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76例甲亢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常有心电图异常。现将我院 1993~ 1999年收治的 76例甲亢患者心电图作一简易分析。1 临床资料76例中 ,男 2 7例 ,女 4 9例。年龄 2 1~ 57岁 ,平均33 5岁。心电图异常改变者 4 1例 ,占全部病人的54% ,其中ST -T改变 38例 ,心律失常 17例 ,P波振幅改变 39例 ,房颤 5例 ,房早、房室传导阻滞各 3例 ,右束支、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各 2例 ,窦性心动过缓 1例 ,房搏 1例。2 讨论2·1 抑制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占本组异常心电图的 4 0 % ,其中兴奋性改变和抑制性改变无明显差异 ,这说明甲亢患者合并心脏抑制也…  相似文献   

2.
布机噪声对女工血压和心电图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取血压、心电图改变作为观察指标 ,调查分析 15 8名接触布机噪声女工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改变。结果表明 ,噪声组女工的血压异常检出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41 1%、 2 7 9%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血压异常中低血压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分别为 2 9 8%、11 4%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心电图异常改变以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 15 8%、 12 7%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各工龄段中 ,以 8~、 12~ 15年两组的心电图异常改变较为明显 ,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36 4%、 42 9%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 30例老年人心脏瓣膜病变的超声检查所见。 30例患者中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5 0~ 81岁 ,平均 6 5岁。 30例中伴发心绞痛 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 ,陈旧性心梗 1例 ,肺心 3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5例 ,脑梗塞 2例 ,心肌病 1例。X线检查 :30例中 2 4例显示左室扩张 ,心脏影向左下扩大 ,其中 5例伴主动脉根部扩张 ,为主动脉型心脏 ,伴肺动脉高压 5例 ,6例心脏大小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正常 6例 ,左室肥厚伴劳损 9例 ,ST- T改变 8例 ,心律失常、室上性及室性早搏 2例 ,左前分支阻滞 1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 ,房颤 3例…  相似文献   

4.
高晓杰  郭芳  陈蔚  隋萍 《现代保健》2010,(34):157-158
目的评价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9例手足口病患儿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86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有49例(57.0%)异常,重症组有22例(95.7%)异常。异常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8例)、电解质异常心电图(低钾10例,低钙2例,高钾2例)、ST—T改变(7例)、房室负荷增加(右室负荷增加4例,左房负荷增加3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例,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2例)、频发房性早搏(1例)。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改变比较常见,重症组心电图异常比例更高,对相关病例,临床上应尽早检查心电图,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的心电图改变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该院进行分娩的112例孕妇,按照年龄的不同,简单随机分为高龄(年龄≥35岁)组56例和非高龄(年龄35岁)组56例。两组孕妇均于相同孕周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孕妇各型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分娩结局情况。结果非高龄组孕妇的异常心电图出现10例,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17.86%(10/56),高龄组孕妇的异常心电图出现20例,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35.71%(20/56),两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2 8,P=0.032 9);两组孕妇心电图检查结果中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最高,和(或)合并出现P-R间期缩短,ST段压低≥0.05 mV,电轴左偏于-30°~-90°及低电压(肢体导联0.50 m V;胸导联0.80 m V)。高龄组孕妇的各心电图类型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 9、4.846 2、3.952 9、4.846 2和5.920 2,P0.05),妊娠晚期的主要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室内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其中高龄组孕妇妊娠晚期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 2、4.148 1和4.846 2,P0.05),而两组孕妇窦性心动过缓、室内传导阻滞和室性早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 5、0.342 5和1.0000,P0.05),高龄组孕妇的剖宫产率高于非高龄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6 1,P0.05);高龄组孕妇的早产率高于非高龄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9 0,P0.05);两组孕妇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 2,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且以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等)为主,会增加剖宫产率和早产率,临床在接诊时应及早做好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诊的AHCM患者53例,全部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同时进行1个月至8年的随访.结果 53例AHCM患者均合并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伴胸前导联巨大T波倒置0.2 mV或以上,以V3~V4最明显者41例(77.4%);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但RV4>BV5RV6者36例(67.9%);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41例(77.4%);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心尖部肥厚均≥15 mm.结论 AHCM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对AHCM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病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12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心电图异常88例,以ST-T改变(78.57%)、窦性心动过缓(16.96%)、期前收缩、传导阻滞多见,治疗后心电图正常80例(90.91%),好转6例(6.82%).