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放射学医疗照射与职业照射剂量水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进行介入放射术时 ,病人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下 ,受照剂量相当大 ,一些大型医院介入放射工作量十分大 ;地、县级医院虽工作量相对小 ,但设备条件较差 ,因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较高。这就给射线防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降低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 ,以保证介入放射学迅速健康的发展。为此 ,本文介绍几种介入放射诊疗中患者剂量调查结果 ,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情况 ,以提供介入放射防护工作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本次剂量调查采用LiF(Mg ,Cu ,P)粉末剂量计 ,密封于外径 3mm ,壁厚 0 5mm的塑料管中 ;测…  相似文献   

2.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剂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入放射学因对疑难疾病的诊疗起积极作用 ,在我市放射工作单位已广泛应用 ,为了解我市介入放射学诊断及治疗工作人员剂量水平 ,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行了本次调查。1 调查方法及内容1 1 调查仪器 FJ -4 2 7型热释光剂量仪及LiF(Mg·Cu·P)热释光粉末元件。经计量监督部门刻度校正。1 2 介入放射学设备 一种为带影像增强系统上球管 5 0 0mAX射线机 ,另一种为C形臂X射线机加数字减影 (D S A)装置。曝光条件上球管为 68~ 10 5kV、1 2~ 2 0mA ,C形臂X射线机为 77~ 10 0kV、0 7~ 1 0mA ,数字减影为 5 …  相似文献   

3.
介入放射治疗病人受照剂量水平测与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监测和新防护器材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radiology)介绍的是医生在手术前、手术中或者与其它检查或治疗中用放射学方法为引导的各种操作。这类操作有插入导管进行引流、排石、管腔重建、扩张或栓塞小血管及灌注药物等。这类操作大多需要较长时间在X射线透视下直接在诊视床边进行检查或治疗 ,从而使受检者和工作人员受到较大的剂量[1,2 ] 。为此国内外介入放射学医务工作者和辐射防护工作者都在努力寻求妥善、合理的解决方法。我们对附属医院某些介入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辐射剂量监测并结合国内外较成熟的经验研制了新的防护器材。…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及其防护监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应用 ,基层许多医疗机构都积极开展了使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上进行肿瘤的局部放疗、心血管病诊治等 ,由于介入操作技术的特殊性 ,操作人员必须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有时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率较高的辐射场中 ,而且大部分病例诊治时间又较长 ,致使在床边操作的人员可能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1] 。对此 ,为了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的放射防护管理 ,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我们选择部分从事介入放射治疗的单位 ,开展了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和防护评价。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元件 FJ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介入放射学诊治时患者的防护和剂量控制。方法 依据介入放射学中剂量的特异性及辐射防护要求。结果 从介入放射学患者受照剂量特征,我国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患者剂量控制和防护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结论 严格遵循最优化原则可有效实施介入放射学中患者的辐射防护与剂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市常见的三类介入放射学第一术者的职业照射剂量分布,评估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风险。方法 收集2家医院心脏、肝脏、下肢等三类介入手术65例。利用热释光探测器对第一术者眼睛、甲状腺、躯干、四肢等8个部位进行单次介入手术剂量测量。结果 不同介入手术中,射频消融术第一术者的平均剂量最大(中位值为88μSv),下肢静脉造影剂量最小(中位值为18μSv)。常见三类介入谢射学手术的剂量分布为心脏介入剂量(中位值为56μSv)>肝脏介入剂量(中位值为29μSv)>下肢介入剂量(中位值为18μSv)。第一术者左手的剂量最大(中位值为104μSv),右脚剂量最小(中位值为11μSv)。结论 应加强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确保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州市4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评估职业照射风险。方法跟踪福州市4家开展介入放射手术的10位放射科医生,收集介入手术50例,使用热释光探测器对第1术者的铅衣内、铅衣外、手部及眼部的剂量进行监测。结果第1术者4种介入手术类型单次手术5个部位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单次手术铅衣内剂量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射频消融术(RF)分别为0.02 mSv、0.01 mSv和0.01 mSv,均高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铅衣外剂量分别为PTCA(1.22 mSv)、CA(0.85 mSv)高于TACE(0.02 mSv);手部、左眼、右眼CA和PTCA剂量均高于TACE;铅衣外的剂量累积最高达到9.72 mSv,手部、左眼及右眼剂量最大值分别为4.91 mSv、2.13 mSv和1.30 mSv。4种介入手术用中位值估算年有效剂量CA为22.04 mSv、PTCA为18.9 mSv、RF为5.16 mSv、TACE为4.43 mSv。结论福州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相对安全,受照剂量尚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但剂量监测仍不能松懈,手部和眼部剂量更应该纳入常规化监测,以降低患病风险,为科研提供数据参考和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京五所医院介入放射诊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入放射学是应用放射诊断学的技术作为导向穿刺的手段 ,以达到诊断治疗疾病的综合性方法 ,可以解决许多内外科解决不了的诊断治疗难题 ,而且对病人创伤小 ,深受患者的欢迎。介入放射学目前在我国已普遍开展 ,并普及到某些地县级医院。介入放射诊疗是在X射线机透视直观下进行 ,手术过程中病人较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照射下 ,受照剂量较高。关于介入放射诊疗中医疗照射防护 ,还没有引起医护人员足够的重视 ,对我国介入放射医疗照射状况还不甚了解 ,本文首先对介入放射开展最多的心血管疾病和肝癌进行了医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 ,为我国介入放射医…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工作者受照剂量及其防护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入放射学将单纯的放射诊断技术与影像方法引导下的导管治疗技术于一体,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但因介入放射工作时间长,身体各部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剂量照射,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促进介入放射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介入放射的辐射防护,为此我们对省内部份医院的介入放射工作状况开展了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为降低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完善放射防护措施,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泰州市12家开展介入手术的医疗机构开展辐射防护现状调查,主要内容为120名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采用指环剂量计和常规胸章剂量计测量调查对象手部及全身剂量当量,检测周期为1年。