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中最有效的加压包扎方法.方法:选取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病历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创面采用胸带加压包扎;B组创面采用宽绷带加压包扎;C组采用双层弹力网制成的网袋套入胸部加压包扎.通过上述不同加压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者的创面皮下积液、皮肤1期愈合例数、术后平均愈合天数和拔管时间等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C组的创面皮下积液发生率、平均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A、B组(P<0.05),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A、B组(P<0.05).结论:使用双层弹力网的加压方法能均匀施压,更有效的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打包法包扎预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建新 《河北医学》2001,7(3):242-243
自 1997年 2月至 1999年 2月 ,我们对 59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创用打包法加压包扎 ,无 1例出现皮下积液的并发症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9例 ,年龄 2 6~ 65岁 ,平均 4 2岁。全组病人均实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采用打包法加压包扎伤口 ,无 1例出现皮下积液的并发症。1.2 操作方法 :常规实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在关闭切口之前 ,分别在两侧皮瓣外 1/ 3部位 ,顺皮瓣行“U”字缝合各 3~ 4针 ,“U”字底部缝至胸壁相应部位 ,靠腋窝 2针缝至腋窝相应部位 ,使切口无张力、皮瓣又与胸壁及腋窝贴紧。“U”字两线之…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本组136例,均为女性,年龄22~70岁,全部均系标准根治术(不包括同期改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及男性乳腺癌病例)。术前常规备皮、常规斜梭形切口,术毕时腋下放置直径0.6~0.8cm的硅胶管或乳胶引流管,腋窝及锁骨下区棉垫加压包扎,术后回病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创面处理的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118例,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随机采用2种创面处理方式:(1)胸壁加压包扎组(A组)62例;(2)皮瓣与深层组织缝合组(B组)56例。比较加压包扎组与皮瓣缝合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结果:A组发生皮下积液5例(5/62),B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4/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与深层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创面处理方法,绷带加压包扎不仅无益于皮下积液的减少,还有导致皮瓣坏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路 《黑龙江医学》2008,32(6):419-420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术后随机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引流。A组采用单纯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B组采用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结果A组30例患者中,8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26.7%;皮瓣坏死3例,坏死率10%。B组30例患者中,2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6.7%;皮瓣坏死1例,坏死率3.3%。比较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皮瓣坏死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发生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如何评价第二侧乳腺癌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现将我院1975年5月至1998年8月外科和肿瘤内科5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病人其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其中异时性双侧乳腺癌39例,同时性双侧乳癌11例。发病年龄第一侧癌25~60岁,平均409岁,病期第一侧癌平均56个月;第二侧癌25~62岁,平均445岁,癌病期平均为35个月。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平均年龄362岁,异时性双侧乳腺癌(间隔时间最短为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98例乳腺癌并行改良根治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采用重点加压包扎、腋窝及胸骨旁放置两条引流管并应用自制负压引流瓶以改善引流效果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对照组:146例,采用传统单根引流管引流,切口大范围加压包扎。观察其皮瓣坏死情况。结果观察组152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皮瓣坏死,发生率4.6%;对照组146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皮瓣坏死,发生率12.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点压迫加压包扎、腋窝及胸骨旁放置两条引流管可有效改善引流效果,促进皮瓣贴附,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总结6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2~25d,平均16d;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术后切口出现出现皮下积液者有7例,经引流、包扎、加压等治疗后切口均痊愈。结论合理的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后静脉化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俏荣  石秋琴 《广西医学》2004,26(1):134-135
我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共收治乳腺癌病人 6 3例 ,现将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3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6~ 78岁 ,平均 4 7 8岁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 ,其中Ⅰ期 5例 ,Ⅱ期 5 2例 ,Ⅲ期 6例 ;病理报告导管内癌 5例 ,乳头状癌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弹性固定带在防治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实验组患者的切口使用胸部弹性固定带进行包扎,对照组患者切口使用常规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的I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使用胸部弹性固定带进行包扎,可明显提高患者切口愈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约占乳腺癌发病率的1%,且往往不被男性所重视。我科自1991年9月至1998年9月共收治8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乳腺癌根治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年龄32~72岁,平均52岁,按国际TNM分期标准分期,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1例。