72,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眩晕症状与前庭功能减退有一定关系,且多为外周性眩晕,眼震电图可提供客观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6.
方波急跳(square wave jerk简称S WJ)是快速、来回扫视运动,形成距形波。有不同的振幅、频率和宽度,无慢相。多数作者认为如睁眼能记录到S WJ是一种病理体征,由固视不稳定引起,提示中枢性(通常为小脑)损害,即正常受小脑控制的脑干扫视发生系统失控所致。但在前庭实验中SWJ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令在睁眼固视情况下出现这种眼震波也不一定伴随中枢病变。本文研究SWJ频率、特征和意义。对429例眩晕和不稳感病人的眼震电图进行了复习。确定变温反应结果以慢相速度计算:C P值≥20%,DP值≥30%。单侧管麻痹及/或典型阵发性眼震(有潜伏期、疲劳及眩晕者)为外周性前庭系病变。有垂直性眼震(睁眼)及/或视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面对日益增加的眩晕患者量,效率成为前庭功能检查选择的重要考量。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自发眼震+变位试验+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 HST)+视频头脉冲检查(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这种新的前庭速查方法作为前庭功能筛查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2名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到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专科门诊就诊且有单独明确诊断的患者,整理其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包括自发眼震、体位试验、HST、前庭双温检查和vHIT(增益和扫视波记为两个参数)。通过雷达图和树状图可视化检查异常率。结果通过比较不同功能检查异常率,可知vHIT增益值在不同疾病间异常率的变化不明显。新速查方法中vHIT的异常率仅考虑扫视波是否出现,新速查方法异常率整体优于前庭双温,主要表现为BPPV(100%vs.49%),VN(87%vs. 76%), MD(81%vs. 59%),VM(45%vs. 36%)。通过优化分类的比较,新速查方法的异常率为72%,再进一步进行温度试验的结果(+/-)分别为35%与27%,而在新速查方法阴性筛查后再行双温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眩晕门诊就诊的8例前庭下神经炎患者资料,综合病史、查体、听力学、影像学、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检查结果 ,给予明确诊断。结果 8例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均符合前庭神经炎表现,纯音听力测试及冷热试验结果 均正常,颅脑CT或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病变。VEMP8例均异常,其中6例一侧不能引出,2例一侧振幅低下。结论前庭下神经炎属于前庭神经炎的一个亚型,临床特征为病变单纯累及前庭下神经,VEMP检查可辅助诊断。对临床怀疑前庭神经炎患者应常规行VEMP检查,以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系列眼震电图检查研究视跟踪系统损害的眼震电图表现。总结出在枕中脑径路上的任何部位病变都会出现跟踪试验异常和视动反应明显不对称。而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同,定标试验自发性及位置性眼震检查、凝视试验,冷热水试验均有不同的结果。讨论了与眼球运动异常有关的中枢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眼震电图(ENG)凝视试验可获更多信息,有助于区别前庭中枢和末梢病变。一般依靠水平导诊断疾病,垂直导不被重视仅用于鉴别水平导程上叠加的眨眼波。在全暗室瞬眼测试或观察眼睑可排除眨眼波,仍可能掩盖垂直眼震。下面报告一病例来证实此观点。24岁女病人因咽痛就诊后出现眩晕,不能除外急性迷路炎。用Tracoustic RN 260行常规E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