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张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33-2435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许多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血栓性疾病与纤维蛋白原的聚集转化密切相关[1-3]。有研究表明,这些疾病患者的血栓结构和稳定性与健康者血浆中血栓的结构和稳定性不同[4-7]。一旦重症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微血管内将有大量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其中纤维蛋白单体(FM)产生的最早,其次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近年来血糖、尿酸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升高与脑梗死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本文对60例老年人脑梗死患者与40例健康体检者在血糖、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上的差异,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糖尿病(DM)患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糖尿病组:根据WHO 1999年提出的诊断标准[1]80例,分为两组:(1)糖尿病无并发症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35~65(平均50.5)岁,病程1~10 a,平均5.3 a,空腹血糖水平(10.4±3.36)mm o l/L。(2)糖尿病有并发症组39例,并发有心、脑、肾及视网膜病变,男21例,女18例,年龄45~80(平均63.2)岁,病程5~20 a,平均8.3 a,空腹血糖水平(12.4±3.61)mm o l/L。对照组:健康人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4~78(平均60.2)岁。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静脉血2 m l,枸橼酸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3项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疗价值。方法分别检测3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FDP及CRP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D-D、FDP及CRP水平与恢复期患者及对照组血浆D-D、FDP及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D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浆FDP检测阳性率。结论血浆D-D、FDP与CRP的实验室联合检测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的凝血系统变化。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ACL-9000,检测36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系统功能障碍,PT、APTT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纤溶系统功能激活,D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出现异常,监测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对了解患者病程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治疗、预防DIC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9例AMI和23例OMI的Fg和DD含量,进行Fg和DD比较。结果AMI组Fg、DD含量明显高OMI组(P<0.05)。结论Fg和DD的升高是AMI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阳伍 《大医生》2021,(19):114-116
目的 探究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76例纳入骨折组,另择同期健康体检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水平,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测定对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肝病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分别测定急性肝炎患者35例、慢性肝炎患者38例、肝硬化患者33例和40例健康者的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肝硬化组与各组间血浆FD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P和D-二聚体含量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依次递增。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DP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侯书杰  刘洋  南栗岩  才丽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39-1240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且大部分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1]。Hamsten等[2]报道因纤维蛋白原基因水平的变异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变占所有因素的51%,纤维蛋白原基因的多态性决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功能表达状态,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对脑梗死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患者组。另外,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人群的hs-CRP、FIB水平,统计分析其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FIB、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s-CRP、FIB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1、0.891,P0.05)。结论 hs-CRP、FIB水平的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及时检测这两项指标的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脑梗死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关系的对照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文献,数据以RevMan5.0和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较非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P<0.000 01),Begg法和Egger法证实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脑梗死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及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GMP-140、11-DH-TXB2、FIB、t-PA、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衡,这与其病情进展、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Hcy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患者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压积(P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脑梗死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与1,6二磷酸果糖(FDP)合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口服银杏叶片,静滴FDP注射液;对照组52例静滴能量合剂和胞二磷胆碱。2组常规治疗相同(维脑路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和20%甘露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银杏叶片与FDP合用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分子标志物和常规凝血指标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蛋白C(P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与健康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F1 2、TAT、D-D、vWF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高,而PT、APTT、TT、PC和A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呈高凝状态,凝血酶原活性增强,凝血酶生成增多,纤溶活性增强,抗凝系统活化不足,同时内皮细胞损伤在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系统激活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F1 2、TAT、D-D、vWF等凝血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脑梗死的诊断指标,而常规的凝血指标不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DIC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DIC患者62例,作为观察1组;肺癌DIC患者48例,作为观察2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进行血清D-D水平检测以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D-D水平与DIC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病情进展水平持续升高。结论 DIC患者血清D-D水平升高显著,该指标可作为DIC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并可为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脑梗死病程的关系,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107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头部 CT 或 MRI 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 Pullicino 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大于10 cm3)、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 cm3)和小梗死组(病灶体积小于4 cm3),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用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前后的 MAR、PLT、PDW、MPV、PCT,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前,大脑梗死组 PLT、PCT、PDW、MPV 明显升高(P <0.01);中、小脑梗死组 PLT、PCT、PDW、MPV 升高(P <0.05)。(2)与对照组比较,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后,各脑梗死组 MAR 升高(P <0.05);PL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中脑梗死组 PCT、PDW、MPV 升高(P <0.05);小脑梗死组 PCT、PDW、MP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数量及体积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靖江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另外同期选取该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FIB、FDP和D-D水平。结果(1) COPD患者组FIB、FDP和D-D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5.18±1.51)g/L、(6.95±3.17)mg/L、(2.38±1.12)mg/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FIB、FDP和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但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D-D[(0.87±0.43) mg/L]升高明显外(P<0.01),FIB和FD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升高(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的体内的FIB、FDP和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