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合检测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以小鼠抗人单克隆上皮膜抗原(EMA)标记脑膜癌细胞及对照组脑脊液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获得脑膜癌细胞扫描图像并定量检测上皮膜抗原相对荧光强度。结果上皮膜抗原主要表达于脑膜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着红色荧光,相对荧光强度为(44.84±13.05),与对照组(3.98±1.5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4,P=0.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上皮膜抗原的检测阳性率为90%(18/20),高于常规MGG染色法[60%(12/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10)。结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合检测脑脊液细胞上皮膜抗原表达变化,可为脑膜癌病的诊断、组织来源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细胞成分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脑脊液细胞(CSFC)各个断面和侧面的形态及DNA、RNA两者的含量和分布,应用细胞CT技术,对CSFC成分进行连续光切片、吖啶橙染色,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断层扫描,三维重组后显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及淋巴瘤细胞各个断面和侧面的形态特征,使对细胞的平面了解上升至立体水平。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和淋巴瘤细胞均显示较强的荧光反应,对鉴别CSF各种细胞成分及良性和恶性程度具有一定实用价值。这在普通显微镜下是见不到的。因此,应用这种新技术会促进CSF细胞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活性B细胞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法检测75例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活性B细胞(ABL)。结果:感染、脱髓鞘疾病组与CNS其他疾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1.5%和8.7%,其差别极为显著(P<0.005);病毒性脑炎组与细菌性脑膜炎组的ABL>5%的阳性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现CSF中ABL的出现较IgG早。认为CSF中ABL的检测有助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改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概念的提出已达40年,随着划痕标记染料示踪(scrape—loading and dye transfer,SLDT)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淬灭后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ing,FRAP)技术的创立,使得近10余年来各学科关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研究快速发展,业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脑膜淋巴瘤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分析在脑膜淋巴瘤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13例诊断为脑膜淋巴瘤的患者,其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NHL-B);继发性8例,包括NHL-B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NHL-T)1例,mantle型1例。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脑脊膜刺激征、脊髓腰骶神经根受累和多脑神经麻痹等。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计数、蛋白均升高,糖减低。所有患者均采用沉淀池法,免疫细胞化学单克隆抗体CD19、CD20、CD79a、CD34和免疫球蛋白轻链等;其中3例脑脊液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分析。以4例病毒性脑炎和5例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脑脊液为对照。结果脑脊液细胞学发现每例患者均有淋巴瘤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发现5例患者多数细胞B细胞标记物阳性;例6多数细胞CD34阳性;例8CD20阳性细胞比例升高;例7CD19、CD20阴性。除例8外,其余脑脊液中细胞呈CD4和CD8阴性或极少数阳性。对照组CD4阳性细胞为主,伴有少量CD8阳性细胞,CD19和CD20阴性或极少数阳性。脑脊液流式细胞分析发现例9和例11的B淋巴细胞占85.9%~97.4%,提示异常的B细胞克隆。对照组以CD4、CD8阳性细胞为主,CD19阳性细胞低于4.0%。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是诊断脑膜淋巴瘤的重要方法,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分析能够对诊断脑膜淋巴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测阳性率、异常程度和发病时间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189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头部MRI及脑脊液检查资料,分析MRI正常或异常患者在疾病早期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结果189例患者中96例(50.79%)呈现MRI异常影像、129例(68.25%)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异常。MRI异常患者中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异常率为72.92%(70/96),与MRI正常患者(63.44%,59/9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在疾病早期MRI改变晚于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但二者对提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9L胶质瘤细胞能否被荧光-磁共振双功能纳米探针特异性、高效性地标记,及标记后能否被光学成像和MRI检出。方法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氯霉素(Chlorotoxin)耦联,合成荧光-磁共振双功能纳米探针(SPIOFC)。9L胶质瘤细胞分别与SPIOFC和SPIOF(SPIO-FITC)共培养;同时将神经细胞与SPIOFC共培养,作为胶质瘤细胞的对照。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和MRI评价胶质瘤细胞吞噬SPIOFC的情况,并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评价SPIOFC的光学显像能力。结果与SPIOFC共培养的9L胶质瘤细胞的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比例为(99.1±1.0)%明显高于与SPIOF共培养的9L胶质瘤细胞的(4.0±1.8)%。与SPIOFC共培养9L胶质瘤细胞的T2信号强度为(210.8±20.2)明显低于与SPIOF共培养的9L胶质瘤细胞(2 245.8±213.3)。与SPIOFC共培养9L胶质瘤细胞比较,与SPIOFC共培养神经细胞的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比例(0)及T2信号强度(2 533.7±199.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被胶质瘤细胞吞噬的SPIOFC发出绿色荧光。结论SPIOFC是一个特异性、高效性的9L胶质瘤细胞靶向探针。以SPIOFC为探针,能在MRI和光学显微镜下有效地辨别9L胶质瘤细胞与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是导致青壮年非创伤性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常以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眼部症状、共济失调、发作性症状及精神症状为主要特征。以往MS的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无临床症状的MS病变,并作为疾病的亚临床证据。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已从结构影像学、功能影像学发展至分子影像学阶段,常用于MS辅助诊断的结构影像学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这些技术可以显示病灶的具体形态结构、判断病灶的新旧,为临床分期和治疗提供依据。功能影像学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动脉自旋标记等,可以从代谢水平、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对MS患者的脑功能活动进行评价,从而为MS的诊断、分期、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磁共振波谱成像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等,可以在M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评价等方面提供支持。功能影像学及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弥补了结构影像学技术不能发现无解剖学改变的MS的缺陷,特别是分子影像学技术,通过对MS发生过程中关键标记分子的成像,可以从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直观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通过设计特异性探针,还可以为研究药物新靶点提供思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91-9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检测脑脊液单核细胞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寻找一种更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ESAT-6抗原,LSCM观察脑脊液单核细胞着色情况(ESAT-6阳性细胞胞核呈蓝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ESAT-6阴性细胞胞核呈蓝色荧光、胞质不着色)并分析三维成像结果。结果ESAT-6抗原主要表达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单核细胞胞质,呈红色荧光。结核性脑膜炎组有28例(80%)ESAT-6阳性、对照组仅1例(2.86%)阳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18,P=0.000);ESAT-6检测灵敏度80%,特异度97.14%。结论 ESAT-6抗原检测可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依据,且特异性较高。LSCM技术可实现多重荧光同时观察并形成清晰的断层扫描和三维图像,把细胞学研究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30例脑脊液细胞学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一步了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30例病例均经免疫学(HSV抗原检查和PCR)和临床确诊,采用常规的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在显微镜油镜下进行逐个细胞检查。结果仅14例病例(466%)的常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有增高,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异常,且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的淋巴细胞反应为多见(667%)。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异常率高于常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检查,且符合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的一般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规律。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脑脊液细胞计数的高低和脑脊液细胞学异常的类型似与HSV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