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医院管理》2016,(6):77-80
目的对医院门诊自助挂号系统患者挂号情况进行统计,比对人工窗口挂号系统,找出自助机应用过程需改进之处,提出思考和建议,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全院门诊挂号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自助挂号机挂号数占门诊挂号总数的9.3%,且呈上升趋势。平均年龄低于人工挂号窗口(35.07岁),利用自助挂号机缴费的就诊者比例偏低,只有4.78%,持有医保卡的患者占了自助挂号机使用者的多数,达到87.6%,高出人工窗口挂号的医保22.8个百分点。结论加强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信息匹配系统,安排人员协助挂号,做好影像宣传,改进支付方式及退款流程,合理分布自助挂号机,多方式检索就诊科室,让自助挂号机更好地为就诊者服务。  相似文献   

2.
整数规划在挂号窗口排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挂号窗口进行排班。方法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对挂号窗口的设置进行决策。结果使用Excel软件中的加载宏Solver求解整数规划模型,得出在各时间段、各轮班挂号窗口具体的设置数量。结论运用管理科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辅助决策,对实际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树立医院对外窗口新形象,提高病人满意率。措施调整人员结构;转化服务观念:强化技能训练:多渠道挂号,注重礼仪及基本素质培训,将个性化服务体现在挂号流程中,切实方便患者。结果挂号员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满意率大幅度提高。结论让患者满意就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超值服务,在各个方面做到优、精、细、快、实,切实方便患者。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增强创新服务意识,是提高挂号窗口患者满意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预约挂号患者提供出票服务,分流挂号窗口排队人群.方法 设计预约挂号出票客户端,自助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合理规划业务流程.结果 预约挂号患者不需在挂号窗口排队,可为预约挂号患者提供24小时多地点自助出票服务,同时实现医院对预约挂号第三方支付的财务监管.结论 预约挂号出票客户端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及医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挂号服务实践为例,介绍了预约挂号、社区转诊预约挂号、窗口提前挂号、残疾人专用挂号等挂号服务的不同特点及优势,为科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流程,提高门诊服务水平,满足患者不同就诊需求,缩短挂号等候时间,提高医院空间管理水平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医院门诊病人就诊量月份变化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善医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采用构成比分析法,直观地反映医院门诊病人就诊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结果医院门诊病人就诊量存在着明显的月份变化规律。结论根据医院门诊病人就诊量变化规律,在高峰期增加门诊诊室、挂号窗口、门诊医生、护士人数及出诊时间等,在低谷时,可适当采取工作人员轮流休息或补休等措施来调节门诊工作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各大医院挂号收费窗口满意度不高的现状,该文分析了收费窗口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流程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号难"一直是各大医院致力解决的难题,医院在缓解患者挂号难的问题,继预约挂号之后,提出分时段预约挂号;着重介绍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实践探索及其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好一满意"活动在全国各家医院开展,作为服务窗口之一的医院挂号、收费窗口,也格外受人关注。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三甲医院的挂号、收费窗口主要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老职工;二是部队复员军人,一般年龄不大,但无专业财务知识;三是合同制收费员,年纪较轻,刚  相似文献   

10.
北京协和医院近期先后推出两项挂号新规。一是从每晚8点开始,8个挂号窗口同时挂第二天的号,并留两个窗口24小时开放,不限量地放骨科等科室的普通号;二是实行滚动式投放3天号源,以解决患者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由于资源的高度稀缺性,协和医院可能是北京各大医院中号贩子最集中、最猖獗的地方。这次推出的两项挂号新规,根据患者需求灵活调整挂号时间节点,也是"让号贩子  相似文献   

11.
建立功能齐全、相对独立的军人门诊,为门诊军人患者提供就医绿色通道;由医师、护师、心理咨询师、药理咨询师、营养咨询师组成新的“五师”医疗服务模式;提出“为兵服务十项承诺”;延伸军人门诊服务功能,关注军人患者就医全过程的心理感受和需求,持续改进门诊为兵服务质量,提高军人患者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门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门诊工作时间超过12个月的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urse burnout scale,NBS)进行调查,总结职业倦怠相关性因素并制定应对策略.结果 门诊护士均有不同程度职业倦怠,分别有:工作负担、工作压力、心理...  相似文献   

13.
文化建设是门诊管理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建设在门诊管理中具有导向、内化、约束、激励和凝聚等作用。门诊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包括科学管理,建立医院精神,完善制度,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等内容。文化建设对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构建和谐门诊以及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研究中确立的指标体系,结合上海三级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准入+评选"、"直接评选"和"学科分类加总"3种评估方案。3种方案各有优缺点,评估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门诊就医流程优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医院门诊自身条件,制定"优化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改进目标。通过持续优化门诊就医流程,医院门诊"三长一短"现象得到明显缓解,患者满意度及门诊就诊人数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医院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探讨医院数字化门诊,设计和开发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优化系统。展示门诊患者通过门诊服务系统就可以办理就诊卡、预约挂号、挂号、充值、余额查询、就诊卡信息查询、缴费、实现检验报告单打印等服务,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优化,改善就医就诊环境,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三长一短"等问题。门诊服务流程的改革是可行的、必要的、有效的,它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提高就诊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监测伤害患者的性质、部位、程度和结局,为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救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07—2009.12期间急诊科就诊的10 157例伤害监测患者的有关临床信息。结果①伤害性质软组织损伤73.44%、骨折13.94%、脑震荡/脑挫裂伤5.43%、器官系统损伤1.60%。②伤害部位四肢伤52.00%、头部伤33.84%、躯干伤7.51%。③伤害程度轻伤85.56%、中度伤16.95%、重度伤2.49%。④伤害结局治疗后回家77.70%、观察/住院/转院21.39%、死亡0.22%、其他0.69%。结论伤害监测患者是急诊科的主要救治对象,医师配置应以创伤外科、骨科、颅脑外科、普通外科为主,应提高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能力。有潜在危险的"轻伤"患者应提倡留院观察,有利于提高伤害监测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蔡娜  刘惠玲 《现代保健》2014,(15):116-118
基层医院门诊药房是医院重要的职能部门,在药物的保存、发放及患者用药咨询、用药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基层医院门诊药房中存在的差错,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减少门诊药房中错误的发生,更好地发挥门诊药房的职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结核病定点诊疗门诊交由医院承办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在医院、疾控中心及结核病人3个方面找出最佳平衡点,制订出既能保证国家结核病免费政策不受影响,又能保证工作指标和质量不受影响的工作模式。方法对现有已经存在的几种结核病定点诊疗门诊运行模式进行总结、对比分析,选出一种最佳模式进一步加以完善。结果邗江区结核病定点诊疗门诊与结核病定点住院分属不同医院的运行模式完全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是比结核病定点诊疗门诊由疾控中心承担的更加科学的工作模式。结论结核病定点诊疗门诊交由医院承担是可行的,门诊与住院分设于不同医院,由疾控中心负责工作协调和系统管理的工作模式是最科学、最绩效的工作模式,可予推广。  相似文献   

20.
Physician training typically occurs in an academic context. We examine whether improvement should be a central element in academe--specifically medical school. We observe that quality improvement meets the criteria for a discipline, but that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Whether the research agenda of quality improvement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in centers or institutes or whether this discipline needs its own department to ensure the nurturing of new faculty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What is not open is the necessity for a career path in this discipline to exist and flour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