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肾母细胞瘤(WT)小儿进行诊治分析.方法 23例WT患儿中预后良好(FH)11例作为FH组,预后不良(UFH)12例作为VFA组.23例患儿皆接受综合治疗.统计2组患儿疗效及随访结局.结果 23例患儿中,治疗有效率为82.61%,疾病控制率为95.65%.FH组CR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U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组患儿随访结果相对好于UFH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T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佳,其总体疗效和患儿预后密切关联.FH的患儿疗效较好,且结局也较好.而UFH的患儿疗效较差,且病死率也较高,结局往往不良.  相似文献   

2.
周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5):1810-1812
目的探讨成人肾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肾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4岁。间褐性肉眼血尿半年伴左腰痛2个月。CT示左肾癌伴左肾静脉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中下极。组织学上,瘤细胞弥漫性或片状分布,主要为不同分化阶段的神经母细胞,核分裂多见,有菊形团、神经管和神经毡结构;灶性分布未分化神经母细胞,成熟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细胞和Schwannian基质。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A,GFAP,NSE,S100,NF,而CK,CD99,EMA等阴性。结论成人肾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临床上罕见,与肾癌难鉴别,CT和患者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的检查,对诊断有指导意义,确诊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梁君  杨士彬 《淮海医药》2001,19(5):358-359,F003
目的 分析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手术前行血管栓塞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0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的7例“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前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局部药物灌注、栓塞术。结果 全部患儿经介入治疗后1周内行“患侧肾脏切除术”。手术视野清晰,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患儿术后精神状况及饮食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行血管造影,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时发现变异情况;行选择性肾动脉药物局部灌注和栓塞术,可在短期内使瘤体缩小、缺血坏死,防止瘤细胞血行转移,减少手术中大量出血,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168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前超声检查的回顾,研究肾母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 常规肾脏超声检查、记录。结果①瘤体多呈圆形(131例),直径从3.5—15.6cm。②发病于左肾82例、右肾84例、双肾2例;瘤体起源于肾上极43例、中1/3部位33例、下极63例。③瘤体内部强回声59例、等回声63例、低回声48例;分布均匀63例、分布不均匀瘤体内出现无回声区24例、出现钙化3例。结论 超声检查是肾母细胞瘤诊断及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或Wilm’s瘤,是肾脏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有极少见的肾外肾母细胞瘤,我们在活检中遇到一例。患儿,女,8个月,藏族,左侧腹部肿块6个月,逐渐增大。病理检查:椭圆形肿物一个,重450g,大小为12X10×8cm,表面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瘤与肾无粘连,而位于左肾上极被膜外,左肾上腺下方。切面包膜完整,肿瘤质地软,大部分呈灰白色,小部分为灰红色,同时可见灶性出血坏死区,也可看到零星小片状、灰白色质地坚硬的软骨样组织。肿瘤的近脊柱侧附有完整的肾上腺组织,贴附在肿…  相似文献   

