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在肝脏储备功能尚可承受的条件下,大多数巨大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 carcinoma,HCC)或肝门区肝癌在一期切除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缩小后可获得二期切除。但当肝癌细胞侵及门静脉主干或第一级分支形成门静  相似文献   

2.
黄志坚  刘景丰 《医学综述》2009,15(11):1639-164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有无合并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肝癌综合治疗的提高及手术技术的改进,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认识趋于更积极,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多模式综合治疗,疗效也有大幅度提高。本文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门静脉癌栓患者也增多。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上出现了新的格局。本文就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静  朱伟 《当代医学》2013,(5):16-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泵置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1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采用超选择TACE联合PVC术治疗、超选择TACE术治疗及部分病人未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TACE+PVC组随访1、3、5年生存率为83%、43%、3%;TACE组为75%、33%、3%;对照组为50%、4%、0。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泵置入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林洋 《医学综述》2013,19(7):1217-1219
综合评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选择性门静脉化疗栓塞术、门静脉支架置入、消融治疗及内放射的基本理念,并引证说明上述治疗方式对原发性肝癌(PL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证明这些介入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优势并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提升PLC合并PVTT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其预后。另外,为PLC合并PVTT患者序贯治疗或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以肝功能损害程度、肿瘤直径大小和其他相关因素为背景的肝癌各种治疗方法出现,治疗也逐渐转向以证据为基础的模式。由于门静脉癌栓可导致肿瘤细胞在肝内播散和转移,并加重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故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治疗的难点之一,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较多,然而单一治疗方法效果较差,中位生存期较低,合理的治疗原则一直尚未建立。本文通过综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最新治疗进展,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广泛临床应用和超声诊断技术、放射诊断技术的发展,对PHC的诊断已不满足于过去的定性和定位诊断,目前提出了新的诊断内容,包括肿瘤有无包膜、包膜外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肝癌243例,64排螺旋CT检查PVTT,总结PVTT与肝癌大体类型、肝硬化基础的相关性。结果 243例肝癌病例中合并门静脉癌栓98例,有肝硬化基础者PVTT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基础者;癌栓类型和肝癌大体类型及肿瘤中心位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有肝硬化基础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易形成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9.
随着甲胎旦白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广泛临床应用和超声诊断技术、放射诊断技术的发展,对 PHC 的诊断已不满足于过去的定性和定位诊断,目前提出了新的诊断内容,包括肿瘤有无包膜、包膜外有无浸润和转移、肝内有无卫星病灶、肿瘤的营养血管、门静脉有无癌栓等。门静脉癌栓形成是PHC 肝内转移的一个过程,直接影响到患  相似文献   

10.
陆超 《当代医学》2014,(28):26-2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使用综合介入治疗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0)。对照组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综合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门静脉化疗。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随访,以年度为单位,归纳2组患者生存率情况、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综合组共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2/2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随访3年内共12例生存,生存率为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方案干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远期疗效突出,可改善患者生存情况,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价值.方法:对近2年我院2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手术方法:采用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取癌栓术,术后部分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续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35%,其中术后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50%.术后肝动脉化疗存活率明显高于非化疗组(P<0.05).结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应采用积极手术治疗,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8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癌栓的患者,采用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73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单纯手术切除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64.3%、42.8%、28.5%、14.3%,肿瘤平均复发时间6.5个月。术后行TACE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8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60.3%、41.1%、27.4%,肿瘤平均复发时间11.5个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以10 cm为界)、门静脉主干是否有癌栓对术后生存有影响。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癌栓摘除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TACE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对40例合并门静脉癌栓(PTT)的原发性肝癌(PHC)行多次化学栓塞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67.5%,治疗后0.5,1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12.5%及2.5%,平均生存期9月.合并分支PTT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合并其他部位PTT者(P<0.05).平均治疗间隔期的长短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在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TAI+TAE是合并PTT的PHC的有效治疗方法;不论PTT分布在何部位,均应积极处理;治疗间隔期应视病人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4.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化学栓塞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40例合并门静脉癌栓(PTT)的原发性肝癌(PHC)行多次化学栓塞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67.5%,治疗后0.5,1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12.5%及2.5%,平均生存期9月。合并分支PTT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合并其他部位PTT者(P〈0.05)。平均治疗间隔期的长短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在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TAI+TAE是合并PTT的PHC的有效治疗方法;不论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癌门脉癌栓(PVTT)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 应用超声对85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者进行图像观察。结果 PVTT弥漫型肝癌发生率最高,巨块型次之,结节型出现率最低;肿块呈多叶分布者发生率高,左叶分布比右叶发生率高。PVTT形成后以门脉主干分布最多,其次为左支,右支最少。癌栓的声像图表现:门脉内或其分支内单和(或)多个结节状、絮状光团,回声多为低或中等,细小致密,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光团边界多不规则,呈菜花样改变或条索状改变。结论超声诊断PVTT价值较高,敏感性亦高,超声检查为门脉癌栓检出之首选,对弥漫型肝癌的诊断价值亦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1例HCC伴PVTT的CDFI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束变细或充盈缺损,甚至血流中断;癌栓内探及动脉血流频谱(27.5 %),侧支循环血流(56.9 %),返流血流(11.8 %),肝动脉-门静脉瘘(23.5 %),肝动脉明显增粗,流速增快.结论:CDFI可以反映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3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94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结果 术后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余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27/63)、15.9%(10/63)、4.8%(3/63).结论 肝切除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0例PH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详细的术前影像学和肝功能评估,术中轻柔、精确的手术操作,围手术期的肝功能监测和保肝治疗是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危险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在原发性肝癌 (HCC)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1例HCC伴PVTT的CDFI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脉内径明显增宽 ,血流束变细或充盈缺损 ,甚至血流中断 ;癌栓内探及动脉血流频谱 (2 7.5 % ) ,侧支循环血流 (5 6 .9% ) ,返流血流 (11.8% ) ,肝动脉 门静脉瘘 (2 3.5 % ) ,肝动脉明显增粗 ,流速增快。结论 :CDFI可以反映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癌栓是晚期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提示肝癌治疗预后差的因素之一。门静脉癌栓不仅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还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症。目前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索拉非尼、仑伐替尼作为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标准治疗,但实际临床疗效欠佳。近几年来,手术、介入、放射治疗、靶向、免疫等联合治疗大大延长了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新进展和新探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