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搜集我院经手术治疗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的9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地佐辛复合旋布比卡因镇痛的46例作为观察组,将布托啡诺复合旋布比卡因镇痛的4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均较好,但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观察组多。地佐辛复合旋布比卡因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镇痛前预注布比卡因能加强镇痛效果[1];而注入多少浓度的布比卡因最为合适,尚无报道,为此作者对剖宫产术接镇痛泵前用同容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注入硬膜外腔,观察其镇痛效果.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裕莲 《临床医学》2012,32(5):71-72
目的应用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单胎或双胎足月妊娠剖宫产术产妇328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镇痛药液为0.125%左旋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镇痛泵设定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 ml/h,自控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和记录产妇PCEA泵开启时和开启后4 h、8 h、12 h、24 h和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SS)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产妇镇痛非常满意率为78%,基本满意率为22%,无不满意患者。术后各时点HR、MAP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现象。所有产妇术后6 h Bromage评分均为0分。恶心呕吐22例,发生率为6.9%,无头晕嗜睡和下肢麻木患者。尿管拔出后再插尿管患者29例,发生率为8.9%。结论 0.1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PCEA镇痛效果满意,安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价值.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40例,术后待患者出现痛觉时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根据所用镇痛药液的不同,分为L组(20例)和B组(20例).L组给予质量分数0.25%左旋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0 mL;B组给予质量分数0.25%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0 mL.2组首次负荷量均为5 mL,镇痛泵背景输注量2 mL/h,一次按压量2 mL,锁定时间为10min.比较2组镇痛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L组镇痛起效时间较B组短(P<0,05),视觉模拟评分较B组低(P<0.05),2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舒芬太尼复合左旋布比卡因可用于无痛分娩,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尚未见报道。PCEA左旋布比卡因常用浓度为0,125%~0.20%,本资料旨在探讨舒芬太尼复合0,15‰左旋布比卡因时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术后臂丛神经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上肢手术后患者,连续臂丛神经镇痛效果、炎症反应及运动阻滞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镇痛完善者90例,双盲随机分成三组,行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镇痛,A组为0.1%左旋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0.004mg/kg;B组为0.15%左旋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0.004mg/kg;C组为0.2%左旋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0.004mg/kg.分别于术后6、12、24、48h观察及记录VAS评分及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h、36h、72h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及WBC.结果:A组患者较C、B组VAS评分高(P<0.01),C组患者较B、A组Bromage评分低(P<0.01);A与B、C组患者的IL-6、WBC、NC、IL-10在术后各观察相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左旋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0.004ms/kg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可减少机体的炎症反应,且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曲马多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PCEA60例随机等分成三组。A、B和C组均用0.15%左旋布比卡因100mL,但B组含芬太尼(4.0μg/mL),而C组含曲马多(4.0mg/mL)。PCEA参数设置:负荷剂量4mL,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50min,持续剂量1.5mL/h。结果:A组24h用药总量及PCEA的使用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而B组的PCEA各指标最低(P﹤0.01),恶心呕吐发生情况:A组0例,B组2例,C组6例。三组各发生尿潴留1例。各组RR和MA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PCEA的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每支119.2mg/10mL)与左旋布比卡因(每支37.5mg/5mL)复合吗啡(每支10mg/mL)用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择期手术60例,年龄16~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行硬膜外穿刺留管。