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马钱子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具有通风活络、活血止痛等功效。有关文献记载其有大毒,不宜生用,需炮制后入丸、散剂,其炮制方法有砂烫法、油炸法、甘草制法、尿泡法、醋制法、醋制砂烫法、尿泡砂烫法等。9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为砂烫法,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毒性。但我们认为这些炮制方法费工费时,不适宜大批量生产,因此,我院从1991年起试用炒药机清炒法炮制马钱子,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炮制工具 我们采用CY型卧式炒药机,锅体转速可调。锅体旋转时,使药物反复翻炒,锅体可进行正逆变换。正转炒药,逆转出料,炒药温度可通过调节火力而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 炒是“雷公炮制十七法”之一,属火制法范围。据手头资料按使用习惯统计,需要炒后用于临床的常用中药将近500种。炒是中药炮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也是炮制的基本操作方法。火制法范围中的烫法、炙法的操作与炒法雷同,常有混同现象。如砂烫也叫砂炒;酒炙也称酒炒。“砂炒”、“酒炒”将不列入炒法,而在烫法、炙法中讨论。还有煨法、炮法、煅法中也有部分药物用炒法或者与炒法中某些步骤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烫"法是否有必要改为"炒"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证"炒"与"烫"的概念及《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烫"法改为"炒"法的转变。结果:1963版《中国药典》"通则"首载"烫","烫"与"炒"并列,并沿用至2005版《中国药典》;2010版《中国药典》"通则"将"烫"移至"炒"项下,即取消了"烫"。"沙烫"与"砂炒"的操作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一事二名而已。结论:建议规范中医药相关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枣的炮制方法。方法:运用7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大枣进行炮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炮制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净制,炒黄法,炒焦法,炒炭法,砂烫法,蒸法,煮法7种炮制方法比较,各种炮制方法测得的总黄酮含量有变化,砂烫法中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且吸收峰图谱几乎与净制品和芦丁对照品的一致。结论:砂烫法为大枣较佳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辅料与药物一起共制,使之符合中医临床用药的要求。中药炮制常用的辅料可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两大类。固体辅料有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等。固体辅料在炮制药物中,炒法使用最多,除了白矾、豆腐、朱砂不用炒法外,其余都是用炒或烫,这就是常用的麸炒、米炒、土炒、砂烫、蛤粉烫、滑  相似文献   

6.
<正> 炒、烫法为重要的传统炮制方法,但烫法(包括砂烫,滑石粉烫等)容易污染药材,炒法易出现大量的烟雾和刺激性气味,成品质量难以控制、成品收率低。我们在工作中试用烘法代替传统的烫、炒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介绍于下。实验方法及结果采用天津实验仪器厂生产的201型电热干燥箱,药材均购自惠民地区药材批发站.炒、烫法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炮制通则项下制备。烘法炮制:阿胶、鹿角胶须先在供箱内用60℃烘软,切成1厘米的方块备用,杜仲切成1.5厘米的小块,穿山甲、水蛭、藕节等大小分档。先将烘箱  相似文献   

7.
杜仲炮制新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效,其炮制方法采用砂烫、恒温箱烘烤或炒炭等法。2000年版药典规定杜仲的炮制方法为:“取杜仲块或丝,用盐水拌匀,润透,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或砂烫至丝易断时”。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该法火候不易掌握,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很难恰到好处,尤其在炒至断丝时,其重量往往减少30%以上,用制炭法更是高达40%-70%。  相似文献   

8.
穿山甲为常用的中药,其炮制方法甚多。如:《千金翼》有烧灰法,《圣惠方》有炙黄、童便浸炙法,《普本》有蚌粉炒,《要诀》有石灰炒,《纲目》有酥炙油煎法。《中国药典》85年版一部和《中药炮制学》,均规定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照烫法炮制。因此,目前大多采用砂烫一法。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远红外线食品电烤箱炮制山甲,取  相似文献   