结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率为100.0%,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手部年剂量均值为28.03 mSv,年个人剂量均值为1.41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因介入手术的类型不同而手部剂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明显高于普通医用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及使用率均不高,辐射防护安全意识和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设施,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有效的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有效监督,进一步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变化的各种可能因素,为介入放射学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水体模对不同的操作条件下介入术者胸部的剂量率进行检测。结果 术者的位置、防护条件、受检者体厚、球床距离、照射野、投照角度的变化均可能对操作者的剂量产生影响。结论 根据剂量变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各项防护措施,尽可能降低介入操作者的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释光监测方法,监测5家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深部个人剂量当量H_p(10),并按照岗位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家医疗机构医师的年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1.62、1.01、0.82、0.80、1.04 m Sv,护士的平均值分别为0.86、0.76、0.61、0.30、0.28 m Sv,技师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25、0.24、0.24、0.24 m Sv。2010—2014年岗位年有效剂量大小依次为医师护士技师。需要针对重点人员采取优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利用X、γ散漏射线巡测仪451P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HT5"SS]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职业性外照射757人,有效监测536人,有效监测率为70.81%,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2017年共监测1 123人,有效监测309人,有效监测率为27.52%,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 mSv;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1);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且头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剂量照射水平但有效监测率偏低;放射防护工作仍需不断完善,重点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现场调查,模拟介入放射治疗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手术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 对已开展介入治疗手术的20家单位调查,17台X射线机测定结果表明,介入手术操作者身体主要部位受照剂量的平均值超过国家标准(43μSv·h-1)的7~23倍。结论 初步摸清了全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芜湖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了解芜湖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为制定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调查,按各医院介入手术通常用曝光条件,放置标准水模体,测试介入操作者受照剂量及介入机房防护情况。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时操作位各测试点剂量率都较高,最高为706.2 μGy/h,超过国家标准的4.71倍。使用床板上球管透视操作者操作位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板下球管透视操作者,其胸部和上臂受照剂量分别为后者的2.6倍和5倍。组合使用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加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防护,操作位各测试点的受照剂量率均可降到国家标准限值以下。结论 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和从事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的教育,附加组合多种防护设施可有效降低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了解沈阳军区介入放射学(简称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依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对176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部分健康检查指标如淋巴细胞微核率、WBC异常率和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改善防护条件,确保其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8.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到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开辟了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由于导管技术的完善,电视影像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使介入放射学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也由于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精度高和疗效快之特点,使之倍受欢迎。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较高的辐射场中,而且操作时间又较长,使受照剂量较高,因此,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做好防护,可以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点,以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也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本文在该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介入放射学床边防护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介入放射诊疗技术发展迅速,在医学领域已逐渐发展成为临床放射学的一大分支[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沈阳军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情况,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双热释光剂量计(TLD)方法,测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结果 6所医院的176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全体人均年剂量为2.38 mSv。其中173人低于国家剂量限值(20 mSv/a),占98.3%;3人高于国家剂量限值,占1.70%。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高于常规放射诊断工作人员所接受剂量,需要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确保从业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