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氟化洛芬酯联合吗啡与单纯吗啡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开腹胆囊切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组(A组)30例和吗啡组(B组)3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术后镇痛给予吗啡25mg+氟比洛芬酯150mg+托烷司琼10mg/100ml;B组术后镇痛给予吗啡45mg+托烷司琼10mg/100ml;两组均以拔管前15min静脉注射吗啡2mg为负荷量。两组PCIA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镇痛开始后4h、8h、24h各时间 点的视觉模拟痛觉评分(VAS),24h泵按压次数,监测并纪录镇痛开始时及开始后各时点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的变化,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相近,VAS评分、泵按压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期间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和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用于腹部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腔多模式镇痛对妇科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吗啡5mg+罗哌卡因125mg+氟哌利多2.5mg),术毕时连接PCEA泵;B组:采用吗啡硬膜外腔镇痛,术毕时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18h后硬膜外再追加吗啡2mg,拔出硬膜外导管;C组:采用吗啡单次硬膜外腔镇痛术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术毕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18h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8h后重复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观察记录3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3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方式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小剂量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费用。方法将188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2例,小剂量吗啡1.5-2mg单次硬膜外注射,对照组B组106例,吗啡4mg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A、B两组术后1h、4h、12h、24h、48h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并比较A、B两组的镇痛费用。结果术后48h内两组镇痛均有效(VAS<4),术后1h、4h、12h、24h镇痛效果A组与B组无差异(P>0.05),术后48h镇痛效果B组优于A组(P<0.05),不良反应A组少于B组(P<0.05);费用B组是A组的4倍,经济性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小剂量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术后镇痛有效,不良反应少,费用低,方法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孙燕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2):49-49,51
目的通过硬膜外腔芬太尼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观察,探讨更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法。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产妇200例,分为A组100例,B组100例。PCA泵镇痛液配方,A组为芬太尼0.4mg+吗啡2mg+丁卡因100mg+维生素B121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B组为吗啡4mg+丁卡因100mg+维生素B121mg稀释到100ml,镇痛泵输注速度为2ml/h。结果A、B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无显著性差异;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芬太尼复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自愿行术后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B、M两组,每组60例。两组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接一次性使用机械式镇痛泵,B组布托啡诺5mg、M组吗啡5mg,各组均加入盐酸罗哌卡因150mg及生理盐水至100mL。两组首次剂量10mL、背景输注量2mL/h、追加量0.5mL、锁定时间15min,镇痛时间为48h。观察并记录术后2h、6h、12h、24h、48 h疼痛VAS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好,均无呼吸抑制发生,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与使用吗啡组相当,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是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的理想配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使用布托啡诺的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应及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择期剖宫产产妇30例为布托啡诺组,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择期剖宫产产妇30例为吗啡组。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手术结束前10min左右预先给负荷量:布托啡诺组予布托啡诺0.8~1mg注入硬膜外,吗啡组预吗啡1mg注入硬膜外,而后两组都用接PCA泵,布托啡诺组的镇痛液为0.15%布比卡因+0.004%布托啡诺,吗啡组的止痛液为0.15布比卡因+0.004%吗啡,两者镇痛药液均为100ml,流速2ml/h。观察产妇术后2h,4h,8h,12h,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详细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组较吗啡组,术后2h,4h,8h,12h,24h镇痛效果相当(P0.05);布托啡诺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与吗啡相当,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是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微剂量吗啡鞘内注射辅助镇痛用于剖宫产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足月妊娠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麻醉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醉.