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认知水平。方法 回顾性复习了1例临床罕见的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治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平滑肌瘤。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不同培养方法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消化及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细胞的形态、生长增殖及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与检测。结果 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得到的细胞数高于酶消化法,前者较后者细胞生长速度快,两者细胞均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结论 组织块法是适合血管组织工程获取血管平滑肌种子细胞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又称肾错构瘤,是由血管组织、平滑肌和脂肪构成的良性错构组织肿瘤.同时也是较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我院收治一例罕见双侧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方式。方法:总结1999-2001收治手术经病理证实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明确脂肪密度或信号的肿块,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仍中低度强化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较典型表现。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误诊,综合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治疗中应积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通过超声波的频率衰减鉴别肾细胞癌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TaniguchiN,etal.JUrol,1997,157∶1242]为了了解超声波频率衰减变化在鉴别诊断肾细胞癌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价值,作者对29例肾细胞癌及13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又称错构瘤(hamartoma),它的病理组织学特点首次在1911年被Fischer描述,1951年被Morgen冠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自体静脉移植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观察移植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植周期变化,取120只大鼠建立自体颈静脉移植于腹主动脉动物模型,分别于移植早期(2h,6h,24h),移植中期(1w,2w,4w),以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整体移植血管增殖活性,利用PCNA免疫组化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及增殖平滑肌细胞在血管中分布。结果表明:(1)自体静脉移植早期虽然组织学未见平滑肌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但平滑肌细胞增殖业已启动;移植中期,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移行;(2)在增殖细胞的分布上,移植早期,局限于血管中膜;移植中期,内膜及中膜均表现出较高增殖率。因此,移植静脉平滑肌增殖、移行的控制应着力于移植术后2周内。  相似文献   

8.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有关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2例,肝左叶1例。肿瘤直径为2~10cm.平均6.2cm。3例肿瘤内均见平滑肌、脂肪、畸形厚壁血管.但未见髓外造血灶。对黑色素瘤(HMB45)、结合蛋白(desmin)及肌动蛋白(actin)检查均呈阳性反应。术后随访6~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3种成分组成,病理形态变化多样,必须与多种肝肿瘤相鉴别。平滑肌细胞HMB45表达呈强阳性反应是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血管组成,发病年龄多介于40~6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常发生于下肢的皮下组织,也可发生于头颈部、颌下腺及腹膜后区域,较少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1,2]。根据现有报道,血管平滑肌瘤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主要发生于子宫,迄今国外有相关报道30余例,国内70余例,较少发生于宫颈、卵巢及阔韧带,发病年龄19~69岁[1,3]。多数研究认为,血管平滑肌瘤属于平滑肌瘤的变异[1,2,4,5],  相似文献   

10.
新型聚β-羟基丁酯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经改性处理后的可降解生物材料聚β-羟基丁酯(PHB)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免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在经胶原包埋处理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并行HE染色观察。结果:免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改性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生长融合成片状,HE染色示细胞在PHB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改性后的聚β-羟基丁酯材料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CT检查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及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对3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资料结合临床分析。结果发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典型CT表现为瘤内同时出现肌肉、血管、脂肪三种成分的密度,肿瘤越大其软组织成分越多;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与临床症状及手术方式有关。提出了本病的CT诊断分级,认为CT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诊断分级对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CT检查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对3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资料结合临床分析,结果发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典型CT表现为瘤内同时出现肌肉,血管,脂肪三种成分的密度,肿瘤越大其次组织成分越多;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与临床症状及手术方式有关,提出了本病的CT诊断分级,认为CT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诊断分级对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小干涉RNA(siRNA)对大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转染siRNA,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OPN以明确干涉效果,用噻唑蓝比色法(MTT)试验和Transwell法观察对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情况。结果OPNsiRNA有效干涉了血管平滑肌细胞OPN的表达,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减低了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OPN通过调控MMP-2、MMP-9表达,对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重要意义;骨桥蛋白siRNA在细胞水平上能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多发生于四肢、相对少见的良性肿瘤。生长于阴囊部位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2008年本院收治1例阴囊血管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献讨论其诊断和治疗。结果 18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定期观察3例,随访1~2年无复发、恶变。结论 B超、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的保留正常肾脏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血管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提供细胞来源,方法:分别采用消化法和和组织块法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两种细胞的传代、纯化、鉴定以及形态学观察,结果:培养的两种细胞均符合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特征,结论:所培养的细胞可提供作进一步深入的血管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血管外膜形成神经丛,从平滑肌外侧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舒张。在血管内侧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各种内因性物质,其代谢或活性化影响血管平滑肌收缩、舒张。已知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前列腺素影响平滑肌收缩、舒张,但近年研究尚有与前列腺素不同的物质,本文讨论该物质的性质及与麻醉有关问题。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弛缓物质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γ干扰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除了受局部生长因子的调控外,还受细胞因子的作用,其中γ干扰素具有独特的效应。离体实验证实,γ干扰素有明显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促进细胞内诱导型NO合酶和NO的生成及表达,使DNA集聚受抑,发挥细胞毒作用。在体研究表明,外源性γ干扰素亦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rresten蛋白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以及可能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活细胞动态成像实验检测不同浓度arreste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芯片检测在arresten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差异性表达的相关细胞因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差异性表达。结果实时活细胞动态成像显示arresten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水平;蛋白芯片实验显示arresten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Angiogenin、Endoglin及TIMP-1具有差异性表达;RT-PCR结果验证了在arresten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Angiogenin的差异性表达,Endoglin和TIMP-1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arreste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Angiogenin参与信号通路的调节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MS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手术证实的3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工作站行MPR、MIP图像重建,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CT诊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灶被手术病理证实正确诊断的有32例,另外6例被病理证实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灶,其中3例CT误诊为肾癌,后期的3例被正确诊断。总诊断准确率达92.1%(35/38)。32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的,其中31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多期增强扫描该31例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低于肾皮髓质强化,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1例整个病灶显示为高密度出血灶,多期增强扫描无明显异常强化;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显示皮质期明显强化,分泌期强化减弱。MIP显示其中3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肿内迂曲、增粗的血管,其中1例无明显增粗迂曲血管影;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显示细小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期增强扫描能对术前正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重要价值,但对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尚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甚至需要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