9.
鳖甲、龟版净品炮制法很多,但多以“烂法”(即“水浸泡法”)为主。《药典》及各地《炮制规范》均收载此法,立为法定炮制法。笔者对此提出商榷意见,认为适当高热处理的“水煮法”、“砂烫法”比较理想,可取代“烂法”。  相似文献   

10.
<正> 冬瓜子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性味甘寒,有清热化痰、除湿排脓、止带的功效。炒后有醒脾开胃之功。我省炮制规范法定处方应配清炒品,以炒至淡黄色为度。在实际炮制过程中,因火力和手工翻动不易掌握,常出现少数炒焦,半数色泽末变,很不均匀。我们试用清炒、麸炒、砂烫法炮制,结果如下: 药材购自本区中药材公司,色泽白,子仁不饱满,洁净。清沙法:用中火炒至浅黄色,取出摊凉。麸炒法:每kg用麸皮300g。先将麸皮撒入铁锅内,翻动至冒青烟时,倒入冬瓜子同炒,至浅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摊凉。砂烫法:(砂:药材=10:1)武火将油砂升温至160~180℃时,倒入冬瓜子,急速翻动,烫至呈黄色时即取出,筛去砂摊凉。  相似文献   

11.
杜仲不同炮制品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仲用于临床需经炮制。传统的炮制法是炒杜仲炭,但该法操作繁杂,质量难控制,成品收率较低。因此,有人提出推广应用砂烫杜仲炮制法,用该法炮制的成品在收率、绿原酸含量、水溶性浸出物等方面都高于或略高于杜仲炭。为了进一步验证砂烫杜仲的质量,我们用实验动物做了药理比较实验。根据文献记载,杜仲主要功效是降压和安胎,因此,我们选择了降压实验和对离体子宫的影响两个指标,比较了生杜仲、炒杜仲炭和砂烫杜仲在这两方面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龟版炮炙新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辉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9):798-798
未炮炙的龟版 ,带有大量残肉 ,皮膜 ,药用前必须将其除掉。过去我们一直采用水浸泡法使残肉腐烂 ,皮膜脱离。但此法只能夏季进行 ,时间较长需 40~ 5 0 d内才能烂掉 ,而后用水冲洗干净 ,砂炒、醋淬晒干而成 ,延长了药物炮制周期。我们在长期的药物炮制实践中 ,根据腐烂的原理 ,对龟版炮炙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 ,利用微生物产物的原理 ,采用酵母酶法 ,去掉龟版残肉 ,皮膜 ,然后再予炒炙。现简要介绍如下 :1 去皮膜 ,残肉1.1 取龟版约 0 .2 5 kg,用冷水约 2 7℃浸泡 2 d,放出冷水 ,加入卡氏罐酵母菌 3 0 0 m l加水浸没过龟版盖严。 2 d后溶…  相似文献   

13.
鸡内金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胃液及胃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鸡内金的炮制规定[1]为:取鸡内金,照清炒法或烫法炒至鼓起。即将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大小一致的鸡内金,不断翻动,烫至发泡卷曲,呈淡黄色时取出,筛去砂,放凉;或将净鸡内金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干燥。实际工作中,由于  相似文献   

