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猕猴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利用化学萃取法获得的神经支架制备猕猴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修复40mm尺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共使用成年猕猴9只,随机取其中的6只,培养自体雪旺细胞,应用已经制备好的去细胞神经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体修复猕猴尺神经的40mm缺损。实验分实验组,空白组,正常对照组3组。术后5个月通过形态学,肌电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3组均未发现猕猴双手有糜烂或溃疡形成,猕猴小鱼际肌群的饱满度和弹性于术前无明显差别。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小鱼际肌群的运动动作电位潜伏期.最大振幅及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实验组与空白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自体源雪旺细胞微注入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修复猕猴40mm的尺神经缺损,可取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MSCs静脉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经静脉移植后在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内的迁移、分布情况,并评价其对轴突、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MSCs入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内(实验组)。术后自神经断端、肌肉组织取材检测BrdU阳性细胞,评价坐骨神经指数(SFI)、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细胞凋亡数量。结果术后4、8周从神经断端、肌肉组织内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实验组的SFI、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注入MSCs),细胞凋亡数量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MSCs静脉移植至体内能归巢到损伤的神经断端、肌肉组织,具有促进轴突再生、延缓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微囊化组织研究技术 ,研究微囊化神经组织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切断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并行显微缝合 ,实验组 8只 ,加入制备好的微囊化同种异体周围神经颗粒无血清培养液 30 μl,约含微囊颗粒 30 0个 ;空白组 4只 ,加入不含微囊颗粒的无血清培养液 30 μl。术后 4周取材做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再生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 微囊化周围神经移植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囊化SD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移植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囊化组织研究技术,研究微囊化神经组织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切断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并行显微缝合,实验组8只,加入制备好的微囊化同种异体周围神经颗粒无血清培养液30?μl,约含微囊颗粒300个;空白组4只,加入不含微囊颗粒的无血清培养液30?μl.术后4周取材做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周围神经再生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微囊化周围神经移植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囊化SD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移植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微囊化组织研究技术,研究微囊化神经组织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切断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并行显微缝合,实验组8只,加入制备好的微囊化同种异体周围神经颗粒无血清培养液30μl,约含微囊颗拉300个;空白组4只,加入不合微囊颗粒的无血清培养液30μl。术后4周取材做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再生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 微囊化周围神经移植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小鼠腹外斜肌外膜制备的肌外膜导管(epimysium conduit,EMC)中的细胞成分对坐骨神经再生影响。方法取8周龄雄性C57BL/6J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小鼠的腹外斜肌外膜,修剪成5 mm×3 mm,制备成管状(即EMC)。取部分肌外膜采用不同照射剂量(0、15、20、25、30、35 Gy)进行细胞迁移抑制处理,并计数迁移细胞,选择迁移细胞数最少的肌外膜制备EMC;另取部分肌外膜行脱细胞处理,常规HE和Masson染色鉴定脱细胞效果后制备EMC。取24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制备右后肢3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8),分别采用EMC(A组)、经细胞迁移抑制处理后的EMC(B组)、脱细胞处理后的EMC(C组)修复缺损。术后16周取再生神经中段行大体、甲苯胺蓝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肌外膜细胞迁移抑制观察示,15 d时随照射剂量增大,细胞迁移数逐渐减少;除30 Gy组与35 Gy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经35 Gy照射剂量处理后的肌外膜进行体内实验。肌外膜脱细胞处理后均未见细胞核,且可缝合成导管状,制备EMC。术后16周各组EMC中神经均再通,A组修复后的坐骨神经最粗,B组次之,C组最细;免疫荧光染色可见A组EMC中EGFP细胞包绕再生轴突;甲苯胺蓝及透射电镜观察,A组再生神经轴突数及再生有髓神经鞘厚度显著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C中的细胞成分参与并促进了小鼠坐骨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9.
周围神经移植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随着工农业、交通和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周围神经损伤后常出现神经缺损,且绝大多数不能直接缝合.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难题,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合适的材料来修复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0.