结论 颈椎病早期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往往是可逆的,早期干预治疗,短期内形成的心电图异常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世纪今科医疗公司MIC-12H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对心悸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及诊断。结果240例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228例,检出率95%。房性早搏48例、室性早搏43例、其中短阵室速10例、短阵房速37例、阵发性室上速18例、阵发性房颤和心房扑动7例、慢快综合征3例、快慢综合征2例、窦房传导阻滞5例、房室传导阻滞15例、预激综合征6例、窦性心动过速23例、早期复极综合征8例、部分患者合并存在2种以上心律失常,另外尚有3例出现ST—T改变。240例心悸患者常规六导联心电图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68例,检出率28.3%,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心悸患者中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高温作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分析其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 703名高温作业人员中,心电图异常率为21.8%,其中以窦性心律不齐多见(26.8%),其次为左心室高电压(12.6%)、部分ST段改变(11.0%),其余依次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部分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缓、短PR间期、室上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高温作业工龄在5年以上人员(5~、10~、15~年组)各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温作业工龄5年以上者的异常率(32.8%)高于工龄5年以下者(10.6%)。结论高温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应对长期从事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普查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心悸患者的病因,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心悸患者常规心电图(ECG)与24h动态心电图(DCG)。结果 (1)210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共计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04例,检出率97.14%,其中包括房性期前收缩140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64例,交界性期前收缩2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室性期前收缩185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7例,窦性心动过缓伴房室传导阻滞5例(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心律失常。(2)210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共计检出心律失常36例,检出率为17.14%。(3)心悸发作时即刻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心律失常105例,检出率为50.00%,其中男性52例占男性心悸发作患者的89.66%(52/58),女性53例占女性心悸发作患者的60.23%(53/88),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结论心悸的发生与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异常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异常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心电图异常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心电图异常主要是窦性心律失常、T波及ST-T段改变、心电轴左右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心室肥大,其中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经干预,观察组患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减少心电异常出现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部感染前后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诊治的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均并发心律失常,在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感染未控制前不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患者感染控制前(入院后感染确诊时)、感染控制后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结果感染控制前心电图检查显示,分别有41例房性早搏、26例房颤、31例窦性心动过速、32例窦性心动过缓、14例房室传导阻滞、27例束支传导阻滞、28例室性早搏,分别占68.33%、43.33%、51.67%、53.33%、23.33%、45.00%、46.67%,感染控制后心电图检查显示,分别有28例房性早搏、14例房颤、18例窦性心动过速、15例窦性心动过缓、6例房室传导阻滞、14例束支传导阻滞、16例室性早搏,分别占46.67%、23.33%、30.00%、25.00%、10.00%、23.33%、26.67%,感染控制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感染控制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低于感染控制前,感染控制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感染控制后,心律失常可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心肌酶水平可有一定程度降低。应积极预防和尽早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波动对心律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7月-2016年10月在深圳市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波动幅度分为波动异常组31例和波动正常组6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心电图监测,记录心律失常的类型。结果血糖波动异常组窦性心动过速4例(12.90%)、室性早搏5例(16.13%)、房性早搏7例(22.58%)、ST段压低5例(16.13%)的发生率明显比血糖波动正常组窦性心动过速1例(1.56%)、室性早搏2例(3.13%)、房性早搏3例(4.69%)、ST段压低1例(1.5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患者窦性心动过缓、房颤房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较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组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ST段压低发生率等心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类型和预后。方法对1998-02~2004-02在本科住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52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结果窦性心律失常23例(44%);窦性心动过缓10例,窦性心动过速13例。异位心律29例(56%);房性早博9例(频发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早博6例(频发3例),室早并行心律1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各种传导阻滞5例(9%):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Ⅱ度AVB(文氏型)1例,Ⅲ度AVB1例。转归心律失常消失43例,占82%(43/52);失访3例,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良性,以窦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常见,预后良好;室性心动过速如原发病严重则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5.