14.
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 Chinemysreevesii( Gray)的腹甲 ,是常用中药。我们从龟板入汤剂的角度出发 ,对三种不同炮制品进行了较系统地定性和定量分析 ,为临床合理利用龟板提供了一定的依据。1 实验样品龟板购自莱阳药材公司经加工处理过的干燥药材。将其粉碎成适宜块状 ,混合均匀 ,随机取样 ,制备下列炮制品。1 .1 生品 为上述经加工处理过的干燥生龟板块。1 .2 砂烫品 将砂置锅中 ,用武火炒至砂滑利状态 ,投入定量大小分档的净龟板 ,炒至质酥、表面呈淡黄色 ,取出 ,筛去砂 ,称重 ,平均得率为 88%。1 .3 砂烫醋淬品 将一定量龟板砂烫后…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9,(5)
目的:通过SPME-GC-MS分析探讨炮制对6种动物药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鸡内金、水蛭、穿山甲、玳瑁、鱼鳔胶、阿胶6种中药生品及炮制品饮片中的挥发性组分,利用GC-MS法鉴定并比较各样品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鸡内金、砂烫鸡内金、水蛭、滑石粉炒水蛭、穿山甲、砂烫穿山甲、玳瑁、滑石粉炒玳瑁、鱼鳔胶、滑石粉炒鱼鳔胶、阿胶、蛤粉炒阿胶的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25、27、40、29、25、27、32、29、33、28、39、28种化合物。6种动物药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明显,炮制过程中棕榈酸的含量降低,同时部分生成α-葎草烯等新化合物。结论:6种动物药在炮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明显,该结果可为动物药的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玉姝 《吉林中医药》2004,24(10):53-53
穿山甲又名甲珠 ,为鲮鲤科动物鲮鲤ManispentadactyiaLinnaeus的鳞甲。性味咸 ,微寒。主归肝胃经。具有祛瘀散结 ,通经下乳 ,消肿溃痈 ,搜风通络的功效。药用价值高 ,临床应用广泛 ,现对其炮制方法作一综述。1 传统炮制方法及注意事项1 1 砂烫法 《中国药典》 1985年版收载的即为此法[1 ] 。王玉瑛[2 ] 采用纸试法和起锅离火法等炮制穿山甲。先用武火加热 ,将砂炒至滑利状态。再用上法试锅的最佳温度 ,然后投入穿山甲用文火炒至药物通体膨胀 ,四周向内卷曲时 ,取出筛去砂子 ,趁热投入醋中 ,干燥。1 2 土炒法 徐夫银[3] 用黄土炒穿山甲…  相似文献   

17.
杜仲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药用树皮。杜仲药用需经炮制,传统的炮制法是炒杜仲炭;但采用该法损失较大,火候也较难掌握。为此,我们调查了各地对杜仲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砂烫杜仲与炒杜仲炭两种炮制方法的比较实验,并作了化学成分(绿原酸)、水溶性浸出物的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一、炮制工艺材料:杜仲购自四川省药材公司。杜仲炭:按1977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项  相似文献   

18.
中药炮制的砂烫法是传统炮制的老工艺。自炮制设备敞口锅改用转炉(或称炒药机)后,我们试以转炉清炒法与砂烫法,对中药材炮制品的质量作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新工艺具有改善操作、简化工序、保证质量等优点。笔者又进一步指出,转炉炮制中药时,应细心考察,总结“更新”经验,这才有益于炮制加热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保证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静 《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0):43-44
杜仲的炮制要求是炒断丝后应用,但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是用武火将切成块或丝的药材炒焦成炭,盐水熄灭火星,晒干后应用,此法炮制似欠合理。笔者认为用武火砂烫法,断丝后洒盐水炒干炮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涛 《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2):60-60
2000年以来,我院炮制室采用砂烫法炮制苍耳子,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操作取处理好的河砂或普通细砂,置铁锅中炒至翻动灵活时,投入适量净苍耳子,不断拌炒至钩刺焦脆、整体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平铺于木板或干燥水泥地面上,迅速用搓板搓去刺。用时捣碎即可。2注意事项砂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保持在130℃以下。3体会苍耳子有毒,一般炮制后方可药用。《本草纲目》中,本品有“入药炒熟,去刺用”的记载。现代研究证明,苍耳子主要毒性成分为苍耳子甙,含于脂肪蛋白中,炮制苍耳子就是使脂肪蛋白中所含蛋白遇高热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易溶出,以去毒性。用清炒法炮制苍耳子,火候不易掌握,苍耳子钩刺相互连接“抱团”,受热不均匀,容易炒成夹生或焦糊,影响药品质量。而砂烫法则可克服清炒法的不足之处。砂烫法以砂作传热媒介,增大了药物的受热面积,可使药物同时均匀受热,温度也较易控制。此方法可使药物充分受热去毒,并且容易去刺,且炮制后药材色泽美观。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改进@徐涛$湖北省宜城市中医院!湖北宜城441400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