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李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7):124-124
目的: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分析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关预防及护理。方法:对我院34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进行诱因分析及对发生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药物治疗、认知以及行为等护理干预。结果:34例发生低血糖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护理后,血糖控制良好,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并发症较多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37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进行诱因分析及对发生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药物治疗、认知以及行为等护理干预。结果:37例发生低血糖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护理后,血糖控制良好,生命体征平稳。结论:药物因素是最常见的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诱因,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以76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饮食,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可引起低血糖反应.结论:加强教育,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治疗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评价治疗措施和采取干预措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防止血糖下降过快过多,饮食控制要适量,运动量要适量,不要酗酒,老年人应避免口服长效磺脲类药物,有糖尿病的妊娠妇女要注意用药量等,对患者及其亲属的指导,了解原因,预防复发,并对低血糖能够急救和预防。结果: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的发生率是80%,下降至40%,40个低血糖患者中38个是血糖下降过快过多引起的,护理干预后,减少了血糖下降过快过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令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171-171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是II型,占90%~95%。低血糖反应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极易发生,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压的患者100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同时配合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开展必要的健康宣教,对比实施全方位护理措施前后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在进行心理、日常病情监测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前后,血糖情况差别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在临床中要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有利于促进患者及时康复. 相似文献
7.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属于2型糖尿病,占90~95%。与非老年糖尿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肾并发症多,常有低血糖发生。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中,预防低血糖发作是个重要环节,如果不及时发现、纠正低血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避免造成中枢系统的不可逆损伤。方法将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规范操作、加强巡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明显低于对照组(36%)(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及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1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测、症状观察和分析结果: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其中症状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者11例,占34 4%,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20例,占62.5%.导致低血糖的相关因素有饮食不当(37.2%)、运动量过大(10.7%)、用药不当(21.5%)、胰岛素用量未及时调整(7.2%)等.结果: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加强疾病知识的教育,促进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Ⅲ。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是治疗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如不能及时识别并正确处理,可危及生命。对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及家庭护理者,应进行预防、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基本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31Ⅰ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疗效,分析影响因素。方法78例患者服用^131Ⅰ后一月、三月、六月门诊复查甲功、血常规、肝功,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治愈58例,占77.3%,好转6例,占8.0%,甲减8例,占10.6%,无效例3例,占4.0%。除三例失访外。其中甲状腺越肿大者缩小越明显。突眼及眼胀逐渐改善。伴甲亢心脏病者,心功能渐好转。白细胞减少者,大多恢复正常,未新增白细胞减少者。肝功损害者恢复正常,未新增肝功损害者。3例随访六月后无效。无一例发生甲状腺危象。结论^131Ⅰ治疗甲亢是简便、有效、安全,且适应范围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在~(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中的疗效和特点。方法:确诊甲亢并进行~(131)碘治疗后的患者86例,男23例,女63例,年龄19~72岁,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试验组:~(131)碘+养心氏片,对照组:~(131)碘+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所有患者均行~(131)碘治疗,服~(131)碘后给予养心氏片或比索洛尔。随访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10、12周,共7次。随访内容:临床症状、体重、血压、心率、心电图、甲功。结果:养心氏试验组入选病例在观察疗程内无不良反应发生。2组疗效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养心氏试验组中心率100次/分的患者的心悸症状在治疗后2~4周明显缓解,而心率100次/分的患者在第8~10周时才出现心悸改善。结论:养心氏片在~(131)碘治疗甲亢中疗效明确,无明显不良反应。在心率100次/分的患者可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缓解心脏症状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15.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值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56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增减双程伏安曲线。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太渊穴与对照点的增程、减程伏安面积以及增减程伏安面积差值(惯性面积)进行比较,并对甲亢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各参数与血清FT3、FT4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健康对照组双侧太渊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右侧太渊穴惯性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甲亢患者组左侧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右侧太渊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与与血清FT。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P〈0.001)。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和右惯性面积与血清FT4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P〈0.001)。结论太渊穴具有明显的低电阻特性,甲亢患者左侧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人,这一变化与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值增大和能量代谢加快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甲亢宁治疗甲亢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甲亢合并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甲亢宁及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天睛甘平及基础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盯,、n、TSH、基础代谢率、ALT、AST、ALP、γ-GT、TBiL。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TSH水平均升高,FT3、FT4、BMR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治疗组FT,、n、BMR均低于对照组(P〈0.01),TSH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ALT、AST、ALP、γ-IL水平均降低(P〈0.0l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AIJT、AST、ALP水平均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级ALT、AST、ALP、γ-GT、TBI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O.05)。结论:应用甲亢宁可明显纠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基础代谢率,同时能降低相关肝功能指标,减轻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甲亢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甲亢失眠患者中选出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护理,对比2组的睡眠质量评分等.结果 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PSQI睡眠障碍评分、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同位素治疗前后太渊穴伏安特性变化。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5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增、减双程伏安曲线,比较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及患者同位素治疗前后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同位素治疗前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减双程伏安面积均小于健康志愿者,其中两组减程伏安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位素治疗后甲亢患者除右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基本无变化外,太渊穴左、右增程和左减程伏安面积均得到明显恢复,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太渊穴伏安特性能较灵敏地反映甲亢患者能量代谢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