术后镇痛分为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左旋布比卡因+吗啡;B组:PCEA甲磺酸罗哌卡因+吗啡;C组:PCEA甲磺酸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吗啡。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评分,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比较,C组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良反应少,A,B组4,8,12,24hVAS低于C组(P〈0.05)。左旋布比卡因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甲磺酸罗哌卡因镇痛起效较慢,镇痛强度大,维持时间长。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腹部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者与吗啡复合应用能提高PCEA镇痛效果,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LBVP)、罗哌卡因(ROP)和布比卡因(BUP)用于开腹妇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9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LBUP组、ROP组和BUP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采用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LBUP组采用0.15%左旋布比卡因加吗啡0.1mg/ml,ROP组采用0.2%罗哌卡因加吗啡0.1mg/ml,BUP组采用0.15%布比卡因加吗啡0.1mg/ml,输注速度均为2ml/h。观察术后48h内的VAS疼痛评分、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病人在术后5个时段VAS疼痛评分、镇痛结束时对疼痛的总体评估、镇痛后4h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8h后LBUP组及BUP组分别有2例病人Bromage评分为2,至镇痛后16h恢复;术后24hROP组有21例(70%)的病人可以短时间行走,而LBUP组及BUP组分别只有12例(40%)及11例(36.7%),有显著性差异(χ2=5.45,χ2=4.34,P<0.05)。结论:0.15%左旋布比卡因、0.2%罗哌卡因与0.15%布比卡因用于开腹妇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0.2%罗哌卡因较0.15%左旋布比卡因及0.15%布比卡因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及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剖宫产并要求术后镇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镇痛,观察组行喷他佐辛联合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麻醉药用量、按压自控镇痛泵次数、泌乳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神经适应能力(NACS)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6、12、24、48小时四个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麻药用量、按压自控镇痛泵次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 05);而两组产妇术后泌乳时间和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两组新生儿术后6、12、24、48小时时点NAC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喷他佐辛能够显著增强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麻醉用药剂量和药物不良反应,且对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超前镇痛对围术期血液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镇痛组;安定+芬太尼+异丙酚+万可松+安氟醚复合全麻,术后硬膜外输1%利多卡因、4ug/ml芬太尼混合液4mlh镇痛。超前镇痛组:术前术中硬膜外持续输入1.5%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全麻方法及术后镇痛同上,于入室后麻醉前(T1)、切皮后2小时(T2)、术后一天晨(T3)、术后第二晨(T4)测血中E和NE值,于手术结束后4小时(t1)、8小时(t2)、24小时(t3)48小时(t4)、72小时(t5)分别观察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E值无明显变化。NE值术后均显著升高;但超前镇痛组在术中、术后显著低于术后镇痛组(P〈0.05~0.01)。术后疼痛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开始进入活跃期的头位单胎初产妇,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试验组进行硬膜外镇痛,不愿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硬膜外镇痛时随机分别接受0.1%的罗哌卡因(R)或布比卡因(B),30min后开启病人自控镇痛(PCA)泵.观察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分娩情况和新生儿情况,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产妇血中皮质醇、血糖、胰岛素含量.结果: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组与B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R组与B组之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会阴侧切率高.对照组皮质醇、血糖、胰岛素/血糖比值的变化最大,其次为B组,R组变化最小.结论:PCEA下用0.1%R 1μg/ml F进行可行走的无痛分娩安全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镇痛治疗方法对开胸术后患者心肺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疼痛与镇痛治疗对开胸术后患者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总结516例开胸行肺叶切除或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六日的疼痛情况。采用术中肋间神经冷冻、自控硬膜外镇痛、静脉泵镇痛和一般镇痛四种方法,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术后胸痛进行评级。