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科 1986年以来资料完整的各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197例 ,旨在评价超声在各种紫绀型先心病中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 197例紫绀型先心病患者 ,男 10 3例 ,女 94例 ,平均年龄 (10 .5± 6.2 )岁。简要询问病史 ,常规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除常规检查外 ,重点观察流出道、肺动脉瓣、肺动脉发育情况 ,主动脉起源、有无骑跨 ,瓣膜位置 ,腔静脉汇入情况。少数病例进行静脉声学造影 ,以判断左右心房方位。2 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以下畸形 :法乐氏四联症 (F4)、法乐氏三联症 (F3 )、三尖瓣下移畸形 (Eb…  相似文献   

2.
杨军  封志纯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8):1495-1496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紫绀型先心病)又称“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因心脏结构异常,静脉血入右心室后不能全部流入肺循环进行氧合,一部分或大部分自右心或肺动脉流入左心或主动脉,直接进入体循环,故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出现紫绀和呼吸困难,是需要与早期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病症。该类患儿生命的维持多依赖于动脉导管的开放以及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的相对平衡和稳定,故处理原则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以及先心病以外原因的紫绀有很大差别;如处理有偏差就会导致医源性病情剧变,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归纳、认识和掌握新生儿紫绀型先心病的临床特点,对及早考虑和明确诊断以及正确处理患儿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超对新生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9例青紫的新生儿进行彩超检查.诊断紫绀型先心病25例并分析其疾病类型。结果25例紫绀型先心病中存在大动脉转位、法乐四联症、单心室、永存动脉干等复杂畸形,其中大动脉转位最多见,其次为法乐四联症,单心室位居第3。结论彩超可作为青紫新生儿先心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超对新生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9例青紫的新生儿进行彩超检查,诊断紫绀型先心病25例并分析其疾病类型。结果 25例紫绀型先心病中存在大动脉转位、法乐四联症、单心室、永存动脉干等复杂畸形,其中大动脉转位最多见,其次为法乐四联症,单心室位居第3。结论 彩超可作为青紫新生儿先心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畸形,引起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求在术中给予积极而又谨慎的处理,而增加了麻醉中处理的难度。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所做的72例紫绀型先心病矫治手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此文所说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不包括因为大量左向右分流造成重度肺高压,最后产生艾森曼格氏综合征的病例。主要还是心脏解剖原因使得动、静脉血液混合,导致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外观有四肢、口唇粘膜发绀表现的疾病。紫绀型先心病的发生率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25%。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两维超声显象结合心脏声学造影对8例先天性无紫绀型心脏病患者的心内异常分流及解剖畸形进行定位观察,并与手术及/或心导管检查结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无创性诊断手段,临床应用效果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8.
36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麻醉过程中,患者循环系统均有明显变化。需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治疗,认为静-吸复合麻醉适合于此手术的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调控是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胡双飞  钱军 《浙江医学》2000,22(11):675-676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约占全部先心病的30%~50%。现就本院1993年11月~1996年12月42例紫绀型先心病的麻醉处理特点作一总结。1.一般资料:紫绀型先心病患儿42例。其中法洛四联症30例,先天性肺动脉狭窄、主动脉发育不全5例,右室双出口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常结合2例,单心室、三尖瓣下移畸形、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各1例;年龄1.5~9岁,平均4±0.126岁;男22例,女20例;体重8.8~28.5kg,平均16±3.66kg。心功能Ⅰ级30例,Ⅱ级9例,Ⅲ级3例,其中血红蛋白大于160g/L26例。体…  相似文献   

