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识别药物不良反应(ADR)中的作用,提醒临床注意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引起药物性肺损伤的可能,并与感染性疾病相鉴别。方法 对1例粒细胞降低患者因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出现急性肺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评估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关联并分析可能的机制。同时,临床药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结果 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双肺炎症加重,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考虑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及时停用抗感染及抗病毒药物,并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肺部症状好转,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引起罕见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有助于提高对药源性疾病的识别和管理,从而调整治疗方向,保证临床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简称急粒缺)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常并发严重感染,病死率较高。我院5a来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本症21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1例急粒缺均为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收住的病例,男8例,女13例,年龄16~63岁,中位年龄30岁。诊断及疗效标准按张之南[1]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发病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s)绝对计数<0.5×109/L,并除外放/化疗后及其他原发疾患引起者,发病前有明确服药史。1.2 病因及发病时间:引起急粒缺的药物:他巴唑9例,安痛定…  相似文献   

3.
<正> 服用青霉胺引起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作者尚未见到报道,故将服该药引起本病的病案报告如下,以引起应用青霉胺药物者的注意。例女,46yr,于1983年2月17日至本院门诊.主诉咽癌发热,体温38℃伴周身不适2d,体检:咽部及扁桃体急性充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给  相似文献   

4.
抗精神病药物联用导致白细胞改变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种精神科药物联用伴发的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及比值的改变,分析其临床特征及产生机制。方法:通过对78例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外周血WBC的变化,分析不同种类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与白细胞变化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氯氮平与碳酸锂联用WBC有所上升,中性粒细胞的比值(N)有所下降,与其它药物联用,有的WBC、N下降明显,有的WBC、N改变幅度不大。结论:精神科药物的联用,所引起的外周血中粒细胞的变化,应及早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症群,有的会引起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毒性反应,危及病人生命[1].近来对3例因服用抗甲状腺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进行了及时抢救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严重减少,低于0.5×109时称为粒细胞缺乏。我科自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国产注射用美罗培南(倍能)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感染2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血液病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8~76岁。包括急性白血病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3例,淋巴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0.5×109/L。1.2临床特点:25例均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13例为接受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12例为本身疾病所致。全部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5~40.7…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在成人低于 0 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缺乏症多为急性过程, 绝大多数是机体对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或对化学品过敏反应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是内科急重症之一, 起病急, 病情凶险, 常并发重症感染, 病死率较高, 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患者会因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我院1997~2004年收治23 例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3 例中, 男 9 例, 女 14 例; 年龄33~57岁。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诊断[1],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 0 5×109/L者列入统计。发病前均有…  相似文献   

8.
阿糖胞苷(AraC)是治疗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其变态反应的案例报告很少,至今不到10例(中国科学院情报所国际联机检索)。本文报告二例肌注常规量AraC引起变态反应,其中一例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利福平引起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治疗实践。方法 结合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1例利福平引起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资料,临床药师运用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以及患儿抗菌药物选择等工作,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管理。结果 患者因利福平引起粒细胞减少,应及时给予利可君等升白治疗。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药师要发挥专业的优势,同时要注意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通过早期识别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体现临床药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特征有高热(90名%),皮疹(77.5%),乏力、苍白、精神萎靡(70.8%),口腔溃疡(52.5%)。发病年龄过半数为1岁以下婴儿(63例,525%),原发病见于幼儿急疹30例,轮状病毒肠炎20例,急性支气管炎17例,急性支气管肺炎8例,手足口病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例。检测病毒阳性67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例,人疱疹病毒18例,轮状病毒7例,埃可病毒10例,柯萨奇病毒5例,流感病毒14例。84例治愈,34例好转。结论: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临床以病毒感染引起居多,好发于1岁以内患儿,临床表现多样,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有关药物所致粒细胞减少症并非罕见。我室近十年来收治由药物所致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共27例,兹初步分析于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及诊断依据:本文27例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药物进入人体作用后是通过肾脏排泄的,所以药物对肾脏的不良反应和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肾毒性药物可以造成严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有的成为不可逆性。本文所述34例是我院肾内科近10年来所抢救的急性药物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4例病人男21例,女13例。年龄15-76岁,平均45.5岁。住院日14—85天,平均  相似文献   

13.
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规律。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1993~2002年10年间收住院的88例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的病例作一总结,主要是对患者粒细胞计数与应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关系以及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Graves病在发病过程中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均可出现细胞减少,且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白细胞计数平均(1.7±1.22)×109/L]大于非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平均(3.1±0.62)×109/L]。结论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相关病例应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给予升白细胞治疗,力生素、惠尔血等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4.
国内有关药物所致粒细胞减少症曾见,1957年汪氏报告142例,1965年胡氏报告21例。此外亦有不少个例报导。近年来又见关于本症综述性的报导。本院最近儿年来遇见药物所致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0例,兹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综述性分析于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本文10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4~45岁,多为青壮年。其诊断标准:①发病前有明确的药物诱因;②周围血中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在  相似文献   

15.
郭正端 《贵州医药》2003,27(8):718-719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采用他巴唑药物治疗 ,有的可引起患者的白细胞减少 ,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严重毒副反应 ,危及病人生命。本文分析我院自1 991年 8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因他巴唑引起甲亢患者粒细胞缺乏症而住院的病人 ,现就有关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2 0例病人均符合下列条件 :(1 )初诊时确诊为毒性甲状腺肿并甲亢 (Grave病 ) ,有明确他巴唑服用史。 (2 )服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4 .0× 1 0 9/L ,粒细胞绝对值 >1 .0× 1 0 9/L。 (3)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3.0× 1 0 9/L ,粒细胞绝对值 <1 .0× 1 0 9/L。 …  相似文献   

16.
他巴唑是治疗甲亢最常用的药物,但会引起少数患者粒细胞缺乏(下称粒缺),其预后严重,必须积极治疗。本文对1995-1999年1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 许多血液病可因服用多种药物的常规剂量而引起。本文仅涉及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这两者虽不常见,但均为一般药物治疗中可出现的并发征。 粒细胞缺乏症和再障的发病率 某些药物引起这些病的发病率目前还难确定。据瑞典报道,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的年发病率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巴唑引起的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他巴唑引起的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例在服药后2个月内发生粒缺,1例在2年后发生。临床表现均为突发高热、咽痛。所有患者停用他巴唑,选用广谱抗生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他巴唑治疗过程中应高度警惕并发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之可能。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迅速提升白细胞,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积极治疗甲亢等综合治疗措施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50例。结果患者女多于男(1:0.61),且多为成年人(82%);共涉及20种药物,解热镇痛药最多(32%),其次是抗风湿药、磺胺类、抗甲状腺药,而抗生素大部分是联合用药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多采用维生素B4、鲨肝醇、碳酸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以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多由解热镇痛药引起,成年人为主,积极对症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引起白细胞减少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51岁。2006年1月15日因急性侧壁心肌梗死入院,行冠脉造影+支架(PTCA+Stent)术,术后给予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酯(瑞德明)、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及肠溶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治疗,1月25日出院。2月13日因发热伴咽痛,查体:T37.2℃,血常规:WBC3.9×109/L,中性粒细胞(N)0.3×109/L,门诊初步诊断为心梗后粒细胞缺乏症,当日入院。患者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停用氯吡格雷,血液科会诊:粒细胞缺乏。考虑氯吡格雷引起骨髓抑制的可能性大,需行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次日,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