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导管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poly-D,L-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PDLLA/NGF)可吸收性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单纯导管和PDLLA/NGF缓释导管,每根缓释导管含NGF450U。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切除中段坐骨神经10mm之后分别行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导管桥接(B组)、单纯导管加一次性给药(C组)、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D组)修复坐骨神经,除A组外,均保留10m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比较各组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导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松,并开始降解,但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均顺利通过导管腔,组织学观察A组和D组内神经纤维数目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和C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图像分析显示除神经纤维计数D组高于A组外,A组和D组在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组织学观察指标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再生研究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后,对于神经再生的评价至关重要。尽早地准确地了解神经再生的情况,在神经再生的黄金时间对神经进行修复,对于肢体功能的最终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电生理和临床行为检查来判断外伤术后神经恢复的程度。但临床功能需在术后数个月才能恢复;而电生理的评价与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难以从整体上准确地反映神经再生。如何正确评价创伤及手术后神经再生的状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作者在此加以总结,从而更加明确神经再生的发展方向,指导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细胞外ATP对周围神经导管中再生轴突诱导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证实细胞对ATP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轴突的吸引性诱导作用。方法 将SD雌性大鼠制成5nm长坐骨神经缺损的模型,用长双臂“Y”形硅胶管桥接神经,硅胶管单臂端与坐骨神经近端作套入缝合,与左侧坐骨神经缝接的硅胶管两端缝合封闭,硅胶管两臂内注入ATP的为实验组,注入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与右侧坐肌神经缝接的硅胶管远端管中注入ATP的硅胶管与远端坐骨神经缝接。术后4周,8周取材,肉眼观察神经纤维生长情况;并作光镜,电镜观察及病理图像分析,观察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和形成髓鞘的厚度。结果 再生的神经轴突均长入含ATP的硅胶管内,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未见任何神经纤维长入。远端与坐骨神经缝合能增强ATP的轴突诱导作用,并具有促进再生神经轴突成熟的作用。结论 细胞外ATP具有很强的再生神经轴突诱导作用,并具有促进再生轴突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丝素/胶原蛋白支架联合许旺细胞(SCs)/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共培养所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分别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SD大鼠SCs和ADSCs,并将SCs与ADSCs按照2∶1的比例和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共培养,来构建新型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用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实验随机分为4组:单纯丝素/胶原支架移植组(Scaffold组)、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移植组(TEN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Autograft组)、未手术对照组(Normal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Instron5865力学试验机测试导管的力学性能,扫描电镜(SEM)观察导管内部空间结构及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术后12周分别行电生理学及形态分析学等一系列检查评估神经再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进行数据分析,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Turkey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导管内部相通性良好,在三维的孔隙中及表面上有许多神经元样细胞生长并伸出长突起,细胞生长状况佳。力学试验机测试显示导管最大和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10.80±0.30)MPa、(8.14±0.20)MPa。根据再生神经大体观察、电生理学检查及形态学结果统计分析可得,各组实验动物都不同程度上实现缺损神经的修复再通。但从实验动物神经修复效果来讲,TENC组和Autograft组都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优于Scaffo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素/胶原蛋白支架联合SCs/ADSCs共培养所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具备初步生物神经样结构,且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再生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接及促进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同种器官供体十分有限和随机 ,且受到组织配型的限制。去除器官组织中的细胞成分 ,使宿主对移植物的抗原反应程度降到最低 ,有望使随机的器官特异性无细胞异体或异种基质移植物成功。 1 964年Grillo等[1 ] 最先对皮肤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 ,1 977年Oliver等[2 ] 通过胰蛋白酶处理皮肤得到无细胞真皮胶原用作临床创面敷料 ,1 989年BadylakSF用猪小肠制备成无细胞基质移植物(acellularmatrixgrafts,AMGs)成功地进行狗动脉血管搭桥 ,直至 1 995年Wainwright[3] 研制出无细胞真皮基质(ADM ,商品名“AlloDerm”)充当复合皮永久性真皮替代物并… 相似文献
16.
冯蔚枫陆海滨徐筑秋陈露露杨晓楠祁佐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5):617-624
目的探讨小鼠腹外斜肌外膜制备的肌外膜导管(epimysium conduit,EMC)中的细胞成分对坐骨神经再生影响。方法取8周龄雄性C57BL/6J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小鼠的腹外斜肌外膜,修剪成5 mm×3 mm,制备成管状(即EMC)。取部分肌外膜采用不同照射剂量(0、15、20、25、30、35 Gy)进行细胞迁移抑制处理,并计数迁移细胞,选择迁移细胞数最少的肌外膜制备EMC;另取部分肌外膜行脱细胞处理,常规HE和Masson染色鉴定脱细胞效果后制备EMC。取24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制备右后肢3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8),分别采用EMC(A组)、经细胞迁移抑制处理后的EMC(B组)、脱细胞处理后的EMC(C组)修复缺损。术后16周取再生神经中段行大体、甲苯胺蓝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肌外膜细胞迁移抑制观察示,15 d时随照射剂量增大,细胞迁移数逐渐减少;除30 Gy组与35 Gy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经35 Gy照射剂量处理后的肌外膜进行体内实验。肌外膜脱细胞处理后均未见细胞核,且可缝合成导管状,制备EMC。术后16周各组EMC中神经均再通,A组修复后的坐骨神经最粗,B组次之,C组最细;免疫荧光染色可见A组EMC中EGFP细胞包绕再生轴突;甲苯胺蓝及透射电镜观察,A组再生神经轴突数及再生有髓神经鞘厚度显著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C中的细胞成分参与并促进了小鼠坐骨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7.
应用Laminin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Laminin(LN)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4只SD大鼠分为4组,1~3组每组10只,手术切除双侧10mm坐骨神经并用硅胶管套接,左侧套管内注入LN0.6μg,右侧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1、3、4个月分别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另4只鼠于术后3个月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查。结果LN治疗组术后1、3、4个月时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及髓鞘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节段脊髓前角和背根神经节标记神经元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LN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切断兔双侧坐骨神经,用硅胶管桥接,神经两断端在管内相距6mm,一侧管内注入神经生长因子溶液,另一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以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术后1 ̄5周取标本,经光镜、电镜及轴突图像分析检测。结果:注入神经生长因子管内再生神经干的直径是对照侧的2位,神经远断端再生神经轴突数目及其再生轴突恢复率是对照侧的2.5倍。结论;外源 相似文献
19.
不同性质骨骼肌复合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实验选用静脉-骨骼肌、静脉-变性骨骼肌、静脉-骨骼肌-雪旺氏细胞、静脉-变性骨骼肌-雪旺氏细胞四种复合材料桥接兔3.0cm长腓总神经缺损。术后24周进行展趾功能、电生理、组织学及HRP示踪等检查。实验发现各组均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损,再生神经纤维生长于肌基底膜管内,变性后的骨骼肌基底膜管能够为再生轴突提供有效的通道,更有利于轴的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