黄琪  刘筱  翟茜  李慧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85-4287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城市居民异常心电图的分布情况,为今后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690例体检人群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对不同年龄组异常心电图分布情况及心电图异常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占61.8%,异常心电图占38.2%。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依次为ST-T改变(12.4%)、窦性心律失常(12.2%)、传导阻滞(3.7%)、其他异常(3.6%)、左室高电压(2.2%)、异位心律失常(1.9%)、房室肥大(1.0%)、低电压(1.0%)、陈旧性心梗(0.2%)。经年龄组相关系数分析,房室肥大(r=0.890,P﹤0.05)、陈旧性心梗(r=0.913,P﹤0.05)、左室高电压(r=0.895,P﹤0.05)、低电压(r=0.931,P﹤0.05)、异位心律失常(r=0.939,P﹤0.05)、传导阻滞(r=0.948,P﹤0.05)年龄分布为正相关,故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ST—T改变,40岁以上年龄组明显高于39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1,P﹤0.01)。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6,P﹤0.01)。[结论]定期开展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各种心脏疾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尘肺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预防、诊断、治疗尘肺,避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12月住院的300例尘肺患者入院时第一次心电图为基本资料,同时选择不接触粉尘及有害因素的干部和退休工人300例体检时的心电图资料作对照。结果(1)尘肺组出现异常心电图人数221人,异常率为73.67%;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ST—T改变、左室肥大(高电压)、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电轴偏移、P波V1终末电势(PTFV1阳性)等。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人数98人,异常率为32.67%。(2)尘肺组期别对心电图有影响,尘肺级别越高心电图异常人数越多。(3)尘肺组与对照组按不同年龄段比较,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结论尘肺能明显影响心血管系统使心电图异常,而且随年龄增长和尘肺期别的增加,尘肺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45-746
目的探讨心悸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 618例心悸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618例心悸患者中,男性870例,女性1 748例。在心电图异常改变的1 284例患者中,男性403例,女性881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患者中,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悸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心电图异常率高于男性。在窦性心律失常中,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年龄越大,心悸发病率越高。在心悸患者中,心电图正常患者,仍需进一步检查,查找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后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7月住院的85例心律失常并发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前后心电图的特征和类型,对其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后,在心电图特征上PR间期异常、ST段异常、T波异常、ST-T改变的发生率高于感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和QT间期异常的发生率与感染前无明显差异;医院感染后的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感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期前收缩等的发生率与感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后心电图变化具有一定规律,临床医师应掌握其特征,重点监测心电图改变,减少或避免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再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山东省菏泽市公交车司机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公交车司机防治心血管疾病、保证行车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1 144名公交车司机职业健康体检资料,按性别、工龄和年龄进行分组,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者416人(36.36%),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6.91%,女性为34.50%。异常心电图种类排前5位的依次是T波异常、窦性心动过缓、ST段改变、窦性心律不齐、不完全右束支阻滞。异常类型排前2位的是ST段、T波、U波、Q波和窦性心律失常。性别与S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缓检出率有关联,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39、5.203,P值均<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呈增加趋势(χ2=4.188,P<0.05)。各类型异常心电图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和ST段、T波、U波、Q波检出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χ2值分别为3.874、7.099,P值均<0.05),且年龄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和ST段、T波、U波、Q波检出率有相关性(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效果,对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根据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共有45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情况,占总数的90.00%,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有24例心肌缺血,22例ST段变化,1例Q-T延长,1例U波明显;各型心律失常患者有1例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房性早搏,9例室性早搏;2例房室肥大,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段变化、Q-T延长、各型心律失常以及房室肥大为主。患者的病情好转后,心电图也会有所改善。结论心电图改变情况和急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比较紧密,通过心电图来对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