将疼痛4级以下的患者定为充分镇痛组,5级以上的患者定为不充分镇痛组,结合二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充分镇痛组中,术后肺部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和总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3%、4.41%和15.20%;不充分镇痛组中分别为25.32%,12.5%和30.77%,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术中肋间神经冷冻、硬膜外镇痛、静脉泵镇痛、一般镇痛的充分镇痛率分别为75.79%、52.17%、43.08%、11.93%。结论:术后镇痛治疗以充分降低疼痛评分(VAS≤4级)为目的,加强术后充分镇痛治疗是预防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10组(n=6),其中5组喷他佐辛注射前2小时预先注射生理盐水,另外5组预先注射kappa受体拮抗剂nor-BNI(10 mg/kg),随后各组同时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和吗啡(10 mg/kg),分别于药物注射前和注射后30、60、90、120 min对小鼠进行机械痛阈(压尾试验)和热痛阈(热板试验,甩尾试验)测定,并分别计算药物时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作为药物镇痛效应的量化指标。结果:1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在与吗啡合用后的压尾AUC分别为(244.1±19.5)、(166.5±9.6)、(146.6±8.3)、(130.7±7.8)、(124.5±10.1)(g·h);热板AUC分别为(27.9±4.0)、(24.4±1.6)、(22.8±1.6)、(23.3±2.1)、(22.7±1.2)(s·h);甩尾AUC分别为(13.1±1.9)、(12.0±1.7)、(10.4±0.8)、9.5±0.9)、(9.7±1.3)(s·h)。这提示喷他佐辛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吗啡的镇痛作用。2使用κ受体拮抗剂nor-BNI后,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与吗啡合用后的压尾AUC分别为(252.2±16.7)、(167.7±11.0)、(145.1±9.8)、(132.6±5.1)、(127.3±8.0)(g·h);热板AUC分别为(28.0±1.7、(25.0±1.6)、(23.0±1.2)、(22.0±1.4)、(21.2±1.3)(s·h);甩尾AUC分别为(14.4±1.8)、(11.2±1.4)、(10.2±0.8)、(9.7±0.7)、(10.1±0.8)(s·h),与上述未使用nor-BNI的各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kappa受体拮抗剂存在的情况下,大剂量喷他佐辛对吗啡镇痛依然存在抑制作用。结论:喷他佐辛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啡产生的镇痛作用,该抑制作用与kappa受体激动无关。  相似文献   

16.
氯胺酮对吗啡镇痛作用及其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小鼠观察了氯胺酮(Ketamine,K)对吗啡(Morphine,M)镇痛作用及其耐受性的影响,小鼠热板法,电刺激法和扭体法表明,K(ip或sc20mg/kg)在这三种方法中无可增强M的镇痛作用(P〈0.01,P〈0.05)。每隔6小时ipK20mg/kg,可抑制小鼠对连续注射M镇痛效庆耐受性的形成(P〈0.01,P〈0.05),结果提示,K可增强M镇前作用,延缓镇痛耐受性的形成,K与M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进一步探讨针刺镇痛机理。方法 :用离子探针Fura -2 -AM和Furaptra -AM配合高敏度AR -CM -MIC阳离子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异博定和氯化钙对电针的镇痛效果及小鼠下丘脑 (HT)和导水管周围灰质区 (PAG)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 [Ca2 +]i )及游离镁离子浓度 ( [Mg2 +]i )的变化。结果 :电针小鼠拟“人中”、“承浆”穴 ,上述两脑区 [Ca2 +]i均明显降低 ,而 [Mg2 +]i则略有升高 ,[Ca2 +]i/[Mg2 +]i比值明显降低 ;小鼠脑室内注射少量CaCl2 及腹腔注射钙通道阻断剂异博定(verapamil)均可抑制电针的镇痛效应。结论 :电针镇痛效果可能与细胞内的游离钙镁离子浓度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多模式镇痛全身麻醉与传统模式镇痛全身麻醉,明确多模式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中芬太尼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9月至12月因为妇科良性疾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人100例,其中33例(多模式镇痛组,M组)全身麻醉采用了联合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lidocaine,IVIL)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方案,67例(对照组,C组)全身麻醉采用芬太尼单一镇痛药物的传统模式镇痛方案。比较两组的芬太尼用量以及病人入室时(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手术开始即刻(T_2)、手术结束即刻(T_3)、拔管后即刻(T_4)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值。结果:与C组比较,M组病人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M组T_2~T_4的SBP和HR,T_2和T_4的MAP,T_4的DBP均显著降低(P<0.05);与T_0比较,M组T_1时SBP、DBP、MAP显著降低(P<0.05),随后无统计学差异;C组T_1时SBP、DBP、MAP显著降低(P<0.05),T_2和T_4的SBP和MBP、T_3的DBP及T_2~T_4的HR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中采用联合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非甾体抗炎药及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并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腹外侧区注射催产素(OT)和抗催产素血清(AOTS)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AG注射OT能增加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注射AOTS以中和内源性的OT后,对大鼠痛阈虽克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电针期的停针后的电针镇痛效应。提示PAG内生理水平的OT在电针镇痛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