10.
以1.5~3%的双氧水小剂量静脉注射作为声学造影剂进行心脏声学造影,具有操作简单、显影效果好、付作用少、药沅广、价格低之特点。本文报道了对31例各类心脏病患者进行了118次心脏声学造影检查,显影率100%。通过造影可以确定心腔内有无右向左血液分流及其水平,对大部分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能提供比较准确的直观资料,可以代替部分创伤性的心导管检查及仪器设备要求较高、技术操作复杂、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心血管 X 线造影术。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特别是紫绀型心脏病,可合并脑脓肿,病情危重,死亡率高。1987~1998年我院收治这类脑脓肿1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5.5~19岁,平均10.3岁。临床表现:头痛、呕吐12例,发热10例,偏瘫7例,失语2例,高颅压致意识障碍7例,其中出现小脑幕裂孔疝4例,所有患者均有自幼口唇紫绀、活动后心悸、气促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术前检查:血红蛋白137~235g/L,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PO2为7.33~11.2kPa,平均8.8kPa;B超:除1例病重未做外,11例B超检查示:Fallot四联症10例,室间隔缺损1例;头颅CT:1…  相似文献   

12.
对19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纠正术的麻醉进行分析,认为诱导前充分供氧,诱导及麻醉维持平稳,术后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做好呼吸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0年6月至1991年8月共收住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88例,其中33例因故未能手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6例,病情复杂、设备技术限制19例,经费不足或家长对手术有顾虑而自动出院8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55例,占同期先心病手术的24。4%(55/225)。  相似文献   

14.
紫绀型先心病畸形复杂 ,心脏和大动脉呈右向左分流 ,组织长期缺氧 ,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往往较长 ,冠状动脉长时间缺血 ,术后易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和其他脏器并发症〔1〕。我院于 1994年 7月~ 2 0 0 2年 5月共施行紫绀型先心病矫治术 15 0例 ,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此类手术的体外循环 (CPB)做一回顾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0例 ,男性 83例 ,女性 6 7例 ;年龄 1.4~ 5 2岁 ,平均14岁 ;体重 8~ 6 5kg ,平均 2 7.8kg。心功能IV级 8例 ,III级 2 2例 ,心胸比例(CTR) 0 .5 0~ 0 .6 3。本组病例法洛三联症 (F3) 9例 ,F4 84例 …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的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常借助心导管检查与心血管造影进行确诊。但因这些方法操作复杂,设备要求较高,且有一定危险,故在应用上受到某些限制。我院在超声心动图研究工作中,参照Gramiak等有关心脏声学造影原理①~⑧,试验成功一种双氧水静脉注射心脏声学造影法⑨~(11),由于它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确定有无由右向左分流,并可显示分流所在的水平,故对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的诊断与鉴别能提供重要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手术的病人中,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先心病)占很大的比例。这些病人由于病理生理改变,对麻醉和缺氧的耐力差。麻醉诱导期是一关键阶段,如经过不平顺,容易发生心搏骤停等意外。我院自1977年3月至1985年12月共为紫绀型先心病1304例施行心内手术,无一例在诱导期发生意外。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50例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心脏解剖畸形复杂 ,病情多样 ,而其治疗年龄也越来越小[1] ,给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带来一定风险 ,作者总结 15 0例此类患者的麻醉处理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紫绀型先心病 15 0例 ,均为 1998年至 2 0 0 0年住院确诊的患者 ,男 10 3例 ,女 4 7例 ,年龄 6个月~ 12岁 , x±s(5 .8± 3.5 )岁 ,体重 5~ 32kg , x±s(17.3± 3.5 )kg。其中法乐四联 12 8例 ,三尖瓣闭锁 6例 ,大动脉错位 2例 ,右心室双出口 8例 ,完全性肺静脉血异位引流 3例 ,艾伯斯坦畸形 2例 ,单心室 1例。术前血红蛋白 12 0~ …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诊断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76例手术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2年10月,我院引进ATL——MARK9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CDFI)检查及手术76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主动脉窦瘤破裂(ASAR)等四种畸形。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CDFI有96%(73/76),显示有异常分流束,测量分流束起始宽度与手术探查缺损直径,进行统计学处理,其结果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PDA(r=0.75,P<0.01),ASD(r=0.77,P<0.01),VSD(r=0.79,P<0.01)。  相似文献   

20.
测定21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ACHD)患者的直接窦房传导时间(SACTd)、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矫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结果分别为88±18ms,990±192ms和232±104ms,提示ACHD一般不影响窦房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