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国威  秦超  杜钟珍 《吉林医学》2012,33(7):1384-1385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TBM及10例CNM患者的临床表现、CSF改变及头颅CT或MRI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BM组合并慢性疾病者3例(15%),低于CNM组5例(50%);合并颅外结核病者12例(60%),高于CNM组2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颅压均值(259.5±91.5)mm H2O,低于CNM组(362.2±37.1)mm H2O;脑脊液Cl为(112.1±7.9)mmol/L,低于CNM组(118.8±6.3)mmol/L;ADA为(16.7±9.1)U/L,高于CNM组(5.1±2.7)U/L;ESR为(17.6±7.4)mm/h,低于CNM组(26.7±8.4)mm/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阳性发现率为70%(14例),高于CNM组的30%(3例)。结论:TBM与CNM在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及影像学方面相似,容易误诊,但也有一定差异,提高对CNM的认识,早期诊断CNM及与TBM鉴别。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表现、脑脊液(CSF) 及影像学改变的差异,探讨2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要点方法对25例CNM和67 例TBM患者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CNM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中、低度发热,神经损售的表现出现较晚,视乳头水肿及脑疝多见:TBM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高热多见,神经损害的表现出现较早,腱反射减弱TBM CSF白细胞计数及蛋白质较CNM高,氯化物较CNM低,葡萄糖较CNM高,CNM颅内压多明显升高,细胞分类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影像学改变也有不同的特点,TBM 脑膜收变较CNM明显,脑积水多见且较重;CNM患者MRI可见血管周围腔隙扩大结论CNM和TBM 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特点是CNM和TBM鉴别诊断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和头颅CT或MRI特点.结果 隐脑颅内压(360.0±51.7)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1.3±0.9)mmol/L,PCR-TB阳性率0%,抗结核抗体阳性率15.3%,与结脑颅内压(259.5±91.6)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2.1±0.9)mmol/L,PCR-TB阳性率56.6%,抗结核抗体阳性率5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者在临床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氯化物和头颅CT或MRI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与结核性脑膜炎不易鉴别,容易误诊.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并行多项指标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颅脑MRI影像特征,以探讨对于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CNM患者15例与TBM患者93例的颅脑MRI影像资料,比较病变部位在颅底部、V-R间隙增宽、病灶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ETRⅡ级以上、重度脑积水及腔隙灶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MRI征象在病变部位在颅底部、V-R间隙增宽、病灶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ETRⅡ级以上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M与TBM的颅脑MRI表现各有特征,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钦云  曹励之 《北京医学》2008,30(3):140-143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结核性脑膜炎(TBM)患儿脑脊液(CSF)腺苷氨酶(ADA)活力与病毒性脑膜脑炎、化脓性脑膜脑炎及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CSF-ADA活力的区别.方法 本组患儿116例,分为4组:TBM 32例,病毒性脑膜脑炎24例,化脓性脑膜炎18例,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42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4组患儿CSF-ADA的活力.结果 治疗前CSF-ADA活力TBM组为(13.96±3.82)U/L,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为(2.53±0.40)U/L,化脓性脑膜炎组为(9.20±3.20)U/L,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为(4.23±0.88)U/L.TBM组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另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TBM组以外的其他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2周治疗后TBM组CSF-ADA活力为(5.95±1.97)U/L,病毒性脑膜炎组为(2.70±0.36)U/L,化脓性脑膜炎组为(2.62±0.78)U/L,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为(3.45±1.02)U/L,TBM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BM组和化脓性脑膜炎组在治疗前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取CSF-ADA活力阳性界值为8U/L时,对早期诊断TB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9%和85.2%.结论 测定CSF-ADA活力有助于TBM的早期鉴别诊断.经治疗CSF-ADA在TBM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显著下降,这有助于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学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TBM患者20例,对其应用CSF细胞学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TBM的临床特点以及持续时间。结果 TBM患者在临床经抗结核治疗前后CSF的中性粒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转移淋巴细胞以及淋巴样细胞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1.583、2.054、3.512、2.025、2.050,P<0.05)。细胞学诊断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3.145,P<0.05)。结论 CSF细胞学动态检测对判断患者的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及感染科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5例(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73例(化脓性脑膜炎组)。采集患者静脉血及CSF标本,测定其CSF及血浆糖、蛋白、腺苷脱氨酶(ADA)和氯化物含量,并计算CSF/血浆中上述生化指标的比值。