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165例正常人的V7,V8,V9导联心电图,结果显示:①V7,V8,V9导联P波形态由直立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平坦为主;②QRS波型形态以正向波占优势逐渐过渡到以负向波为主;③V7,V8,V9导联Q波时间有逐渐延长趋势;④ST段抬高或下移均未超过0.05 mV。⑤由V7,V8,V9直立的T波逐渐减少,低平、平坦及双相T波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V1,V2及背部导联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背部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诊断价值与 V_1、V_2导联相关性及体位变化对背部导联波形影响,本文观察240例正常人和51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患者(正后壁心梗组)V_1、V_2、V_7—V_9导联各波形态、并其中10例和39例正常人仰卧、侧卧背部导联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本富  周翔 《心脏杂志》2008,20(6):757-759
目的比较健康人常规12导联中的肢体导联心电图与相对应头胸导联正常心电图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同时记录常规心电图及头胸导联心电图,由两位资深的电生理医生分析,作出心电图无异常的诊断。而后以6个肢体导联(I、II、III和aVR、aVL、aVF)分别与头胸导联中对应的各两组导联(CL2、CL4、CL6和HV7、HV8、HV9及HR3、HO、HL3和AR3、HR7、AL3),进行逐一配对的心电图比较。观察心电图P、QRS、T波的形态,计数各导联同一波形之假性改变者,作对应导联的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120例健康人正常心电图中,常规肢体导联中的III导联双相或倒置P波的出现率是31.6%、宽或深Q波的出现率是29.1%、低平或倒置T波的出现率是26.7%,而对应头胸导联的CL6或HV9导联上述假性改变的出现率均为零(0.0%);aVR导联P波和T波倒置的出现率是100%,而对应头胸导联AR3倒置P、T波的出现率均为18.3%,HR3导联无假性改变;aVL导联T波倒置的出现率是23.3%,而HO和HR7导联无假性改变。正常心电图P-QRS-T波假性改变在两导联系统的出现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均为P<0.01)。结论健康人的正常心电图,头胸导联波形假性改变出现率比常规肢体导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人心电图单纯出现V2导联R/S>1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中正常人3987名(男性2108名,女性1879名,年龄范围20~60岁),常规心电图检出V2导联R/S>1共计349名(男性206名,女性143名),按性别分男、女2组,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组,并对V2导联的R波及V6导联的q波的波形、振幅及时限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的健康人群中9.8%男性和7.6%女性出现V2导联R/S>1。40~50岁的年龄组最高,达10.2%。95.1%V2导联R波时限在0.4~0.5s。V6导联无q波或有q波时限均<0.02s,93.4%振幅<0.10mV。结论V2导联作为移行区导联出现R/S>1现象较常见,考虑为生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正常人群中V1呈QS型的发生率及其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我们在5395例正常人中检出所有V1呈QS型者,并加作右胸导联心电图,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72岁。与人争吵后胸痛 4小时 ,外院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转入本院。以往有高血压史。入院后 CPK峰值为 192 5 IU/ L(正常值 :2 2~ 2 6 9IU/ L)。临床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图 1 说明见文内图 2 说明见文内图 1为急诊时记录的心电图。图中见 、 、a VF和 V7~ V9导联的 ST段弓背型上移 , 、a VF和 V7~ V9导联另可作者单位 :2 0 0 0 2 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见小 Q波 :V2 ~ V4导联的 ST段下移 ,以 V3导联最为明显。图 2为二天后的心电图。图中 和 a VF导联的 ST段略有上移 ,另可见小 Q波 ;V7~ …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心电图学中传统认为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 6 的R波逐渐增高 ,S波逐渐变小。但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此论点与实际情况不符。为观察正常人胸导联变化规律 ,我们对 10 0例正常人心电图作了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0 0例中男、女各 5 0例 ,男性年龄 2 2~ 71(平均 41 4)岁 ;女性年龄 19~ 66(平均 3 8 7)岁。本组统计资料为本市部分单位健康体检人员 ,X光 ,彩超 ,实验室检查正常者。应用北京北泠通用电气公司的CARDIO - 10 0 V2 0心电工作站 ,所作心电图均为 12导同步采集 ,激光打印测量选择心电图 12导联同步记录中…  相似文献   

