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对提高社区医护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防治能力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招募90名社区医护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定时定点集中培训,实验组接受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培训前、培训12个月后,评价两组成员的OP防治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培训前,两组间OP防治能力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85±13.09)vs(50.96±11.23),t=0.336,P=0.738]。培训12个月后,两组的OP防治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63.98±11.68)vs(51.85±13.09),(71.99±10.12)vs(50.96±11.23),t=5.344、13.431,P=0.000、0.000],实验组的OP防治能力得分较对照组高[(71.99±10.12)vs(63.98±11.68),t=-3.365,P=0.001]。培训前,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1.09)vs(2.28±1.03),t=-0.229,P=0.819];培训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提高[(3.03±1.16)vs(2.33±1.09),(3.56±0.55)vs(2.28±1.03),t=6.433、14.115,P=0.000、0.000],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得分较对照组高[(3.56±0.55)vs(3.03±1.16),t=-2.335,P=0.02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能更好的提高社区医护的OP防治能力,能使社区医护获得更好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培训家庭保健员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探索其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门诊筛选、自愿报名、入户筛选等途径,在社区内选择符合相关条件的93人入选家庭保健员并进行培训.结果 培训后,家庭保健员的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保健员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部分不良生活习惯有所改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保健员对社区慢性病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微信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80例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微信管理干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87.50%)高于对照组(62.50%),且低血糖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129.24±5.61)分]高于对照组[(89.36±2.48)分],P <0.05。结论对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微信管理干预具有较佳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且有助于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48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150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血糖测定,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8.46±1.53)%、(8.87±1.96)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6±0.20)%、(5.51±0.23)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呈正相关性(r=0.625,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够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122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血糖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含量[(9.29±1.44)%、(9.19±1.77)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88±0.15)%、(4.62±0.18)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呈正相关性(r=0.625,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够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98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分析组患者依从性为93.88%(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32/49)(P0.05)。分析组1年内发病次数为(4.07±0.39)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2±2.84)次(P0.05)。健康教育1个月后,两组血糖与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P0.05),且分析组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血糖状况,降低糖尿病发病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1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需长期院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随机化分组表分为对照组[n =60,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8.93 ±14.15)岁,病程(7.82±5.62)年,采用针对患者本人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和试验组[n=60,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0.03±12.17)岁,病程(8.13±6.08)年,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随访时间1年,对两组患者及家庭单位成员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家属在提高患者依从性中发挥的作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及家属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95.87%vs81.26%,88.57% vs 31.86%)、患者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88.33%vs38.33%)、家属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96.33%vs28.33%)、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6.27±1.35)%vs(6.86±1.24)%]、尿微量蛋白[(16.72±3.98)vs (24.62±5.05) mg/dL]等比较,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以一级亲属为主)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从而提高院外胰岛素疗效(尤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清远地区糖尿病(DM)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DM知识量表、DM自我管理问卷对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凤城社区DM患者300例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清远市凤城社区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达标率较低(分别为8.70%、32.67%、41.33%、16.33%),DM患者认知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脂[HbA1c(r=0.192,P=0.010)、血脂(r=0.173,P=0.010)、收缩压(r=0.161,P=0.001)、舒张压(r=0.179,P=0.010)]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欠发达地区社区DM患者控制现状欠佳、DM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亟需提高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改善DM患者控制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4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和糖尿病非脑梗死组,比较可能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81例患者合并脑梗死占总数的18.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比较,年龄[(70.53±7.79)岁与(60.72±13.03)岁]、糖尿病病程[(130.25±85.77)月与(94.54±92.41)月]、踝肱指数[(0.90±0.23)与(0.98±0.19)]、尿素氮[(6.84±2.49)mmol/L与(6.17±2.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9.09%±2.41)%与(8.24±1.77)%]及高血压(84.0%与59.1%)、冠心病(63.0%与43.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8%与22.6%)、糖尿病肾病(50.6%与31.9%)、下肢动脉斑块(87.7%与70.3%)的合并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P=0.000)、糖化血红蛋白(P=0.027)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影响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社区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实施1年后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23名自愿参加该研究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糖尿病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糖尿病三级管理模式.然后比较110名干预组和113名对照组患者在项目实施1年之后健康状况及血糖控制方面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基线水平相近(6.30±1.42 vs 6.37±1.41),随访1年后,干预组的HbAlc水平大致保持(6.85±1.34)%,而对照组则有明显上升(7.37±1.49)%,并且干预组相比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糖尿病知识、健康问题的辨别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干预组1年内在慢病自我管理多个方面的变化值(糖尿病自我管理信心、指标监测、应付症状等)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社区糖尿病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较传统的糖尿病三级管理在改善健康状况、降低血糖、提高血糖控制率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1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互动模式健康教育,通过比较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6个月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3个方面的变化,以评价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和午餐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应反复多次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个案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患者进行个案化健康教育,通过比较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6个月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变化,以评价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个案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3.