结果 两组CSF糖、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氯化物含量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ADA含量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两组血浆糖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蛋白、氯化物含量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ADA含量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两组CSF/血浆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蛋白比值、ADA比值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氯化物比值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绘制CSF/血浆ADA比值联合氯化物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选取切点ADA比值≥1.19且氯化物比值≤0.93时,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78.1%,曲线下面积为0.836。结论 CSF中ADA、氯化物含量和CSF/血浆蛋白、ADA、氯化物比值在结核性脑膜炎中有特定意义,特别是CSF/血浆ADA比值≥1.19联合氯化物比值≤0.93时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较大,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钠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血钠监测对于病情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血钠改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平均血钠为125.13±10.12mmol/L;早期11例,血钠131.91±4.74mmol/L;中期9例,血钠129.02±6.60mmol/L;晚期17例,血钠118.68±10.50mmol/L。早、中期血钠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早、中两期与晚期血钠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显效13例,血钠132.86±4.90mmol/L;有效19例,血钠124.79±6.19mmol/L;无效5例,血钠106.32±6.39mmol/L,三者间血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钠监测可以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脑脊液和影像资料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32例CNM和35例TBM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前脑脊液和头颅CT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热多为轻-中度,头痛剧烈,视神经乳头水肿多见,结核性脑膜炎可合并有脑外结核,发热多在39℃以上;脑脊液检查显示CNM表现为压力高,葡萄糖含量下降明显,而TBM表现为脑脊液蛋白质升高较明显,CSF白细胞增多不如TBM显著;两种脑膜炎的头颅CT改变亦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和头颅CT表现可以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确诊有待于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艾滋病(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与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多重感染患者的临床与MRI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39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与结核性脑膜炎(AIDS/CM/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与6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AIDS/CM)患者和4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AIDS/TB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头颅MRI影像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IDS/CM/TBM组患者头痛的发生率高于AIDS/TBM组,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AIDS/CM组和AIDS/TB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82.0%)AIDS/CM/TBM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IDS/CM/TBM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水平均高于AIDS/CM组,脑脊液糖水平低于AIDS/CM组;脑脊液压力和脑脊液氯化物水平高于AIDS/TB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87.2%)AIDS/CM/TBM患者头颅MRI检查存在病灶,多发为主,呈脑膜炎和脑膜脑炎表现,脑叶病灶发生率高于AIDS/CM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或胶样假囊的出现率低于AIDS/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意识障碍及脑脊液糖≤1.85 mmol/L与AIDS/CM/TBM多重感染相关(P=0.009,0.005,0.002)。结论 AIDS/CM/TBM临床表现更重,实验室检查变化更显著,头颅MRI表现以脑膜炎和脑膜脑炎为主;头痛、意识障碍及脑脊液糖≤1.85 mmol/L对其诊断具有提示意义,有助于临床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4例结核性脑膜炎、29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VEGF的含量,同时检测各组中ADA的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ADA水平[(13.40±5.32)U/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6.84±5.13)U/L](P<0.0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ADA水平[(17.12±3.62)U/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14.38±5.21)U/L](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VEGF水平[(59.1±21.5)ng/L、(120.1±52.6)n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36.4±13.7)ng/L、(54.3±20.2)ng/L](P均<0.01)。联合检测脑脊液VEGF、ADA水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12%,72.41%,84.12%。结论:联合检测脑脊液VEGF、ADA可以作为临床上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男51例(67.1%),女25例(32.9%);中位病程30 d;头痛(97.4%)、发热(84.2%)、恶心呕吐(76.3%)是3大最常见的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8.2%)、精神异常(27.6%)及颈项强直(17.1%)相对少见,但出现这3种体征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症状者(P<0.05)。49例(64.5%)患者颅内压升高,其中26例(34.2%)颅内压>330 mmH2O,其病死率高于颅内压<330 mmH2O者(P<0.05)。