6.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或肾胚胎瘤,是一种复杂的胚胎性恶性混合性肿瘤。是小儿腹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小儿实体瘤的8%,占小儿肾脏肿瘤的80%以上,常见于5岁以前,但以6月-3岁年龄组最多见,男女发病率相近,成人期发病仅占1%。也可异时性发生,在最初诊断为单侧肾母细胞瘤者中约1%以后会发生对侧肾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或韦尔姆瘤(wilms),是婴幼儿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院1972年至1997年10月共收治32例,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KUB+IVP资料较完整的进行总结,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8岁,平均25岁。全部病例以腹部包块就诊。其特征为无痛性,腹块质实硬,表面光滑,较固定。发现肿块最短时间2天,最长8个月。32例中,发热呕吐腹胀10例,出现血尿6例,尿中有蛋白、脓球6例。全部病例就诊时均行B超检查确诊,其中2例行MR检查。发现右侧腹块11例,左侧21例。32例手术病理证实29例。术中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重点是对术前化疗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1999年收治的13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术前小剂量长春新碱诱导瘤细胞凋亡治疗2~3周,2例术前介入栓塞化疗。术后按NWTS-Ⅲ方案进行化疗、放疗。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10例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1例死于肿瘤复发,1例死于车祸。结论 提高肾母细胞瘤长期生存率的主要途径是不断发展和完善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尤其注重对术前化学疗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肾母细胞瘤化疗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116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以肾母细胞瘤化疗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实施时间为界限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化疗并发症护理。对比观察实施前后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败血症、恶心与呕吐、静脉炎、出血性膀胱炎、发热、腹泻、脱发与皮疹的发生率分别是24.14%、34.48%、3.45%、1.72%、34.48%、43.10%、60.34%,对照组分别为68.97%、77.59%、20.69%、20.69%、82.76%、89.66%、91.38%,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并发症临床护理在肾母细胞瘤患儿中的应用,大大减少化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清 《淮海医药》2004,22(2):129-130
目的 观察肾母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改变 ,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1 992年以来经超声检查后又经手术或肾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 8例 ,总结其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肾母细胞瘤超声声像图改变较有特征性 ,本组实质性肿块 6例、囊实性肿块 2例 ,实质性肿块声像图呈低或中等回声团块 ,多数表现为回声杂乱、强弱不等、分布不均的斑片状或粗点状不均质回声 ,肿块囊性变表现为肿块内间以不规则囊性无回声区 ;肾组织与肿块分界清楚 ;彩超示其血供丰富 ,均呈树枝状或棒状分布。结论 超声检查对肾母细胞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小儿所有实体肿瘤的8%。我院对68例肾母细胞瘤患者精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立锋  王铁刚 《河北医药》2003,25(10):752-752
肾母细胞瘤又称为肾胚胎瘤或WILMS瘤 ,系恶性胚胎性混合瘤 ,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CT广泛的普及 ,利用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可较早的为临床诊断、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 3 5例患者的CT表现 ,总结CT对肾母细胞瘤诊断以及分期的价值与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被临床确定的儿童肾母细胞瘤 3 5例。男 2 1例 ,女 14例 ;年龄 5个月~ 12岁 ,平均4.2 5岁。 75 %见于 5岁以下 ,90 %发生 7岁以前。临床表现有腹胀或无痛性包块、血尿、高血压、发热…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肾母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110例患儿术后无感染,伤口Ⅰ期愈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作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加强营养,及时发现和控制并发症,可有效地为肾母细胞瘤手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诊治方法 ,旨在提高患儿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肾母细胞瘤28例,由小儿外科、肿瘤科、病理科、放射诊断及治疗科联合诊断,28例实施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方法综合治疗;年龄〈1岁,Ⅰ期及Ⅱ期预后良好型不放疗。结果 28例分型:预后良好型21例,预后不良型7例;分期: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8例;Ⅳ期7例。随访28例,26例获得有效缓解(92.9%);3年生存率为78.6%(22/28)。6例未获得缓解者均死于疾病进展,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多学科联合诊断、综合治疗肾母细胞瘤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术后标准放化疗对于肾母细胞瘤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正>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占小儿所有恶性肿瘤的5%~6%。近年来随着病理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的提高,肾母细胞瘤的治愈率已提高到90%,术前化疗方案、手术时期的选择及术后化疗、放疗对肾母细胞瘤具有十  相似文献   

17.
18.
王学文  胡晓丽  宋兰云  宁培儒 《天津医药》2004,32(11):660-660,i002
患儿女,3岁。家属无意中发现其左腹部肿物5d,于2003年2月24日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左腹部可触及一肿物10cmX6cmX5cm,质硬、实性,表面尚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CT示左腹膜后肿物伴钙化。其他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考虑腹膜后肿物,性质待查。于入院后第7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物来源于左侧腹膜后,不规则,表面光滑,有包膜。打开后腹膜显露肿物,肿物表面附有输尿管,将肾脏向前推挤,肿物与肾下极及肾蒂粘连,仔细分离后,将肿物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小儿肾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为生后3个月~10岁,平均2.5岁,26例均进行CT平扫,18例同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肿瘤表面较光滑,钙化率低,淋巴结转移以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较多见。定性诊断准确率96%。结论CT对小儿肾母细胞瘤检出率高,准确显示原发肿瘤侵犯的范围,及时发现转移瘤,为肿瘤分期、确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内比较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大家的重视和治疗的及时,据统计成活率已增高到80%以上,由于 Verhoeff(1923年)指出这种肿瘤是由胚胎性视网膜细胞组成,所以才将之命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组织通过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