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仲景厥证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厥者,手足厥冷者是也”(337)条。仲景《伤寒杂病论》阐明厥证病因复杂,痛情险阻,变化多端。其病理总为“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在具体治疗中据不同病情,确定相应之治法,开治厥之先河。故探讨仲景治厥之法,对临床治疗急危症具有指导意义,经过反复学习,我们将医圣治厥之法归纳为十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气者,水饮、痰饮、水肿之类也。水液代谢方面的疾病纷繁复杂,涉及到心、肝、脾、肺及膀胱、三焦、胃肠、胞宫等诸多脏腑。水液病病机之复杂,变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历来为他病所不及。仲景治水之法自成一体,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笔者认为从水液病的论治中,最能体现仲景学术思想的精妙,如果我们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于提高临证水平,掌握体会仲景学术思想的精要,将大有裨益。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观点,希望与各位中医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仲景利尿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成安 《四川中医》2001,19(1):10-11
通过对仲景利尿法的初步探究,并结合临床观察分析,认为此法有利尿消肿、利尿退黄、利尿解表、利尿祛饮、利尿止泻、利尿通阳、利尿除痹之功效,迄今在临床实践中仍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气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凡因肺不能通调水道 ,脾不能运化水湿 ,肾不能化气利水 ,膀胱不利而致水湿内停外溢 ,都可引起肢体浮肿、脘腹胀大、小便不利等水气病 ,在治疗时可根据不同的证型而运用不同的方法辨证治疗 ,笔者就常用治疗水气病的方法探讨如下 :1 发汗宣肺法水气病 ,病邪在表 ,治疗用发汗宣肺法 ,又称温阳发汗法。故《金匮要略》曰 :“水 ,发其汗则已 ,脉沉者 ,宜麻黄附子汤 ;浮者 ,宜杏子汤。”这里“水”是指风水。风水在表 ,治当发汗 ,汗出水从表解 ,故发其汗即愈 ,脉沉为风水在表 ,肾阳不足 ,不能化气利水 ,所以用麻…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学术思想,不仅体现了辨证施治,处方用药,在护理学方面,特别是医护合一的方法,同样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有关医护合一的论述作一整理归纳,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水气病治法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迎 《国医论坛》2006,21(1):4-5
水气病,是指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运行障碍,致使水湿停聚,泛溢人体各部而形成以水肿为主症的疾病,亦即水肿病.<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是中医治疗水肿病的最早专篇.张仲景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5种类型,系统论述了水气病的辨证论治,同时指出了五脏水的临床特征,尤其在治疗上根据水气病的病位、病势提出了发汗、攻下逐水的治则,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仅从治法角度,对<金匮要略>水气病的治法特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调气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 ,视物模糊 ;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眩晕。《伤寒杂病论》关于眩晕的论述 ,辨证精当 ,处方灵活 ,用药详备 ,疗效确切。鉴于此方面专方尚少 ,本文将之归为十法 ,探讨如下。1 健脾渗湿 ,温阳蠲饮法主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适用于脾阳不运 ,水饮中阻 ,清阳不升之眩晕。症见眩晕忽作 ,泛呕欲吐 ,倦怠嗜睡 ,耳中蝉鸣 ,甚则天旋地转 ,不能坐立 ,脉濡滑 ,苔白腻。方中重用甘淡之茯苓健脾渗利水湿 ;配辛甘温通之桂枝 ,通阳化气 ,温化水饮 ;更佐以苦温之白…  相似文献   