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5±49)个/μl。脑脊液中葡萄糖轻微降低[(2.0±1.1)mmol/L],蛋白轻微升高[(65±40)mg/dl]。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96.1%,印度墨汁染色阳性率为86.8%。头颅CT扫描异常者占34.2%,其中表现为局灶性低密度影10例,脑膜斑片强化7例,脑实质低密度影伴边缘强化2例,脑积水伴脑室扩大2例为相对典型影像学改变。本组CM的病死率为21.1%,复发率为28.9%。结论 CM是AIDS严重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本院进行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的方式来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的检查结果:葡萄糖(2.83±0.61)mmol/L、氯化物(123.32±3.29)mmol/L、蛋白质(0.37±0.07)g/L、白细胞数(7.85±2.11)×106/L、压力(140.11±10.44)mm H2O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0.14%,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8.59%,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方式在临床治疗上相比于传统拮抗药物治疗的方式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测定对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确诊的37例结核性脑膜炎、38例化脓性脑膜炎、40例病毒性脑炎及40例非脑炎患儿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ADA. 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ADA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ADA>8U/L作为阳性阈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1%、98.3%、94.2%、93.8%、94.4%. 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可作为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脑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和脑脊液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并比较1985年-2000年收治的34例结脑和35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有效治疗前的脑脊液(CSF)结果。结果:9例的结脑和49%的隐脑以头痛为首症状,结脑和隐脑发生视力改变,肢体瘫痪的比例分别为13%和36%、19%和0,视神经乳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5%和66%,发生脑瘫的比例分别为11%和29%,90%的隐脑和11%的结脑患者CSF压力大于40mmH2O,36%的隐脑患者CSF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有升高者大部分为轻度升高,犬于2g/L者占9%,而结核均有蛋白质含量升高,且45%的患者犬于2g/L,结论:隐脑易误诊,具有下列特征时考虑隐脑可能性大。起病以头痛为主而不伴发热,视神经乳头水肿明显,CSF压力显著升高,蛋白含量正常等。CSF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大于2g/L时,结脑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王霞  刘晓潭  张冬杰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2):914-915,918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腺苷酸脱氨酶(ADA)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127例TBM患者(TBM组)和102例非TBM患者(非TBM组)脑脊液中ADA的活性,分析ADA在TBM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TBM组患者脑脊液中ADA活性明显高于非TBM组(P<0.05),预后良好患者脑脊液中ADA活性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ADA活性对TBM预后结局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 ADA活性在TBM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TBM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提供有效的药物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重症结核性脑膜炎40例患儿资料,按随机方法,将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格拉斯哥(GCS)评分、脑脊液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定量、氯化物)和体温恢复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GCS评分以及脑脊液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改善,且治疗4周时,观察组GCS评分(13.35±1.96)分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8.61±23.46)×106/L、蛋白定量(466.33±158.3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葡萄糖(2.75±0.42)mmol/L、氯化物(144.94±31.8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在调整药物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奈唑胺具有抗结核作用,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有效改善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GCS评分、脑脊液指标恢复情况,能显著改善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情,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王学义 《四川医学》2013,(11):1702-170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为散发,以中青年为主,多为隐匿起病.首发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部分伴咳嗽,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损害,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涂片培养各发现抗酸杆菌阳性1例.病毒学检测:排除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理检查:无癌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大部分发现有肺部结核病灶,(包括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少部分有生殖、泌尿系统、骨脊柱结核病灶;头部CT大部分有异常改变,主要为脑实质低密度灶脑积水,少部分有脑表面、室管膜的多发性小钙化灶,极少数伴脑梗死,脑出血.预后:近半数15例好转,7例未愈,6例有后遗症,5例死亡.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按临床诊断标准易被诊断,但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慢性病程,症状变化大,体征不典型.脑脊液初期不典型,抗酸杆菌阳性率低,早期易误诊误治,大部分确诊时已为中晚期,经抗结核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未愈,部分留有后遗症,少部分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