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证患者临床疗效与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CHB湿证患者75例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化湿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CD8^+CD3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CD4^+CD28^+、CD8^+CD2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HB显效患者治疗后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非显效患者治疗前后CD8^+CD28^+、CD4^+CD28^+、CD8^+CD38^+、CD4^+CD25^+T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湿中药对CHB湿证患者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中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思路。方法:对136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肝功能、血清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其中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ALT、TBil)水平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HBV-DNA在湿热中阻型中复制最为活跃,肝郁脾虚型次之,在瘀血阻络型中最低;HBV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不宜作为划分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与瘀血阻络证的客观指标,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水平及HBV-DNA载量正相相关,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与正常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乙肝的发病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慢性乙肝病人32例和健康人20例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其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及CD^8+细胞数均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外周血NK细胞减低(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外周血B淋巴细胞升高(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中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等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慢乙肝 )患者存在 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紊乱 [1,2 ]。动物实验提示温补肾阳类中药能提高细胞免疫机能 [3 ] ,但临床观察尚未见报道。肾气丸是中医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 ,我们观察其对 38例慢性乙肝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1 病例来源 :慢乙肝患者 72例 ,均为荷泽地区医院传染科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的住院患者 ,诊断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4 ]。所有病例 HBs Ag( +) ;其中男 50例 ,女 2 2例 ;年龄 2 3~ 4 6岁 ,平均 32 .5岁。随机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值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在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标准随机抽取脾胃实热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蛔虫上扰型4组,每组8人,共32人,检测4种证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4种证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①与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组CD3、CD8降低,CD4+/CD8+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实热组外周血CD3、CD8降低,CD4+/CD8+值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D4明显降低,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气滞组,蛔虫上扰组值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脾胃实热组比较,脾胃湿热组CD3、CD4、CD8及CD4+/CD8+值的升高变化有显著(P<0.05);肝郁气滞组与蛔虫上扰组的CD4+、CD4+/CD8+较之差异显著(P<0.05),CD3、CD8值的变化极显著(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有关,CD3、CD8、CD4+/CD8+可作为AP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病痰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心脑血管病痰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非痰证患者及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病痰证患者CD3^+、CD4^+的值低于非痰证患者及正常人,CD8^+则高于非痰证患者及正常人,CD4^+/CD8^+比值亦较非痰证患者及正常人低。反映心脑血管病痰证患者总T细胞、辅助性T细胞功能低下,免疫辅助作用减弱。提示心脑血管病痰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存在某种程序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病毒性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和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54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研究(为对照组),分别采集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CD16、CD56CD16、CD56 NK 细胞和 CD3、CD4和 CD8 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 CD16和 CD56CD16 NK 细胞比例明显下降,CD56 NK 细胞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CD3、CD4淋巴细胞亚群及 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患儿免疫系统严重紊乱,注重患儿免疫特点的变化,对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6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3、CD4、CD8,并以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别与胃癌组织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无关,与癌组织浸润程度有关。结论:外周血CD3、CD4、CD8检测可作为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免疫功能评价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丹芍活血行气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芍活血行气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芍活血行气汤,对照组予以妇科千金片,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两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7.96%、87.96%和20.51%、61.54%,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血液黏度、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丹芍活血行气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良好,毒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初治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免疫状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筛选120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型分别符合肺阴亏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的主症和次症。结果:气阴两虚组患者CD3+、CD4+均低于肺阴亏虚和阴虚火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火旺组CD3+、CD4+低于肺阴亏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主。结论:机体针对结核杆菌的免疫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有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卵巢早衰病因错综复杂,自身免疫因素是卵巢早衰的一个重要原因.T淋巴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cells,Tc)、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3个亚群.相关研究表明,卵巢早衰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密切,但卵巢早衰与T淋巴细胞各个亚群之间的关系尚无统一看法,特别是卵巢早衰与辅助性T细胞及细胞毒T细胞的关系尚存在很多争议,而且目前也没有关于卵巢早衰与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报道.因此,探索免疫性卵巢早衰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HIV特异性地攻击人体免疫系统,造成CD4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以及感染和癌变。对50例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HIV发病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丽水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的HIV感染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20~68岁。45例对照组的标本来源于健康体检者,年龄17~50岁。1·2仪器与试剂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分析仪,T淋巴细胞亚群试剂(购自BD公司),红细胞溶血素(BD FACSLysing so…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 S-P法 )对晚期胃癌 41例、胃癌术后 17例进行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设正常对照 34例。结果 :晚期胃癌组 CD3+ ,CD4 + 均明显减少 ,CD8+明显升高及 CD4 + / CD8+比值减少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0 1) ;胃癌术后组 CD3+明显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CD4 + 有所下降 ,CD8+ 有所上升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研究恶性肿瘤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对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况、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使用免疫调节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了解机体在不同阶段的免疫状况,及其与炎症活动和病毒复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慢性乙型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对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肝硬化静止型和活动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活跃组和不活跃组及不同的中医证型之间分别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淋巴细胞计数肝硬化组较慢性活动型肝炎组明显下降(P<0.05),CD4+/CD8+两组没有显著差异;肝硬化活动型组CD4+/CD8+明显高于静止型组(P<0.01);HBV-DNA活跃组CD4+/CD8+明显低于非活跃组(P<0.05)。气虚血瘀型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长期慢性HBV感染会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失调,其炎症活动程度可能与CD4+/CD8+比值升高有关,而病毒的活跃复制与该比值下降密切相关,气虚血瘀型可见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病与尿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中医虚证微观辨证指标,测定了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慢肾病”84例的尿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示:2型与对照组比均有尿SIL-2R增高、OKT3、OKT4降低(P<0.01),但气阴两虚型OKT4/OKT8比例降低(P<0.01)。结论为尿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可作为这2型慢肾病的微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娅 《山西中医》2005,21(5):1-3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和发生发展过程,结合"正邪进退"理论分析,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转换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免疫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关系,对探讨中医证型的细胞免疫学理论基础和辨证论治标准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汤干预早期慢性肾功衰(Ⅰ、Ⅱ、Ⅲ期)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及对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纤维蛋白原(Fb)的影响,以期揭示中药益肾活血汤延缓早期慢性肾功衰(Ⅰ、Ⅱ、Ⅲ期)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一体化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汤.观察两组Scr、BUN、CD3 、CD8 、CD4 /CD8 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Scr、Fb的相关系数(r/P),结果发现Scr与CD8 、Fb正相关(P<0.05),与CD3 、CD4 负相关(P<0.01),与CD4 /CD8 无相关性.结论:益肾活血汤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衰(Ⅰ、Ⅱ、Ⅲ期)的临床疗效肯定;能使总体肾功能平稳并趋于好转;并对早期慢性肾功衰(Ⅰ、Ⅱ、Ⅲ期)的免疫异常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益肾活血汤可能是通过改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同时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