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目的 评价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 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362名自愿参加该项目的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基线时和6个月、12个月后3次问卷调查数据,观察240名干预组病人和122名对照组病人在项目实施6个月、12个月后在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在自我管理行为方面:6个月后"运动相关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总体自我效能"评分分别平均比对照组提高0.29、0.34、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健康功能状况:"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改善程度、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分别平均比对照组多下降3.94分、0.06 mmol/L、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平均比对照组多下降0.54 mmol/L、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6个月后可改善参加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部分健康状况;12个月后可改善参加者的部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联合群体访谈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居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宁市3个社区分别设为试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每组均纳入30名糖尿病患者及40名居民,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联合群体访谈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集中授课和互动讨论教育模式,空白组给予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资料、随访及健康指导,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6个月、1年3组研究对象糖尿病知识水平,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生理指标.结果 干预后,3组的糖尿病知识测试评分、自我效能评分较前升高,而FBG、餐后2h血糖、T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评分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联合群体访谈教育能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居民糖尿病知识水平,提升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有助于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糖尿病管理及其并发症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300例病程1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访谈、回顾病历,填写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情况、糖尿病自我管理情况、糖尿病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遵循情况等。结果 300例患者中均不同程度合并相关并发症;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占65.00%;84.33%患者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患者参与糖尿病知识培训、饮食指导的比例分别为88.50%和93.30%;患者的糖尿病知识主要通过医务人员获得;坚持定期检查的患者占53.70%,17.50%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结论重庆市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与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规定的控制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农村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蓉  徐耀初  唐尧  徐艳  黄亚明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29-1631
目的评价扬州市农村社区实施糖尿病自我管理项目6个月后的效果。方法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4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6个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课程。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及与医生交流评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的9个方面(整体健康自评、精力、健康担忧、疲劳、气短、疼痛、疾病对患者生活影响、情绪低落及社会活动/角色受限)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看门诊次数和急诊次数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6个月后,增加了参加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培养了健康的行为,改善了躯体和精神部分健康状况、自我效能,减少看门诊次数和看急诊次数。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关于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情况和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分析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情况和足部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50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其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及获取途径、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行为;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率为53.2%(266/500),平均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20.1±6.2)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及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及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242)、文化程度(β=0.417)、婚姻状况(β=-0.175)、家庭人均月收入(β=-0.075)、糖尿病病程(β=0.175)、糖尿病健康教育(β=-0.173)是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相关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家庭医生或社区护士(62.2%)、网络(33.2%)、电视/广播(30.6%)等。 结论 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率较低,平均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家庭自我管理在糖尿病儿童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儿童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自我管理护理,通过出院后的家庭访视及电话回访指导患儿家庭进行居家护理,强化家庭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情况、遵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两组患儿出院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家庭自我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庭自我管理后遵医行为中门诊就诊、血糖监测、饮食规律、运动锻炼及安全用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院前患儿家长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患儿家长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儿童治疗中实施家庭自我管理效果理想,有利于控制患儿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健康行为情况以及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为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宁市青秀区18周岁及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行为以及健康知识来源。结果有效调查人数共2151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总体普及率较低,经χ2检验,女性对危险因素肥胖和吃糖多知晓率分别高于男性;65岁及以上居民对糖尿病各项知识知晓率最低;文化程度越高,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结论南宁市城市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社区卫生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不利于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应通过有效途径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干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144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和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开展8次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6个月后结果显示,干预组的BMI、SBP、DBP、TC、LDL-C、FPG及Hb 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的BMI、SBP、TC、LDL-C、FPG及Hb A1c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和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干预组总自我管理效能、饮食自我效能、用药自我效能及急症处理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