平均住院时间1-2个月,术后1例皮瓣坏死,患肢未达到功能位,其余7例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 通过将男性与女性乳腺癌患者相比较和来信调查方式,对男性和女性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 ,外科治疗的手术范围趋向缩小。我们自 1992年 11月起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 ,随机采用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进行对照 ,现将 5年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2年 11月~ 1996年 5月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Ⅰ~Ⅱ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共 95例 ,随机分为两组 :改良根治术 (MAD)组 4 7例 ,绝经前 2 4例、绝经后 2 3例 ,年龄 31~ 6 8岁 ,平均 4 9岁。根治术组 (RM) 4 8例 ,绝经前 2 5例、绝经后 2 3例 ,年龄 2 9~6 9岁 ,平均 4 8岁。两组病例TNM分期和肿瘤内ER情况见表 1。…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成为影响近期手术效果的重要隐患,延长了住院时间,推迟了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影响了手术的预后,为解决此问题,我院对2004年2月-2005年2 月9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包扎方式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及相应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2例乳腺癌患者均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行改良根治手术,均为女性,年龄32-76岁,平均46.8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管引流加加压包扎”组,共50 例,Ⅱ组为“双管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组,共4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术后两部位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5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26例采用置单管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为7.7%和7.7%,对照组分别为19.2%和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显著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评价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共施行该手术40例,其中Ⅰ期16例,Ⅱ期22例,Ⅲ期2例。结果:40例病人中,术后发生切口部分表皮坏死1例,1个月后皮肤痂下愈合;皮下积液6例,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很快愈合,33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术后40例随访,1例Ⅲ期乳腺癌术后18个月复发,其余39例5年内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改良根治术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Ⅲ期乳腺癌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6.
徐亚青  刘仕杰 《医学综述》2011,17(3):467-468
目的评估手术切口持续引流法和切口加压包扎缝合法对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施行腰椎手术708例,并发脑脊液漏17例。其中手术切口持续引流组(A组)7例,切口加压包扎缝合(B组)10例,对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A组脑脊液漏的消失及引流的平均时间为6.8 d,切口均Ⅰ期愈合,有头痛2例,无感染、假性硬脊膜囊肿等并发症。B组切口加压包扎缝合平均2.5 d后,脑脊液漏消失,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头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切口持续引流法和切口加压包扎缝合法均是治疗腰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2005~2009年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均为女性。年龄25~70岁,平均45岁;35岁以下18例。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45例(56.25%);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3例(28.75%);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例(12.5%);行乳腺癌保乳术2例(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治疗ⅡB期乳腺癌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ⅡB期女性乳腺癌330例,全部单侧患病,随机分成2组。新辅助化疗组152例(年龄32~73岁,平均42.6岁;左侧78例,右侧74例),给予紫杉类、蒽环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4个周期后实施手术。非新辅助化疗组178例(年龄31~72岁,平均41.4岁;左侧98例,右侧80例)。2组均根据肿瘤大小,行保乳手术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国际抗癌联合会标准”对乳腺癌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缓解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为91.45%,保乳比例为44.70%,对照组保乳比例为21.90%。新辅助化疗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05%和75.00%,显著高于非新辅助化疗组。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的降低ⅡB期乳腺癌临床分期,提高保乳的可行性和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乳腺癌根治术的重要问题 ,一旦发生对患者可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增加住院时间 ,影响术后放化疗的实施。本文结合我院 1995— 2 0 0 2年乳腺癌治疗的一些临床资料及具体措施 ,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4 4例乳腺癌。女 438例 ,年龄 2 5~78岁 ,平均 5 1岁 ;男 6例 ,年龄 40~ 76岁 ,平均 5 5岁。以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法 ,40 0例Ⅰ、Ⅱ期均行改良根治术。44例Ⅲ期 ,皆为女性 ,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其中肿瘤过大、有皮肤侵犯者 18…  相似文献   

20.
秦红  侯梅 《重庆医学》1999,28(4):275-276
从1987年12月~1997年12月收治59例Ⅳ期乳腺癌,采用近年常用的PCMF方案或CAF方案化疗.现就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59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患者,TNM分期全部为Ⅳ期病人,有疗效观察指标,一般状况评分KPS>60分,随机分成两组.PCMF组29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8~68岁,中位年龄48岁,约经期7例.CAF组30例,男性2例,女性28例,年龄32~65岁,中位年龄49岁,绝经期妇女15例,见表1.1.2治疗方法PCMF组CTX400/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