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2 mL+0.6 mL生理盐水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用硬膜外罗哌卡因镇痛.3组生理盐水内含吗啡剂量分别为A组0.12 mg、B组0.08 mg、C组0 mg(对照组).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4,8,12,24 h时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术后8 h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1),B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8mg吗啡鞘内注射辅助镇痛用于剖宫产,效果满意,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和罗哌卡因配伍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ASAⅠ-Ⅱ级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所有产妇术毕均单次硬膜外腔注入负荷量5ml(含吗啡3 mg+甲氧氯普胺10mg+罗哌卡因15mg)。接泵维持剂量:I组(100例),0.2%罗哌卡因+地塞米松(0.2mg·ml-1)持续硬膜外给药,Ⅱ组(100例),0.2%罗哌卡因+芬太尼(2.5μg·ml-1)持续硬膜外给药(两组全部2ml·h-1),观察并记录48h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不显著,但I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在单次吗啡硬膜外推注作负荷量的情况下,地塞米松和罗哌卡因配伍持续硬膜外给药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氟哌啶、胃复安、氯胺酮与吗啡配伍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是否可提高镇痛并减少不良反应与临床意义。方法160例腰段硬膜外腔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为对照组:吗啡2 mg;B组:氟哌啶2.5 mg+吗啡2 mg;C组:胃复安10 mg+吗啡2 mg;D组:氯胺酮30 mg+吗啡2 mg。于术后记录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B\C两组镇痛效果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镇痛效果强于A组(P<0.01)。镇痛时间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恶心呕吐发生率B、C组明显低于A组(P<0.01)。D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皮肤瘙痒B、C、D组比A组明显减少(P<0.05)。尿潴留B、C组比A组明显减少(P<0.01)。D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哌啶与胃复安并不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及镇痛时间,但可明显减少吗啡所致恶性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氯胺酮伍用吗啡可提高镇痛效果,镇痛时间无明显延长,氯胺酮可明显减少吗啡所致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减少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剂量布托啡诺联合吗啡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作用。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50例,ASAⅠ-Ⅱ级,均采用硬膜外单次镇痛,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组,n=25),对照组(C组,n=25)。胎儿娩出后给予镇痛首剂。B组:镇痛首剂采用布托啡诺1mg+吗啡1.5mg+0.25%罗哌卡因共6ml,C组为吗啡2.5mg+0.25%罗哌卡因共6ml。观察术后24h内产妇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的VAS、BCS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8%)与C组(36%)比较,明显减低(P<0.05);③术后24h皮肤瘙痒发生率:B组(24%)与C组(68%)比较,也明显减低(P<0.05)。结论单次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满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硬膜外镇痛应用于前列腺电气化(TURP)术后镇痛疗效。方法:选择术前评分ASA1~2级需要行TURP术的患者21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对照组(A组)含山莨菪碱组(B组),各106例,麻醉均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术中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维持,术毕硬膜外镇痛负荷量为吗啡2mg+0.2%罗哌卡因3mL,恒速泵内A组为0.2%罗哌卡因+吗啡8mg,;B组为0.2%罗哌卡因+吗啡8mg+山莨菪碱20mg共100mL,泵入速度为2mL/h。观察镇痛效果、膀胱痉挛及血块堵塞情况。结果:A组37例镇痛不全,膀胱痉挛痛,12例血块堵塞尿管二次手术。B组镇痛不全3例,无需二次手术,B组镇痛明显优于A组。结论:山莨菪碱硬膜外镇痛中应用可以防止TURP术后膀胱痉挛,从而防止术后创面大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高乌甲素与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乌甲素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 ,并与吗啡比较。方法 :手术病人 10 9例 ,采用随机双盲试验方法 ,分为 2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毕注入镇痛负荷量 ,然后以 2mL·h- 1匀速注入镇痛液 ,镇痛液中含吗啡或高乌甲素。于术后 6 ,12 ,2 4 ,4 8h观察 2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浆皮质醇含量变化。结果 :2组各有 5 0例病人完成研究 ,均有满意的镇痛效果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均较低 ,且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高乌甲素组尿潴留发生率 18% (9/ 5 0 ) ,明显低于吗啡组6 8% (39/ 5 0 ) (P <0 .0 1)。 2组血浆皮质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乌甲素硬膜外术后镇痛能取得满意镇痛效果 ,对无需留置导尿而又要求术后镇痛的病人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肢骨科术后东莨菪碱—新斯的明—吗啡复合液注入硬膜外间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骨科手术 ASA(美国麻醉师协会)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 A 组、B 组、C 组各20例,均为下肢骨科手术,待手术结束前30min 按双盲法分别向硬膜外注入吗啡2mg(A 组),新斯的明0,5mg ﹢吗啡1mg(B 组),东莨菪碱0,3mg ﹢新斯的明0,5mg ﹢吗啡1mg(C 组)。