8.
右室心肌梗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尸检证明,左室心肌梗塞同时累及右室者占43%之多.右室心肌梗塞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出现右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面积较小的右室梗塞.放射核素心肌显像可提示诊断.至于标准心电图对有室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目前仍在探讨之中.Morgera等观察并强调V_(3R)、V_(4R)、V_(5R)导联中Q波在右室心肌梗塞中的特异性.为此,我们连续检测了310例非心脏病人的心电图,除作常规12导联外加作右胸导胸V_(3R)、V_(4R)、V_(5R)并分析其QRS波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性别差异对正常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900名正常人,男女各半,分年龄组分析右胸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ST段及T波,比较男女变化规律。结果 V3R→V6RQRS波群振幅、ST段抬高率及振幅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1)。T波女性以倒置为主,男性直立多见(P〈0.01)。V3R→V6R均倒置者女性多于男性(P〈0.01);由直立、双相、平坦→倒置者男性多于女性(P〈0.01)。结论 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差异显著,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V1呈QS型的发生率及右胸导联心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正常人群中V1呈QS型的发生率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在5395名健康体检者中,检出所有V1呈QS型的正常人,加做V3R~V6R心电图.结果V1呈QS型的正常人共54名,占全部体检人数的1%.V3R~V6R QS型发生率分别为100%、90.74%、59.26%、42.59%;Q波发生率分别为0%、9.26%、33.33%、37.04%;q波发生率分别为0%、0%、7.41%、20.37%.结论少数正常人V1可呈QS型.V1呈QS型的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出现QS、Q(q)波为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81例冠脉造影与头胸导联心电图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证明头胸导联(HC)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90年代以来4000余例HC心电图中同时进行冠脉造影的81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脉造影的81例病例中,阳性51例(63%),阴性30例(37%)。冠脉造影阳性的51例中,HC心电图异常45例(88%),正常6例(12%);常规导联心电图异常30例(59%),正常21例(41%)。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中,HC心电图异常5例,正常25  相似文献   

12.
蒋晓岚  杨镒敏 《心电学杂志》1999,18(4):210-211,219
为检验模拟V5导联与V5导联心电波形差异,增进对双极胸导联的认识,观察将模拟V5导联的负极装置3个不同位置时的波形与V5导联的异同。200例正常人结果显示〉3个模拟V5导联;R波振幅普遍高于V5;负极置于胸骨柄和左锁骨下ST-T异常发生率占23%和28.5A%;而置于右锁骨下ST-T异常率为2.5%,较前者两者非常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3.
健康老年人心电图背部导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极胸导联(Fontaine导联)心电图各参数值的变化。方法 64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导联和双极胸导联检测,对其P波的幅度、极性以及与QRS波群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双极胸导联中FⅠ导联P波形态、P波时限与V1及Ⅱ导联无明显差别,但P波振幅明显高于二者(P<0.05)。QRS波时限与常规导联相似,QRS波形态,FⅠ与V1相似、FⅢ与V5相似(P>0.05)。结论 Fontaine导联清楚显示P波的同时,还可显示类似V1导联图形,在心律失常的分析中明显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食管导联心电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inthoven发明心电图记录技术4年后的1906年.Cremer通过放置在食管内的银制电极成功记录到心房电活动.自此,将电极置于食管内记录心脏电活动也经历了100余年的历程。1936年Brown应用改进的食管电极详细记录了142例正常人和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食管心电图。此后,  相似文献   

16.
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将四肢电极移到胸部,此种电极位置的改变对12导联心电图(ECG)波形有否影响。常规12导联ECG的诊断标准在12导联DCG中可否应用?是后者分析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45例正常人同时作两种方法的卧位记录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100例16-18岁健康女生的HC导联与常规导联右胸心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HC导联的P,QRS,T振幅均明显大于常规导联。且HC导联的QRS形态在右胸多呈正向,有R波逐渐递增,S波逐渐递减的规律。T波多数正向。而常规导联的QRS形态多数为负向,且振幅小,T波多数低平或倒置。故认为:HC导在反映右室的心电变化方向优于常规导常。  相似文献   

18.
右室壁心肌梗塞在常规心电图导联上很难查出。目前心电向量图还不能提供右室心肌梗塞的诊断依据,一般尚须藉助于简便易行的心电图右胸导联V_(3R)、V_(4R)及V_(5R)进行诊断。近年来文献多以急性期心电图V_(4R)导联ST段抬高作为诊断依据。Candell-Riera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正常人的多组右胸导联心电图的特征。方法 对210例正常空勤人员的常规、头胸、胸腹3组右胸导联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1)伪性Q波在头胸导联(HC)出现率最低,即HC的V1-3R无Q波,V4-5RQ波占2%,V6R占7%;(2)常规右胸、HC导联STV3R≥0.1mV分别为8%和3%,STV4-6R均在正常范围;93)HC的TV1-6多数直立(85-67%)。结论 正常人3组右胸导联心电图的  相似文献   

20.
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T波形态差异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240名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比较男女T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Vl→V3R→V6R直立T波出现率逐渐减少,倒置T波出现率逐渐增多。女性以倒置T波为主,男性以直立T波多见,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V1→V6R的T波变化规律:可均倒置,女性多于男性(P<0.01);也可由直立→双相→平坦→倒置,男性多于女性(P<0.01),但未见由倒置→直立。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男女差异显著,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