9.
李文君 《河南中医》2009,29(5):422-423
水气病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运行障碍,致使水湿停聚,泛溢人体各部而形成的以水肿为主症的疾病。仲景根据水气病的病位、病势,提出发汗、利尿及攻下逐水的治则,即"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结合临床,本文提出仲景论治水气病的特色有:因势利导、不伤正气、养护脾胃、顾护阴液、重视温阳、兼顾脏腑特点、畅通气机、不忘理血。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脾胃病须审证求因 ,辨证论治 ,邪气亢盛 ,以祛邪为先 ,正虚而衰弱者 ,以调补为主。虚实夹杂者 ,则又当标本兼顾 ,攻补兼施。临床治疗脾胃病务必根据脾胃的病证特点 ,以调和肝脾、行气止痛、通降导滞为大法。在具体运用时 ,要紧扣病因病机病性的不同 ,而灵活运用 ,才能药到病除。现根据《伤寒论》对脾胃病的临床应用 ,归纳整理如下 :1 燥矢互结 ,腑气壅滞 ,宜通降攻下胃气不降 ,不降则胃肠不能通畅 ,郁滞于内 ,产生一系列胃肠病变。在《伤寒论》中因邪气犯胃 ,或汗吐下所伤 ,致胃失和降 ,气机壅滞而成“胃家实”的“阳明病” ,此…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寒温并用治法探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世幸 《四川中医》2005,23(2):20-21
《伤寒论》作为外感热病辨证论治之专书,应用寒温并用之法,内容丰富,作者归纳15法,并指出其目的有二:一是用于病症之寒热错杂,二是出于制方配伍之考虑。  相似文献   

12.
13.
水气病辨证是《伤寒论》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仲景在论中并没有系统地进行讨论 ,而是散见于六经病各个篇节。《金匮要略》曾设水气病专篇进行论述 ,但伤寒水气病并不等同于金匮水气病 ,所以为了更好地掌握仲景对于水气病的辨证治疗 ,笔者将《伤寒论》中有关论述进行分析归纳 ,试探求《伤寒论》水气病的涵义及其治疗特色。1 水气及水气病的涵义仲景在《伤寒论》中并没有直接阐述水气的涵义。考之原文 ,对水气的论述 ,既有明确指出“心下有水气”的小青龙汤方证 ,也有虽未明言水气而实为水气为病的真武汤方证。论中所述之水邪之所以称为“水气…  相似文献   

14.
水湿、水肿、水饮名虽各异,实质都是水邪为患.<金匮要略>立"发汗"、"利小便"、"下"为治水之根本大法,其蕴含深义:一是三者取效方式不同,但均以调畅水道为目的;二是三者驱邪力度、深度各不相同,彼此不可更替;三是具体运用之时,必须严守法度,方能获效.三法皆以逐邪为重,与后世的认识不同,相形之下更注重于直截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就温病常用治法中"给邪以出路"的治法作了初步论述,探讨了其适用病证、运用机制,认为通过多种手段,达到逐邪外出的目的,在温病临床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整理了李克绍教授提出的泄泻的临床特点及辨证要点纲举目张,整理归纳出渗利,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固涩,健脾,温肾,平肝等治泄十法,临床应用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闫冬梅 《北京中医》2003,22(3):35-36
不稳定性膀胱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过度活动的疾病 ,是指膀胱充盈期自主地或诱发地产生一种患者无法自主控制的无抑制收缩。既往也称不随意性膀胱、自主性膀胱、痉挛性膀胱等。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属于中医学“淋证”中“劳淋”、“气淋”或“遗尿”等范畴。笔者运用五苓散为主 ,化气利水治疗不稳定膀胱效果较好。兹介绍如下。1 温阳化气利水法例 1:白某某 ,女 ,36岁。 3个月前由于房事过度 ,渐感尿频、尿急 ,咳嗽或喷嚏时常伴尿失禁 ,严重时每日小便 14~ 15次 ,以致恐惧饮水 ,尽量减少汤、粥等液体食物 ,…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对"水气病"的治疗分散六经病各条文中,其治疗方法看似言简,实则甚为详备,如解表蠲饮法、温阳(心阳、脾阳、肾阳)利水法、温胃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解表利水法、辛热逐水法、和胃消痞法、调畅气机法、攻逐水饮法、温阳止利法等。"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祛除水邪的常用之法,现在临床应用亦屡屡显效。《伤寒论》治水法则、经方在临床肾病治疗中行之有效,应学习仲景治水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现代临床、实验、药理研究,不断加深对经方的学习及研究,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张明选 《中医杂志》2012,53(3):259-261
就温病学典籍中极具特色的几种治法的含义、源流、代表方药及其临床意义进行阐述,以期对温病学理论学习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