上述3组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ml,分2次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注药后30min 内 Bp、HR 和呼吸情况,术后12、24和48h 分别随访记录。结果术毕前硬膜外注药后30min 各组患者 Bp、HR、呼吸无明显变化。镇痛效果:B、C 组术后无痛时间明显长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总镇痛时间(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头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斯的明﹢东莨菪碱联合小剂量吗啡下肢骨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完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单纯吗啡及吗啡﹢新斯的明的镇痛更优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观察恩丹西酮预防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分成恩丹西酮组(N组)和对照组(0组),每组各20例.关腹时硬膜外腔内注射吗啡2mg.N组在开腹时经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mg,术毕再次注射4mg,术后4、8、12、24h时段观察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结果 两组产妇24h内镇痛效果良好,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恶心发生率为25%.呕吐发生率为15%,皮肤瘙痒率为20%,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不改变术后镇痛效果,在控制恶心呕吐的同时明显降低皮肤瘙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于骨科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为0.5%丁哌卡因(布比卡因)10mL,研究组在腰麻药中加入盐酸吗啡0.3mg,对照组在硬膜外腔注入盐酸吗啡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但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盐酸吗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皮肤瘙痒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60例,ASA均为Ⅰ~Ⅱ级,均采用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胎儿取出后5min后硬膜外给予镇痛首剂。B组:镇痛首剂采用布托啡诺0.5mg+吗啡2mg+0.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6ml,硬膜外镇痛泵维持量采用布托啡诺1.5mg+吗啡6mg+0.1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给药速度2ml/h;C组:镇痛首剂采用吗啡2mg+0.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6ml,硬膜外镇痛泵维持量采用吗啡6mg+0.1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给药速度2ml/h。观察术后48h内产妇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术后48h内皮肤瘙痒发生率:B组(10%)与C组(53.3%)比较明显减少(P〈0.05);②视觉模拟评分(VAS):B组比C组明显降低(P〈0.05);③Ramsay镇静评分:B组比C组明显增高(P〈0.05);④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6.7%)与C组(33.3%)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在预防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皮肤瘙痒效果肯定,而且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03年6月~2003年12月我院将剖宫产产妇21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观察组将配有5 mg吗啡的自动连续输注镇痛泵接在硬膜外管上,术后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P<0 05)。观察组呼吸抑制、肢体麻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应用小剂量吗啡对产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地塞米松减少或消除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所产生的副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重要脏器疾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00例,按术后镇痛负荷量配方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M组);吗啡1mg;Ⅱ组(MD组);吗啡1mg+地塞米松5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配至5ml,一次注入,并接术后硬膜外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24h内血压、心率、呼吸、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镇痛效果。结果Ⅰ、Ⅱ两组患者术后24h的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具有减少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且不影响吗啡的镇痛强度和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9.
吗啡与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比较吗啡、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00例,ASAⅠ-Ⅱ级,年龄21~39岁,体质量52~96kg,手术时间(42±9)min。随机分吗啡组(M组)100例,曲马多组(T组)10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为腰2-3,向头侧置管3~4cm。术后保留导管、连接一次性镇痛泵,镇痛时间为48h。观察记录术毕时、术后4h、8h、24h的VAS评分,同时记录24h内PCA按压次数及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M组高于T组(P〈0.01)。结论吗啡、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显示了同等满意的效果,吗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术后使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50例为实验组,使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50例为对照组,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并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剖宫产术后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